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所说的罗马,大多数时候指的是自后三巨头时代的罗马首席执政官屋大维之后的罗马帝国。而由于帝国的统治范围的逐渐扩大以及罗马向东征服过程中的逐步希腊化带来的文明冲突,在公元284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决定进行分治,将罗马帝国的西部地区交由自己的好友代为统治,而自己则掌管罗马帝国东部行省。自此,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而由于罗马城所在的关系,如今大多数欧洲人都更为主观的将西罗马帝国认同为罗马正朔。

而在进行分治之后,西罗马帝国维持了将近两百年。而它的灭亡,也成了许多史学家心中欧洲文明灯塔的熄灭。那么,盛极一时的西罗马帝国,究竟是因何灭亡的呢?一、公民权的滥发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罗马帝国一直以能征善战文明,而实际上这种印象其实是有失偏颇的,从罗马王政时代开始,罗马其实就是一个以商业起家的文明,而相比之下,它的军事实力,其实并没有太过出彩的地方。

这其实也可以从它与迦太基进行的布匿战争看出,在迦太基的战神汉尼拔的带领下,罗马的这种败仗更是屡见不鲜。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的迂回作战更是让当时的罗马军团死伤七成半的士兵,执政官更是战死大半。更让人觉得有些尴尬和错愕的是,即使是和蛮族的战斗中,这样的失败也是经常有之。

只不过,自从马略改革之后,罗马就已经形成了一套极为完整的征兵制度,对于罗马人来说,征兵不仅仅是义务,更是一种荣耀和权利。所谓的罗马公民权和其配套的义务成了这个国家最终能在多次对外战争中稳住阵脚,抗住损失,迎来最后的胜利。

然而,这样的体制在罗马皇帝安扥尼努斯的“努力下”,宣告崩溃瓦解。这时的罗马还未进入东西分治时期,而作为一位帝国皇帝,安扥尼努斯为了笼络人心以及增加税收,执意颁布了史称安扥尼努斯敕令的法案。这一敕令的核心就是普发公民权。

在一般人看来,这条政令应当被称为德政,然而所谓的公民权,其实质是罗马公民合理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和权力,原本只有罗马城邦的市民和少数为罗马立下汗马功劳的蛮族首领才能拥有。

然而这道敕令发布之后,这样的公民权成了所有罗马平民的狂欢。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条敕令的存在,原本期望通过努力作战来获得这一权力的外族军人却突然失去了征战的意义。而大多数原本的罗马公民,却因为公民权的滥发,而感到无比不满。

原本应该作为赏赐下发的公民权,就这样称为了通货膨胀中的货币。这一点,几乎摧垮了整个罗马军团的士气。也就是在此之后不久,安扥尼努斯就死于暴动中的禁卫军手中。这对于罗马皇帝的权威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从此以后,军队暴乱、弑君的事件屡见不鲜。对于罗马皇帝来说,正是因为这一事件,他们彻底失去了对禁卫军乃至所有军人的信任,而军队的糜烂、军纪的废弛也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而原本打算凭借此举要买人心的安扥尼努斯,也因此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与他的这一行为相比,他曾经屠杀自己手足兄弟的恶性反而变得无人注意了。二、奴隶制度的兴盛

不得不承认,罗马自施行帝制起,其上层对国家的掌控力在逐渐增加,而这也是为什么自屋大维时期往后的二百年间,这个庞大帝国可以以一种缓慢而坚决的态势,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原因。

而在军事胜利接连不断,蛮族首领慕名而投的辉煌背后,还带来一个副产品,那就是奴隶制度的兴起。

奴隶制,其实在罗马兴盛的这些年间一直没有废止。即使是在共和制时期,罗马也是由金字塔状的结构构建起来的,处于最底层的自然不是平民和公民,而是毫无人权可言的奴隶。而对外作战的胜利,带来了大量蛮族的俘虏,他们最终转变为了罗马帝国的底层奴隶,而以奴隶作为劳动力的庄园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兴起。

这些奴隶庄园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风靡罗马。到了罗马分治时代,奴隶的存在已经成了帝国的基石,尤其是在西罗马,在意大利地区的城镇多达一千多座。这些城镇的发展已经完全依附于奴隶制度带来的廉价劳动力上,而奴隶在暗无天日的劳动中死亡率却高的出奇。为了满足这一消耗,西罗马时期的军队已经不再是是为了开疆拓土而四处征战。相反,他们以捕获奴隶换取更多的金银作为唯一的动力。

据说,流浪至此的匈奴人,在最为虚弱的时候曾遭到西罗马的严苛对待,西罗马的官员曾经强迫他们以自己的孩子为代价换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这可能也是之后匈奴王阿提拉之所以憎恨罗马的原因。

而这也是为什么公园284年,戴克里先皇帝要分裂东西罗马的原因之一:相较于东罗马,西罗马的奴隶起义已经成燎原之势,因此无暇他顾的他只得委派自己的好友作为自己的盟友兼助力。

不断的征战不仅使得西罗马帝国周围的蛮族不堪其扰,甚至罗马帝国的平民也都对此怨声载道,因为这样的征战得益者往往只有上位者和贵族,而他们却要承担因为出征而出现的危及和税赋。三、异族入侵以及军队蛮族化

对于西罗马来说,蛮族的入侵同样是其心腹之患,而这实际上也是西罗马帝国自独立之日起就担负的最大使命。然而,由于军备的废弛,这样的抵抗往往沦为被动的防御。而罗马的首都,同样也是其帝国标志的罗马古城,在短短的二百年时间里,曾经数次被异族光顾:西哥特人阿拉里克曾经血洗罗马城,阿提拉更是以全城为要挟索取巨额的赎金。

这些异族入侵者的存在,是罗马统治者最为恐惧的噩梦,为了抵抗他们,无法获得足够兵员的罗马军团就只得从蛮族中招募足够的士兵。

诚然,这些士兵的体魄足够强健,作战也同样勇敢,然而相比于之前那些常年接受军事训练的罗马士兵来说,无论是忠诚度还是作战的坚定程度,后者都远远不是前者可以相匹敌的。尤其是到了帝国后期,军队蛮族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有时,一支罗马军队当中,除了军队的直属军官以外,其底层士兵近半皆为蛮族。而这一比例在罗马军队刚开始招募蛮族雇佣兵及部落勇士的时候仅仅为四分之一。

比如之前提到的哥特人,其实在早期就曾经是西罗马军队募兵的兵员之一。有人考证,“哥特”一词本身就来源于叙利亚土语当中的士兵一词。这也是为什么在帝国早期并没有对哥特人进行赶尽杀绝的打算。

然而,无论如何,异族的威胁加上武备的废弛,迫使罗马军团不得不降低标准,招募蛮族勇士补充兵源,而到了最后,由于蛮族士兵的比例逐步增加,罗马军团的战术战法也不得不发生改变,而军队忠诚问题就因此变得更加严重。除此以外,由于害怕被自己的禁卫军所害,雇佣兵成了西罗马帝国皇帝更为信任的武装力量,以至于到了帝国末期,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竟然可以直言废立皇帝。这也成了这个古老帝国覆灭的象征。结语

西罗马帝国,如同横亘于中世纪的一座庞然大物,即使是毁灭,往往也会经历数个世纪的更迭。因此,它的衰落和覆灭才会显得如此波澜壮阔和令人惋惜。在这样的观察下我们会发现,任何单一的缘由都不可能是一个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公民权的滥发、奴隶制的兴起和军队的蛮族化,也只是这个帝国毁灭的主要原因而已,想要探寻这些历史真相,还需要更多的资料和研究。

参考文献:

《极简罗马衰亡史》

《世界通史》

《罗马人的故事》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