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長治久安。

作爲一個在西安城讀過四年大學的僞土著,哈爾濱鄉黨,我對西安城的記憶最深的不是明城牆,不是鐘鼓樓,不是回民街,而是那八百里秦川下野蠻生長的西安美食。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北郊的老屈莊烤肉,長安縣馬飛念念不忘的油潑面,鳳城五路有西北風味大盤雞,而子午路張記的肉夾饃饃香肉爛

但最最難忘的莫過在鐘鼓樓西羊市灑金橋昆明路上,咥一口魂遊天外湯鮮肉爛的「羊肉泡饃」。

小炒還是泡饃?你要幹刨還是口湯?糖蒜給你多給!娃呀,辣子醬可不敢多放。

西安泡饃江湖

某音上西安的網紅bgm生動形象的描繪了羊肉泡饃在西安人心中的重要性。

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到哪都不能不喫泡饃......

這很符合美食價值觀,但不好意思,都是扯犢子。真正的西安人出了西安就再也不喫一口泡饃。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鄧紫棋在西安喫泡饃。

羊肉泡饃,去西安喫過的人都知道,羊肉泡饃實際上並不是泡出來的,而是「煮」出來的。

得先把饃掰成指甲蓋大小的饃粒,再交由後廚加上羊肉、粉絲、木耳、黃花等配料經過旺火煮得。

煮得了一碗湯鮮饃筋,翠綠的蔥花、蒜苗、香菜、紅褐色的牛羊肉、映襯着潔白晶瑩的粉絲、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小炒泡饃

蘇東坡說“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賈平凹在得知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後,只想上街用一碗羊肉泡饃犒賞自己。圖爲。

假如泡饃也有江湖的話,那麼西安城大概從不缺少刀光劍影。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到處遊走着羊肉泡的兄弟。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牛羊肉泡饃不分家,都是西安回民的拿手好菜,無非就是把羊肉換成牛肉而已,差別不大。羊肉更加細嫩,牛肉稍顯粗糲而已。

葫蘆頭泡饃是西安漢民的創意改造,其實就是肥腸泡饃,「葫蘆頭」指的就是大腸和小腸連接那一小截。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但現在已經很少有這麼實誠的店家了。畢竟葫蘆頭做起來實在太麻煩,做的好葫蘆頭泡饃,饃筋腸爛,湯鮮味濃不腥不羶,再來份素拼冰峯,一搭配沒誰了。

「三鮮戴個帽!」聽起來挺玄乎,其實就是三鮮煮饃上面再蓋個菜,堪稱西安泡饃界的豪華無敵至尊!

本身三鮮煮饃裏就配有丸子、五花肉、響皮,再來個蓮菜炒肉片或者辣子雞丁蓋在上面,呀,美滴很美滴很,忒色!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三鮮煮饃,圖源見水印

小炒泡饃大概是泡饃界的無冕之王,只有真正的西安老饕才懂得它的打開方式。

其實小炒泡饃也是煮出來的,只不過要一直攪拌,那不停翻炒的動作,像極了愛情。

酸辣、料香、牛油氣四溢,湯頭香、油氣足、肉塊大、酸辣適口,克里馬擦拿起筷子,就是灑金橋邊的味道。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老西安都知道的不傳之祕就是“碗底蛋”,是在碗裏打一個生蛋,把炒好的饃蓋上去。喫到最後筷子一攪,將滑嫩流黃的雞蛋和泡饃一起喫下,忒!

以上幾種說是泡饃,實際上都是煮出來的,真正的羊肉泡饃那還得說是「水盆羊肉」。

最好喫的水盆羊肉其實是在蒲城、大荔一帶,當地人也稱之爲羊肉泡,花椒味出頭,湯清色亮,肉酥,調上點辣子更是平添一股香氣。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美美一碗肉湯就上兩個剛出爐烤的外脆裏嫩的燒餅,甭提多美了!(但我還是覺得月牙餅好喫呢!)圖源新西安

抖音上西安的小喫數不勝數,摔碗酒的碎片都不知道換了幾座山,但羊肉泡饃始終坐穩西安第一喫的地位,人氣居高不下。

你到灑金橋大車家巷上來回轉轉,總能發現有些食客抱着個老碗蹲在門口吃的熱火朝天,這不是怪,是規矩。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西安回民街。

外地人很難理解西安人對於一碗羊肉泡饃的熱愛,不就是肉湯泡麪食嘛,有啥特別的?

但只有西安人明白,泡饃纔是最能詮釋陝西娃愣慫憨直性格的食物。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十幾個小時把羊湯吊的鮮而不膩,烙的七八成熟的饃細細的掰成黃豆粒,一碗看似簡單的羊湯卻需要時間和功夫的打磨,這也正是我們西安人外表木訥,內心熾熱的最好象徵吧。

什麼?你說蘭州拉麪的羊肉泡饃?

等哈,額四十米長大刀咧!

羊肉泡饃演義

咱們都知道西安一向以十三朝古都著稱,隨隨便便拿出一樣小喫的歷史就比共和國的年紀還大,羊肉泡饃也必須在史書上擁有姓名。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羊肉泡饃,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羊羹的雛形,唐代時出現了“飥幹饃”搭配羊湯的喫法,到了明代,專營泡饃的館子“天錫永”在西安橋梓口開張,到了近現代羊肉泡饃更是大放異彩,成爲馳名中外的西安第一喫。

《戰國策》裏就記載了一個有關羊肉泡的故事。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子期怒,走楚說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啥意思呢,就是中山國國君用羊肉泡饃(羊羹)宴請各級幹部,分到大將司馬子期那兒沒有了——這個可以有!這個真沒有!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做羊肉泡需要時間,經夜熬煮,才肉爛湯濃,不是煎雞蛋那麼快,況且那個時候人點心眼實誠,不會給裏邊兌點開水什麼的。一碗羊肉泡沒喫着,多大點兒事兒啊?

但子期很不高興,根據我分析,他可能是得了一種不喫羊肉泡就會死的病,一氣之下投奔楚國就給中山國幹滅亡了。

史稱「一碗羊肉泡引發的戰爭」。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因爲一碗羊肉泡幹起來屬實有點誇張,但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西安城,喫碗絕佳的羊肉泡饃還真不那麼容易。

羊肉泡饃那會算是上得了檯面的大菜,只有有頭有臉的人才能經常享用。

舊時的泡饃館也帶着很江湖的氣息,煮饃的師傅稱之爲板頭,非常有排面,一家館子好不好喫,全在這板頭手藝了。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那會師傅做泡饃也十分講究,煮出的肉不羶不膩酥爛可口,肉湯香氣四溢;煮的饃,光筋綿韌不糊不散。

各家板頭燒湯都有獨一套的祕訣,頭天下午把骨頭放進鍋里加上二十多種調味料熬上,傍晚時分再將肉下鍋,一直要煮到次日黎明,肉爛且香、汁濃湯醇時,纔算熬成,五百斤肉也就出三四百斤湯。

羊骨和牛骨要一起熬,牛骨去羶,羊骨提鮮,這裏面的分量配比是關鍵,只有板頭知道。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一碗泡饃怎麼樣,全看湯了。

光羊湯好還不夠,一碗好的羊肉泡饃還需要食客的傾力配合。

那會西安城泡饃館子往往不太大,十幾張桌子往往是排的水泄不通,食客來了先在店小二手裏領上兩個飥飥饃,就開掰就完了。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淨手掰饃是一項古老的技法,體現着老陝的手工崇拜,是整個用餐過程中最具儀式感的環節。那會西安城可沒什麼機器切饃的說法,想要喫一碗泡饃,就得自己親手掰出來。

掰饃必須要細心,你要是掰的七零八碎大小不一,有脾氣的大師傅指定會給你退回來,根本進不了後廚。

不好意思,這樣的泡饃你敢喫人家還不敢煮呢!壞了名聲算誰的!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葫蘆頭泡饃好夥伴,梆梆肉。

具體掰成啥樣還是有說道的,老規矩是幹刨如黃豆,口湯如花生,水圍城如蠶豆,意思是說喫什麼樣的口味掰多大的饃,以饃定湯。

爲了便於理解,我們特意做了一張清單。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有經驗的老饕掰好了饃連話都不用說,擺上根筷子就直接把單點了。

把筷子往饃中間一插,這就是幹刨;什麼不放,不用筷子這就是口湯;把一根筷子橫着放在碗上,這就是要喫水圍城了。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這個湯就屬於幹刨

往後廚一端,大師傅一看你筷子姿勢,便了然於胸,這肯定得認真做,不能在行家面前丟臉啊!

西安城老規矩,兩個饃一碗湯,普通泡饃放一兩二的羊肉,優質泡饃放一兩八的羊肉,糖蒜辣子醬香菜任憑自取,絕不收費。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後面就是糖蒜。

拿起筷子對着泡饃一頓猛刨,最江湖的泡饃,只有在最江湖的西安能喫到了。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像一個西安鄉黨一樣咥泡饃

河北有罩餅,北京有滷煮,河南有羊湯大餅,雖然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唯獨西安人把喫羊肉泡饃這件事發展成了一種文化。

西安人喫泡饃一向喜歡趕在大早上去喫「頭湯」,(跟老北京洗澡洗頭水差不多?)據說是因爲一大早剛煮好的湯味道最香、最濃。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別擔心一大早掰饃時間太長喫不上早飯,獨家祕笈,西安城的老泡饃館都可以提前一天買兩個饃回家掰好,第二天帶過去直接煮就完事了!

喫泡饃也有講究,絕不能拿筷子插進去一頓亂攪,這講究一個蠶食,就是拿着筷子蘸點辣子醬,沿着碗邊向嘴裏刨着喫。

對咧,西安人喫泡饃通常不閒聊,必須一鼓作氣集中精神跟這碗泡饃作鬥爭。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香噴噴熱氣騰騰的泡饃,配上鮮紅的辣醬,碧綠的蔥花,就着甜脆的糖蒜,喫一口,咂咂舌,彷彿身上每個毛孔都張開了,通體酣暢。

這還沒完,正經的老泡饃館子還都得熬上一碗清湯給顧客。

喫完了泡饃把這小碗清湯倒進碗中,慢悠悠的喝上幾口,這叫「清口」。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喫泡饃正確姿勢

這碗湯落肚,這碗泡饃纔算是正經的喫完了。

好了,乾貨時間到,西安最好喫的泡饃在哪裏?僞土著吳彥祖傾力推薦!

- 同盛齋 -

號稱西安的泡饃名片。

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像個大藥房,但朋友們,我敢打包票,這家店絕對代表了西安泡饃界的良心。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28塊錢的優質泡饃,再配上一瓶冰峯,請驕傲的說,你就是最會喫的那一個。

- 廣濟街老劉家 -

我以前聽人說,外地人喫老米家,西安人喫老孫家,坊上人喫老劉家。

在西安泡饃界名氣緊隨同盛齋之後。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專業的清真味道,料厚湯濃,我每次回西安是一定要先喫一碗優質羊肉泡饃的。

- 景德泡饃 -

劉志軍臘牛肉對面就是景德泡饃館,只有七、八張桌子,感覺就是老西安那種蒼蠅館子,充滿了煙火氣息,喫泡饃的都是一些回民坊上老顧客。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味道小茴香略出,油氣和料香搭配均衡,完全是傳統泡饃的感覺,缺點廚師做口湯時湯略少,喫這口可選水圍城。

- 黃家泡饃館 -

堪稱昆明路上的活化石,無數西安人心中的泡饃NO.1。

油香氣出頭,喫在嘴裏滿口油香,細品之下才會有那種回民特有的調料味。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但南方朋友可能會受不了這種強烈的油香,喫的時候要慎重啊。

- 馬洪小炒泡饃 -

網上有人說這家店是西安小炒泡饃第一。

一油二辣三肉四湯五饃,就着糖蒜,順着碗邊一層一層地喫一碗小炒,肉熟而不爛有嚼頭,饃綿軟入味。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我唯一要批評的就是量太大了!每次都喫不完!

離開西安一年了,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西安話版如夢令。

冰峯霸氣外露,涼皮最是難夠。且看西羊市,誰人情願消瘦?

老闆,老闆,再來一把烤肉!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 古城街頭。

我想回西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