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但影響美觀,更是慢性病的溫牀。

  最近,國際肥胖大會公佈,全球因患肥胖病死的人數已超過同期全球餓死的人數。而我國肥胖人口爲9000萬人左右,佔總人口的8%,城市人口的17%爲肥胖者;北京市的肥胖人口則佔市裏總人口的30%多。

  對此,國際國內醫學界認爲,肥胖是非傳染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潛在殺手,它會悄悄讓肥胖者出現糖及脂質代謝紊亂、心血管病與脂肪肝病等,直至死亡。

  肥胖首先危及人的呼吸。

  在我國十大死亡原因中,有七項就是與肥胖息息相關的:

  1、癌症

  根據許多國家的研究,證明多種癌症和肥胖有關。如大腸直腸癌、胃癌、食道癌、肝癌、道膽囊癌、胰臟癌、子宮癌,以及女性乳癌等。

  2、心臟疾病

  大多數肥胖的人或是飲食油膩的人,血液中容易有大量過氧化脂肪,不但容易形成血栓,還可能造成冠狀動脈硬化。這種血栓或動脈硬化的情況可能會讓人忽視,但是在長期不均衡的高油飲食之下,血脂肪過高,就會出現心血管阻塞甚至心室肥大等問題,造成心臟病。

  人的身體越重,心臟的負荷就越大,所以,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當脂肪沉澱於心肌中或心膜下時,會形成脂肪心而使心功能紊亂。

  3、腦血管疾病

  與心臟病同樣的道理,肥胖者血脂肪過高,血管易有血栓,阻塞在心臟稱爲心臟病,若是阻塞在腦部,就是所謂的腦中風了。

  過多的脂肪堆積於動脈管壁上,會使血管變小,甚至造成血管破裂,進而導致中風或心臟病突發。

  4、糖尿病

  過多的腹部脂肪組織會分泌許多脂肪細胞激素和遊離脂肪酸,造成慢性發炎及胰島素阻抗。因此,肥胖者因胰島素阻抗及β細胞的失能與凋亡,而容易進展成第二型糖尿病。

  5、高血壓性疾病

  肥胖者的血管內容易堆積過氧化脂肪,導致血流阻力變大,血管不暢通,管壁彈性變差,最後引起高血壓。

  高血壓的肥胖患者,體重如果降低5公斤,其收縮壓通常可以降低10mmHg~20 mmHg,因此減重對於肥胖的高血壓的患者有很大的幫助。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肝硬化化其實就是由脂肪肝衍生而來的。一般脂肪肝常出現在飲食油膩、大魚大肉或過量飲酒的人身上。

  這些油脂流經肝臟時會累積成脂肪肝,造成肝纖維化,最後變成慢性肝病或肝硬化。

  

肥胖還會危及肝功能。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長期酗酒及患有糖尿病、肥胖者等都會造成脂肪肝,進而引起肝細胞壞死,導致肝硬化。

  肝硬化的過程

  其實藉由低油飲食是可以改善脂肪肝的,但是如果罹患脂肪肝後,飲食卻仍維持高脂肪高糖,肝臟很快就會纖維化。一旦纖維化,肝細胞就會壞死,肝功能就無法回覆了!

  7、腎病症候羣及腎病變

  肥胖者的脂肪細胞會分泌一種發炎物質,去攻擊身體內的腎臟,腎臟長期處於發炎的反應下便造成慢性腎炎。

  在肥胖者身上也常發現有尿蛋白的情形,這些都是會導致腎病變的可能。

  多囊性卵巢症病患減重後可增加受孕幾率

  多囊性卵巢中有很多小而不成熟的卵泡,形成“不排卵”以及“不孕症”的結果。

  約有一半的病患有肥胖的情況,若能配合減重計劃,將可有效降低血中胰島素和雄性荷爾蒙,並可讓排卵正常。

  所以本身有肥胖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羣病患,如果想增加受孕幾率,要將減重視爲第一步的治療。

  減重是否可降低癌症發生率呢?

  各國針對肥胖與癌症的研究皆明白地指出:

  減重的確可減少癌症發生,也可避免其他非癌症疾病,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免疫性疾病等。

  也就是說,體重過重的人如果減少原來體重的5%~10%,將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機會達58%。

  因此,改變錯誤的飲食形態是非常重要的。維持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維等良好的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以及適當地減重,遠離疾病並不困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