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有多久,韶山毛澤東舊居第一塊門匾“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掛了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月9日清晨,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從韶山招待所步行到毛澤東舊居。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來源:看世界作者:張光華 程世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心提示:毛月秋又告訴毛澤東,蘇聯和民主德國客人看到上屋場上掛的“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的匾,都說好。“這個不妥,不妥。‘偉大’兩字不是封的,哪裏會一寫偉大就偉大呢?我建議換一個門匾。”毛澤東說。\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15c530a531d481e9acc15808d32c522\"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80\" alt=\"毛主席談自己舊居:“偉大”兩個字不是封的\"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據不完全統計,自1949年10月毛澤東韶山舊居對外開放到2001年底,到這裏來追尋偉人足跡、瞻仰偉人家居的人數達3000萬。但人們是否注意到毛澤東故居題匾曾有四次變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塊門匾:“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878年毛澤東的曾祖父毛祖人買下上屋場東邊的五間茅草屋,1888年毛澤東的祖父毛恩普攜兒子毛順生、兒媳婦文氏遷居於此。後來毛家幾代人對此歷經幾十年的改建和擴建,到1918年房屋架構基本定型。1919年10月、1920年1月,毛澤東的母親和父親相繼去世。1921年春節,毛澤東回到故鄉,動員弟弟妹妹“舍小家爲大家”參加革命。不久,毛澤民和髮妻王淑蘭處理了家產,離家走上了革命道路。此後,上屋場由當地農民居住。1929年,毛澤東舊居被國民黨政府沒收後繼續出租給當地村民居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9年8月4日,長沙和平解放。8月9日,解放軍46軍138師413團進駐湘潭,與地下工作者會合。8月11日,來湘潭工作的南下工作團(番號105)100多人到達城區,湘潭和平解放。8月22日,湘潭縣人民政府成立,韶山上屋場毛澤東舊居由縣人民政府收回。當月,政府安排韶山村老黨員毛月秋(毛澤東族叔)負責舊居管理和接待來訪者的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9年10月17日,長沙專區代表團一行45人,在地委委員郭固邦、湘潭縣委委員毛華初帶領下,到毛澤東舊居來參觀。那時候毛澤東舊居還沒有收集文物,門口沒有門匾,屋裏也沒有毛澤東家人的照片,只有大大小小13間半房屋。18日上午參觀完畢時,毛華初對毛月秋說:“老書記,以後到這裏參觀的人會越來越多,您看屋前是不是該寫個門匾?”毛月秋深以爲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匾上寫什麼內容呢?代表團成員和村民討論起來。有人說寫“毛主席的舊居”,有人說寫“毛澤東的老家”。大家認爲這些內容都不錯,但似乎沒有完全表達出剛剛被解放出來的人民的心聲。毛月秋請毛華初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毛華初沉吟片刻,不好意思地說:“我肚子裏沒有什麼墨水,說不好。隨軍南下到處都見解放了的老百姓打着毛主席的像遊行。上面都寫着‘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上屋場的門匾就寫‘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不知行不行?”大家都表示贊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有多久,韶山毛澤東舊居第一塊門匾“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掛了起來。門匾是由“韶山一支筆”毛宇居(毛澤東的老師)書寫的。當時,中央領導人的舊居都掛着類似“頭銜”,如湘潭縣彭德懷烏石老家,1951年上面就寫着:“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家”。所以,毛澤東故居第一塊門匾的寫法在當時並不爲奇,而是恰當地表達了人民羣衆對領袖的樸素感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塊:毛澤東說“‘偉大’兩字不是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0年1月12日,毛澤東舊居接待了第一批國際友人———蘇聯電影代表團。同年5月,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代表毛澤東回到韶山,參觀父輩的舊居。1952年韶山鄉政府自作主張對毛澤東舊居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整修,本來還準備再修條路,毛澤東知道後堅決阻止。1953年,毛澤東在北京會見來自家鄉的親友時,毛月秋提起了3年前蘇聯攝影師參觀舊居的事情,並告訴他蘇聯客人當時說,毛澤東像列寧一樣偉大。毛澤東聽後說:“列寧是偉大的,他在帝國主義時代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還談不上偉大,我們還是跟在蘇聯的後面,社會主義的萬里長征剛剛邁出第一步。”毛月秋又告訴毛澤東,蘇聯和民主德國客人看到上屋場上掛的“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的匾,都說好。“這個不妥,不妥。‘偉大’兩字不是封的,哪裏會一寫偉大就偉大呢?我建議換一個門匾。”毛澤東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時,華國鋒已從湘陰縣調到湘潭縣任縣委書記,他召集縣委開了幾次會,根據毛主席的“批評”,廣泛徵求了各方面的建議。決定把第一塊門匾撤換掉。1955年3月,在上屋場掛起了第二塊門匾“毛澤東同志故居”。第二塊門匾換上後,毛月秋總是覺得沒有第一塊好,直到1955年5月,他聽了老朋友徐特立訪韶山時的一席話後,才豁然開朗,改變了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5年5月29日,徐特立從省會專程到毛澤東家鄉韶山參觀。進入舊居前,徐特立發現正如人們傳說的那樣,舊門匾被換了。他對毛月秋說:“毛主席又走在我們前面了。人民的領袖人民愛,偉大也不能天天掛在嘴裏、貼在牆上,這個不能靠宣傳,要靠人民的擁護、歷史的肯定……毛澤東同志舊居現在的門匾好。人民把主席尊爲偉大領袖,主席卻始終認定自己是黨的隊伍中的一名同志。這既尊重了毛主席本人的意願,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而‘故居’兩字也是古人說的舊居的意思,典雅樸實,平凡中體現了偉大。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在東方實現民族解放和勞動人民解放的旗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塊:劉少奇提議改“故居”爲“舊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1年3月14日至23日,毛澤東在廣州召開了中央工作會議,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志參加討論並通過了《農村人民公社條例(草案)》(即《農村六十條》)。會後,中央將條例草案印發到各省討論試行。歸途中,劉少奇決定順便到家鄉附近進行調查研究,直接瞭解農民對《農村六十條》的意見,然後參觀韶山毛澤東舊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1年4月1日,劉少奇到達長沙後,並沒有直接回炭子衝老家。4月2日,他來到距炭子衝只隔十多里的寧鄉縣東湖塘公社王家灣生產隊。在生產隊養豬場一間破舊空房裏,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一起住了6天。在這6天裏,劉少奇聽取了先期到達的中央調查組和湖南調查組的彙報,親自到四周農家瞭解羣衆對食堂、分配、住房等各方面意見,接待了寧鄉一撥又一撥的鄉民,認真地回答了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4月8日下午,劉少奇懷着沉重的心情離開了故鄉,在湖南省公安廳廳長李強陪同下前往韶山沖,當晚住在韶山招待所二號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月9日清晨,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從韶山招待所步行到毛澤東舊居。舊居的工作人員汪久成、毛乾吉等人聞訊後,飛快地跑出來迎接他們。劉少奇笑着與大家一一握手,很快他的眼睛凝視着“毛澤東同志故居”幾個大字,沉思起來。劉少奇指了指這塊門匾,輕輕地問:“知道這個門匾是誰提議寫的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久成搖搖頭,他確實不知道。毛乾吉想了想,他是知道一點,但不確切,也搖搖頭。劉少奇緩緩說道:“毛澤東同志故居的‘故’字有‘過去’和‘去世’兩種意思。我們的毛主席身體很健康,應當把‘故’字改爲‘舊’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少奇的話一說完,第一個喫驚的是毛乾吉。那麼多領導人看過“毛澤東同志故居”的門匾都沒有說什麼,毛主席1959年回來親眼看過,也沒有說什麼,聽說這個門匾的意思還是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極力贊同的,怎麼會有這麼嚴重的問題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家主席提出了意見,舊居管理人員認真地把劉少奇的意思完整準確地記錄下來,並逐層向上級彙報。不久,湖南省委辦公廳下文同意將“毛澤東同志故居”改爲“毛澤東同志舊居”。196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爲舊居題寫了“毛澤東同志舊居”的匾額。從此,“故居”改爲了“舊居”,此名稱一直沿用到1983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鄧小平重書第四塊門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3年10月,剛剛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結束了陪同加拿大總理訪問鄭州、桂林等地的工作任務後,取道長沙,決定到仰慕已久的韶山看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鄧小平訪韶山給湖南方面出了一個難題。圍繞着以什麼規格接待這位剛剛復出的副總理,湖南領導人發生了爭議。但是,爭論雙方都有這種感覺:無論用什麼規格接待鄧小平,都會承擔一種風險。中國人慣用“中庸”之道,於是制定了一個“不冷不熱”的接待方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沙方面首先作了個示範,他們決定讓鄧小平坐過了時的“吉姆”轎車訪韶山。這種車,1959年毛澤東到韶山來時坐過,但此時已是70年代,國產的高級“紅旗”轎車已經很常見。19日,鄧小平在湖南省委領導的陪同下乘坐一輛舊“吉姆車”來到韶山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解內情的鄧小平仍然十分高興。他一來到毛澤東舊居,還沒進門,就高興地對韶山的同志說:“我老早就想來。1965年有這個念頭,當時太忙了,1966年我想來也來不了。”鄧小平詼諧地一笑,沒有什麼難堪,也沒有什麼不平。參觀完舊居,韶山方面希望鄧小平照張相留念,但省委領導沒有表態,而是要韶山方面直接詢問鄧小平。於是,一位工作人員帶着試探性的口氣問:“小平同志,您是第一次來到韶山,照不照張相啊?”鄧小平一聽,很高興地用四川話說:“照,當然要照!”鄧小平撫了撫中灰色的中山裝,挺起胸膛,和一羣湖南本土穿着舊軍裝、中山裝的人們,在“毛澤東同志舊居”前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這張珍貴的相片,現在陳列在毛澤東紀念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後,鄧小平非常仔細地參觀陳列館的各個展室。從陳列館出來,午飯時間已經過了。按常規,中央來人韶山賓館都要熱情招待,可對這位復出的副總理待以什麼規格呢?賓館請示接待辦,接待辦也拿不了主意,叫“看着辦”。韶山賓館也就準備了一桌以麻辣爲主的便宴,等着鄧小平發話開席。鄧小平滿面春風地來到一號小餐廳,服務員走過來,輕聲地問:“您老喝不喝酒?”這是當時一句極爲巧妙的“外交辭令”,誰知道鄧小平怎麼想呢?鄧小平望了望大家,說:“我是喝酒的。要喝茅臺,你們呢?”衆人答道:“我們也喝茅臺。”宴會開始了,鄧小平端起酒杯第一個站起來,興致勃勃地說:“爲我們黨的事業,爲毛主席的健康乾杯!”鄧小平的祝酒辭沒有當時的時髦語言,至今韶山的同志回味起來仍印象深刻。鄧小平對毛澤東是非常尊重的,但又很自然地把黨的事業置於高於一切的首位。鄧小平祝酒辭的第一句是“爲我們黨的事業”,在當時,這句話的意蘊是非常微妙的,言簡而旨遠。鄧小平在那頓便宴上,喝了好幾杯茅臺酒,喫了四個饅頭、一小碗飯,喫得很滿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杯盞交錯間,有的同志覺得鄧小平平易近人,便旁敲側擊打聽一些風雲人物的情況。鄧小平聽後,臉上頓起烏雲,宴席未散就獨自離開餐廳,坐在餐廳旁的小休息室抽起煙來。直至飯後韶山的同志前來解釋,說陳列館想修改陳列內容,過去誇大了林彪的作用,去年修改了,不滿意,想請他談談看法。鄧小平聽了解釋,臉色有所好轉,但仍然不想談這方面的問題,他只是說,“都過去啦,還說什麼”,“記不清啦”。幾分鐘後,鄧小平便對隨行人員說了聲“走”,就此結束了他的韶山之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3年,韶山管理局派人到北京,請鄧小平題寫故居和紀念館的匾額。鄧小平並沒有把1973年訪問舊居時的不愉快事情放在心上,4月2日他幾易其稿,題寫了“毛澤東同志故居”和“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兩塊匾額。現今,故居和紀念館用的就是這兩塊匾。\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0159183018398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