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曾说过;“在用双手操作某一个东西的时候,孩子子们并不是漫无目的的,他是在从成人的活动中得到的启发。”

想通过亲手操作努力地模仿成人使用或处理物品。所以,孩子们的这些行为还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试着扫地、洗衣服、倒水、洗澡、梳头、穿衣等等。这种对成人有意识的模仿本质上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孩子都有过很强的自己动手的欲望。想自己穿衣服、自己系扣子、帮助做家务,只是因为妈妈觉得孩子还小,因而毫不迟疑地剥夺了他劳动的权利。

孩子在家有亲人宠着,在幼儿园有老师照顾,任何事情别人都已帮忙做好,有什么困难妈妈会帮他完成。

久而久之,这种“全自动化”的环境便给了孩子一种错觉,让孩子认为“别人的帮忙是应该的。”

01不要过分干预孩子

当别人提出要孩子去劳动的时候,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也不想知道应该怎么做。

因为自己从来没做过,也从来没感觉到有必要去做,他一向都认为这是别人应该做的事,所以孩子就会显得特别懒。

而妈妈对孩子做事的干预,只能让孩子逐渐习惯由妈妈为自己操持一切。

时间一长,孩子不仅变得笨了、懒了,甚至还可能产生心理上的压抑。

孩子的勤劳不是长大就能自然拥有的,必须要从小培养。

其实,妈妈应该放开孩子的手,把孩子自己的事情交到他的手里,让他的双手忙起来。

02采取的应对政策

孩子想帮妈妈拿东西的时候,不要因为怕物品摔碎碰伤了他而阻止,而要鼓励、指导孩子小心地把杯子拿到目的地。

孩子要参与一件自己根本不了的家务时,比如擦玻璃、拖地板、做饭,不要因为他还没有能力而阻止。

妈妈可以给他一个小抹布让他学你的样子擦玻璃,给他一个小拖把,让他跟在你身边一起拖地,给他一个小盆,让他帮你洗菜。

让孩子做事的目的,不是让他完成这件事,仅仅是让他参与劳动,培养劳动的兴趣。

03懒惰的习惯

起床以后,其他孩子都在自己叠被子,只有一个孩子,起床后胡乱地将被子团在一起。

老师看到后立刻提醒他:“你的被子叠好了吗?他很理直气壮的说:“好了!”老师再一次提醒他:“叠整齐了吗?”

这一次他没有说话,回到了小床边,开始不情愿地拨弄他的被子,老师回来时发现,孩子什么也没有做,只是望着老师。

老师便问他:“你是不是不会呀?”孩子点了点头。于是老师手把手地教了孩子一次。

“这次会了吗?”他点点头,一转眼便去玩自己的玩了。第二天,中午起床时,孩子的被子还是一团地堆在小床上。

老师生气地问孩子:“你的被子怎么又没叠好”孩子慢吞吞地说:“我不会。”

老师说:“叠被子的本领我们在小班的时候都已经教过了。昨天老师又教了你一次,赶快叠好,不然我要请小班的弟弟妹妹来看看了,中班的哥哥连被子都不会叠。”

孩子听老师这么一说,便哭着大声叫着:“我不要我不要。”老师说:“那你快自己叠好了。”可他还是不动手。

孩子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愉懒的情况,其实大多数都是妈妈造成的,因为他有一种对妈妈的依赖,这类孩子多数处于“家庭星系”的中心位置。

家里几位长辈像行星围绕太阳转一样宠他,在大人的心目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任何时候都需要疼爱和保护。

害怕他被风吹到、被雨淋到,舍不得他吃苦受累、委屈伤心,凡事都要设法代为筹谋,预做安排,甚至亲手代做。

温馨提示

孩子的勤劳不是长大就能够自然拥有的,必须要从小培养。妈妈应该放开孩子的双手,把孩子自己的事情交到他的手里,让他的双手忙起来。

文│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张雅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