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源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和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变化,有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它们自始至终、由表及里凝聚着客家民系留存的中原汉民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南迁后为适应和开拓新的生活环境所创造的一些文化因素。东江与久社河呈三角形交汇于苏家围南面,一湾碧水点缀了客家原本刚性的建筑,使她平添了几分秀丽、多了几分灵气。

(苏家围村边的东江风光)

带着梅州汤湖山庄一身热矿泥的温暖,我们“重走客家迁徙古道”首发团一行于7月30日下午抵达河源市。

(我们来到了苏家围 )

据导游介绍,河源是岭南客家先民最早的涉足地,也是东江流域客家人聚居中心,有着二千多年客家文明史。“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河源少数民族区,对开化粤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便有大批移民进入岭南。他们南迁后与当地土著相互同化,逐惭形成客家文明。河源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和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变化,有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它们自始至终、由表及里凝聚着客家民系留存的中原汉民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南迁后为适应和开拓新的生活环境所创造的一些文化因素。

(苏家围 的明清特色方形府第式围屋)

客家人与山亲近,也与水结缘。“苏家围”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距市区26公里,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后裔居住地。一进苏家围,我们就看见一群鸡在草地上觅食,桥下有流水叮咚,河边有巨大的水车吱吱在转,望着头顶上的碧水蓝天,我们开心地笑了。

(苏家围人一直尊师重教,这建于明代的“东山学堂”就是最好的见证。)

苏家围人秉承祖先文化,将其溶于岭南的天地中,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整个村子山水环绕。东江与久社河呈三角形交汇于苏家围南面,一湾碧水点缀了客家原本刚性的建筑,使她平添了几分秀丽、多了几分灵气。村里两河四岸翠竹成荫,处处体现了苏东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情怀。清澈平缓的江水,简朴陈旧的民居,根深叶茂的古榕,错落有致的稻田,摇曳多姿的翠竹,青翠欲滴的山芋,营造出平静、优雅的意境,不能不让人感叹:难怪她有“南中国画里乡村”之誉啊!

(苏家围依山傍水,环境清幽。)

(苏家围村边的东江旖旎风光)

“苏家围”不是客家常见的圆形围龙屋,而是明清特色方形府第式围屋。其至今保存的18座古民居中,永思堂最古老,建于1481年,是为纪念苏家围八世祖苏东山而建的,故又称东山苏公祠,一直是苏家围人举行祭祀、议事之地。它是根据苏东山官职按朱元璋颁布的官宅府第式建筑风格而建,堂屋主体为三幢,其形类似北方“四合院”,但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永思堂没有我们常见的正对厅堂大门,而是在两边开侧门。堂上,有大梁撑着屋顶,梁柱和檐角上都有精致雕刻,墙上更有美丽图案。民居里摆放着许多古时用过的花轿、雕花床等物品。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上百人甚至几百人都可同居一屋,令人叹为观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

(苏家围 的苏公祠)

永思堂上张贴着苏氏家谱,记载着苏氏宗族800多年历史。那100多张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地契、房契,是苏家围人不屈不挠勤劳致富的历史见证;那60多块官位、学位牌匾,则向我们叙述着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思想。

(苏家围 的“客家民俗表演馆”)

那些修补的老墙和斑驳的文字,是历史留下的印记。古朴的苏氏家谱,记载着客家人两千多年来迁徙流浪的足迹;青砖麻石铺就的乡路,曾经走过苏氏家族800余年的辉煌足迹;那些乡间小路边触目所及的“当年记事”和“当地记事”,讲述着国家民族的沧桑巨变、乡间百姓的悲欢离合;村里人的习俗和规矩,道出了客家乡村男女关系的文化内涵。美丽淳朴的客家女以极动听的客家山歌,不经意地向我们吐露着隐秘且直白的“客家性别文化”:姜酒隐喻生男生女、晾衣男上女下隐喻阴阳禁忌、压箱底隐喻客家性教育。还有那客家古老民居、农耕农事长廊等,都让我们体会了客家的纯朴与自然。看惯现代都市风光的我们,穿行在这美仑美奂、古色古香的客家围屋,对其精巧结构、奇妙布局及丰富内涵留下深刻印象。既增长了知识,也是一种美好享受。

(苏家围村中有座“娘家酒坊”)

据介绍:1947年秋,国民党军第196师师长葛先才在率军路过义合时,不顾军旅疲劳直奔永思堂,回去后即令:“烧杀以壮军威不得在苏围,奸淫以供军乐不得在义合”。可见永思堂虽经历500多年风雨仍保存完整,既与它的建筑坚固分不开,也与其历史影响力和地位分不开。

(苏家围的村中生态广场,绿意盎然。)

苏家围现存五棵大榕树,均有一千多年树龄,其中最出名的是五显榕和鸳鸯榕。五显榕是当年苏天荣上岸看见的第一棵榕树。现在这里建有山歌台,客家妹子常在这对着悠悠东江水,高唱悠扬的山歌。游人至此,也可学着与客家妹子对唱,感受一下客家人借歌传情的美妙与浪漫。

(村庄边古老的千年古榕树)

(我也在苏家围 的东江边留 个影)

(村庄上的孩子们都喜欢聚集到东江边的千年古榕树下嬉戏玩乐)

东江的水碧绿清澈,站在望江亭上放眼望去,两岸清幽,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望着下游那大片芦苇,江风吹过,芦苇一起一伏,别有情趣,令人心旷神怡。真正是:江亭凭栏景醉眸,童戏江水翁打鱼,河滩两岸风光秀,草木飘香胜境幽。(共1734字)

(东江清澈的江水,倒映着千年的“五显榕”古树)

(苏家围村边的东江风光闰如画)

(晚归的苏家围渔民,也成了东江上的一道美丽风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