又是一年一度的3·15大考。每年中央電視臺的3·15晚會無疑是消費者和商家關注的焦點。生活中我們也都能遇到在消費過程被侵權卻又不知道如何維權的情況。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常見的情景和維權的依據,以後你們就可以理直氣壯、有理有據的進行維權了。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快遞丟了不賠償、抬高原價再打折怎麼辦

抬高原價搞促銷 虛假打折陷阱多

節日期間大量商場及服務場所打折、返券、有獎銷售等促銷活動集中,但總有部分商家借"促銷"製造銷售陷阱,將原價提高後再以"最低價"、"最划算"、"低至三折"、"限時促銷"等手段吸引消費者。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快遞丟了不賠償、抬高原價再打折怎麼辦

★ 維權依據 ★

這些行爲違反了《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構成了價格欺詐或違反明碼標價規定,嚴重侵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快遞掉包丟失 賠償不合理

隨着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不斷增加,快遞方面的消費糾紛也日益增多,涉及快遞物品損壞、丟失、掉包等現象十分普遍,數量佔到了快遞消費糾紛的一半以上,但這種糾紛責任認定難、賠償標準低,讓廣大消費者叫苦不迭。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快遞丟了不賠償、抬高原價再打折怎麼辦

★ 維權依據 ★

根據《郵政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未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建議消費者要選擇有資質的快遞公司,在郵寄貴重物品時最好報價並且詳細閱讀快遞單上相關內容。

預付式消費亂象叢生

近些年,"預付式消費"逐漸成爲消費領域的主流消費業態,在教育培訓、美容美髮、旅遊、洗車、健身、商超等多個服務行業廣泛使用。但卻普遍存在經營者虛假宣傳、服務縮水、強制服務、霸王條款、擅自中止服務、變相漲價、經營主體不合法、惡意欺詐、捲款跑路等各種問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比較突出。預付式消費亂象叢生,服務縮水,餘額不退,擅自關門,甚至以優惠之名行變相融資、集資、詐騙之實。

★ 維權依據 ★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發行單用途預付卡的經營需要進行備案並建立企業資金存管制度;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要求履行約定或退回預付款。

網購虛假宣傳 商品貨不對版

部分網絡經營者打着原裝正品的旗號,使用正品圖片,用低廉的價格誘騙消費者下單購買,消費者在收到網購商品後發現貨不對版,要求退貨時,商家以"圖片僅爲宣傳需要,購買以實物爲準"爲由拒絕退貨,這樣的投訴案例屢見不鮮。

★ 維權依據 ★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5條賦予消費者網絡購物7天無理由退貨的權力,以及第55條針對經營者的欺詐行爲賦予消費者3倍賠償請求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爲處罰辦法》第五、六、十三條也對經營者欺詐行爲進行了明確界定。

美容院充斥“三無”產品 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有的美容院向消費者推銷沒有加貼中文標籤的純外文標識產品,被問及原因,美容以產品爲進口產品作爲藉口;有的美容院產品屬於無生產許可證、無產品執行標準和生產批號的"三無"產品,對消費者來說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快遞丟了不賠償、抬高原價再打折怎麼辦

★ 維權依據 ★

《化妝品衛生監管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化妝品標籤上應當註明產品名稱、廠名,並註明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編號;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應當註明生產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的化妝品,還應當註明批准文號。對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的化妝品,說明書上應當註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第十六條規定,進口的化妝品,必須經國家商檢部門檢驗;檢驗合格的,方準進口。第二十六規定,進口或者銷售未經批准或者檢驗的進口化妝品的,沒收產品及違法所得,並且可以處違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罰款。美容院的無中文標識產品以及"三無"產品顯然是違反法律規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