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是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不過並非具體的官名。簡單來說就是輔佐皇帝的。

那麼歷史上任用宰相最多的兩位皇帝分別是誰呢?一個是武則天,另一個就是崇禎帝了。

當年武則天在位十五年,宰相數量卻多達七十多位,完全就是空前絕後的存在。她用宰相多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一來,當時能被稱爲宰相的官職有很多,像什麼左右僕射及門下、尚書、中書三省的長官,都是可以稱爲宰相的。所以唐朝的宰相數量是最多的,唐太宗任用了25位,唐玄宗任用了30多位。

二來,爲了打擊門閥,提拔人才的需要。

當年關隴集團門閥是極力反對武則天當皇后的,唐高宗時期就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名臣逐出了朝廷。後來,武則天除了大興科舉之外,還鼓勵地方各級官員推薦優秀人才,提拔庶族人才,從而以獲得更多的支持。

三來,就是個人的喜好問題了。

武則天生性多變,在位的十五年時間裏就用了十三個年號,還創造出“曌”等不少的漢字,同時也改過很多官職的名稱以及地名等。

武則天當政期間,選拔了不少的賢才,重用了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婁師德等諸多中興名臣,爲她孫子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輔佐唐玄宗“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姚崇、宋璟等人,也都是武則天時期提拔和發現的。

接着我們再來說說崇禎皇帝,他在位十七年時間裏,任用了五十位宰相,僅次於武則天之後。

這五十位宰相是啥概念呢?朱元璋時期,宰相只有李善長,汪廣洋,楊憲,胡惟庸,外加黃淮、解縉兩位首輔;朱棣時期,也只不過是六位首輔;北宋從建國到亡國的一百三十年時間裏,一起也不過才任用了五十一位宰相。

同時明朝可以稱爲宰相的官職可是要比唐朝少很多,所以這樣來看的話,崇禎帝更換宰相的速度要遠超武則天了。

在被崇禎任用的這五十位宰相中,被砍頭的就有兩人,分別是薛國觀、周延儒;被流放發配的又有兩人,分別是劉鴻訓、錢龍錫;至於剩下的,不是被革職就是被調離,反正無一善終。

那這種局面究竟又是咋造成的呢?也是和崇禎帝的性格有關。

崇禎帝十六歲時繼承了哥哥的皇位,生性多疑,剛愎自用。除掉閹黨魏忠賢等人後,逐漸對大臣不信任起來。在明末滿清崛起的農民起義的大環境下,他容不得大臣們犯丁點錯誤,不然等待他們的就是人頭落地。

所以這樣一來的話,就導致了很多有才能的大臣被殺,大部分的大臣則混喫等死,不敢做丁點的實事,亡國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