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率爲7.2‰,且從2013-2018年呈逐步減少之勢:9.9‰、9.6‰、9‰、8.3‰、7.7‰、7.2‰。

看到這組數據,昨晚我失眠了。目前市面在售的朗逸、軒逸、英朗、哈弗H6、博越等一大堆走量型的緊湊型轎車、緊湊型SUV,都是爲結婚家庭量身打造的,儘量突出空間等優勢。一旦翠花、二蛋等結婚不積極了,不少車型難免會滯銷!大衆、現代、別克、福特、哈弗、長安等不少主流品牌或多或少都得受牽連。

爲什麼翠花和二蛋、達玲和戴維就不願意結婚了呢?難道深更半夜裏,人類的“共同語言”都消失了嗎?個人覺得並非“共同語言”消失了,而是使用“共同語言”進行充分交流的成本太高了,尤其是房價,總不能光天化日……

過去六七年一二線大城市的房價一直在增長,與結婚率下滑幾乎是同一節奏。近兩三年低級別城市的房價,在去庫存的慫恿下,也傻乎乎跟着湊熱鬧,由兩三千元每平飆升至四五千元,甚至七八千元。但期間翠花、二蛋的收入幾乎原地踏步,再加結婚-買房-買車在不少城市都是高度相連的,房價上去了,結婚、購車自然就下來了。

解鈴人還需繫鈴人,高房價也不是李書福、魏建軍、王傳福、尹同躍、陳虹等車企老闆惹的禍,乾着急沒用,關鍵是另闢蹊徑。不管翠花和二蛋、達玲和戴維願不願意結婚,反正他們都還活着,只不過成了“剩男剩女”。

所以,各位車企老闆應該要時刻盯着“剩男剩女”,哪怕你結婚了。要時刻思考“剩男剩女”的購車需求是什麼?會不會成爲未來的主流需求?目前的主流車企能否滿足“剩男剩女”的新需求?未來的車企戰略重心是否有必要,由給結婚的人造車,轉向給不結婚的造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