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沿长江顺江而下,大通古镇风景区拥有永兴岛、青通河、祠堂湖、和悦洲、长龙山五大自然景观。今天的大通正处在历史的又一机遇转折点上,我们相信,大通一定会乘势而上,让“天下民国首镇,九华佛国天门,江豚生活乐园,江南诗意水乡”这四大文化特色更加突出,再现昔日繁华,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让我们一起共同抢抓机遇,共创辉煌。

(秀美的“鹊江晨曦”,曾是昔日闻名的“澜溪八景”之一。)

(壮观的大通上水桥立体交通枢杻)

千年古镇大通,古名“澜溪”,位于铜陵市西南,与池州市接壤,曾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素有“小上海”美誉。大通古镇风景区,位于青通河与长江交汇处,有着“长江在此拐弯,大海在此回头”的自然奇观;依山临江,襟江带湖,交通便捷,距九华山机场、铜陵火车站均是20分钟车程,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发达的立体大交通,让大通成为八百里皖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进出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的交通枢纽与北大门。

(风光秀美的祠堂湖)

近年来,大通先后荣获“联合国迪拜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级影视拍摄基地”“省级影视产业优秀园区(基地)”“省级旅游休闲集聚区”“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殊荣。

(昔日商贸繁荣的和悦老街如今已繁华不再,只剩下断壁残垣的沧桑。)

横看大通,风光秀美。沿长江顺江而下,大通古镇风景区拥有永兴岛、青通河、祠堂湖、和悦洲、长龙山五大自然景观。永兴岛:是长江中的纯天然生态湿地,占地近8000亩,是天鹅、野鸭、苍鹭等鸟类天堂与摄影家的最爱;青通河:曾是唐宋以后佛教信徒朝觐九华的“礼佛古道”与明清徽商经营长江上游的“经商通道”,如今仍是山环水拥绕古镇,两岸风光秀江南;祠堂湖:水域超过1000亩,分东、西两湖,有通湖堤与青通河、长江相连,有“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与高耸的天主教堂钟楼隔湖相望,让游人于中西文化融合发展中领略湖光山色的曼妙与震撼;和悦洲:不仅有“全球唯一的江心古镇”遗址,也有盐务招商局(安徽省临时军政府)、圣公会教堂与国立十六中等历史遗存,还有“长江拐弯、大海回头”的自然神奇,更有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与江心洲上秀丽的田园风光,面对“长江最美的微笑天使”江豚如今在传唱“白暨豚”现已灭绝的遗憾,游人同样会对和悦老街的残垣断壁曾经的繁华不再而伤感、惆怅;长龙山:将长江拥入怀抱,让山舞青龙江水相依,作为“长江四矶”之一与燕子矶、采石矶、城陵矶齐名的羊山矶直插江心,任亿载奔流不息的滚滚浪花至今仍在传颂“量江记”与“渡江侦察记”两大不朽的历史传奇。

(风光旖旎的祠堂湖风光)

(祠堂湖畔壮观的“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寺庙)

纵览大通,历史久远。作为一座江南名镇,大通拥有着近2600年文明史。其历史最早记载,可见于公元前537年吴楚春秋争霸时的“鹊岸之战”;屈原流放陵阳,曾多次游历大通,大通从此连年上演端午龙舟鹊江争战;汉代在铜陵设立“铜官府”,大通及邻近的梅龙是其“梅根冶”基地,诗仙李白为其写下“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浪漫;唐代设“大通水驿”,活菩萨金乔觉从大通沿青通河直上九华山,大通从此成为“莲花佛国”九华山的“头天门”;北宋之前正式建镇,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大笔一挥,《舟过大通镇》让大通更加名扬天下;一代大儒“心学大师”王阳明,即使去南昌平叛路过大通,也会情不自禁写下《泊舟大通》的传世华章;1853-1862年间湘军会同清军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为争夺安庆、天(南)京竟在大通九年打了八次大战;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中被开辟为“寄航港”,1900-1910年爆发的“铜官山护矿运动”,竟让小小大通走上世界历史大舞台;1900年爆发的大通自立军起义,1912年4月柏文蔚在大通组建安徽临时军政府担任安徽首任督军,1938年历时半年的大通保卫战重创日本侵略者,1949年大通成为“渡江侦察记”的故事发生地。足以看出,近一百多年来,大通一直见证着中国近代经济的跌宕起伏,见证着百年来中华民族命运的悲壮与雄浑,见证着南北各地民风民俗的变异和融合,见证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些中外众多的重大历史进程都在大通留下过深刻的烙印,并被载入历史的史册。

(龙舟竞渡)

(游船、龙舟与彩船)

(抬着龙舟走向鹊江的大通渔民)

感受大通,底蕴深厚。大通因水成邑,是“全球唯一的江心古镇”,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曾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古镇上遍布着古街、古寺、古井、古树、古民俗,是一个生活印记明显、景镇合一具有独特的江畔古镇特色旅游目的地。澜溪老街,建于元末明初,现存传统建筑10余万平方米,是如今依然“活着的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全球最宽老街、安徽中南部近一百多年各个时期不同建筑自然展示街、全球唯一铺正四方形街铺石老街三大特色。和悦老街三街十三巷,曾在鼎盛的清末民初,居住着十万居民,洲上商铺林立,报馆、银楼、钱庄、戏园、妓院一应俱全。“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位于青通河畔,作为昔日“九华山七大丛林之一”,自古就是朝拜九华的源头,终年钟罄梵音不绝,如今仍以“礼佛九华山,先拜头天门;不拜头天门,心诚也不灵”享誉佛教界;“明清古井”位于长龙山西瓜顶下,建于清嘉庆年间,水质清亮,常年不干涸,与被战火消毁的佘氏宗祠、澜溪书院等,都是大通名门望族佘氏享誉海内外的重要见证。大通龙舟赛、水龙灯、长街宴等非遗,都是大通本地延续千百年的传统民俗,一直为游人津津乐道。

(2007年9月,“中国铜陵首届大通美食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现场,精彩纷呈。)

(生活在大通和悦洲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的戏水江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014年全面启动的大通古镇风景区开发,围绕旅游六要素进行建设。截止现在,其基础、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旅游业态日趋丰富,景区已成为集休闲观光、研学旅行、历史考察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才刚开放两年的景区,2018年接待游客就达近百万人次。今年以来,景区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与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热忱欢迎各位旅游业界老总倾情推介大通,共谋互利发展。

(长龙山西瓜顶上的天主教堂钟楼与神奇的古槐)

(整治一新接待游客的和悦老街)

(让游人惊艳的大通青通河上的河南嘴夕照)

近三千年光辉灿烂的大通文化,塑造了古之大通、今之铜陵的文化人格。今天的大通正处在历史的又一机遇转折点上,我们相信,大通一定会乘势而上,让“天下民国首镇,九华佛国天门,江豚生活乐园,江南诗意水乡”这四大文化特色更加突出,再现昔日繁华,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让我们一起共同抢抓机遇,共创辉煌!

(美仑美奂的大通鹊江夕照,让游人迷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