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

周麗君 易車研究院首席分析師

李懿欣 易車研究院行業分析師

前言

目前絕大多數車企正忙着佈局新四化、應付雙積分、撰寫“十四五規劃” 等,但放開股比的影響可能比上述任何一個項目或概念都要大。

放開股比調整的僅是個數字,即由之前外資控股不得超過“50%”調整至“100%”,但這個小小的數字,足以牽一髮動全身,改變整個中國車市的遊戲規則:主導力量由政策轉向市場,企業命運由自由競爭決定;市場機制由重點支持國有車企轉向平等競爭,真正的上帝開始發揮決定性作用……

就像之前只想如何當好“太監”,現在突然要思考如何做一個真正的男人,這是完全不同的“戰略場景”。再加長城的聚焦戰略、吉利的20200戰略等,在前幾年的制定過程中,幾乎都沒認真考量過“股比放開”的因素,勢必會制約上述車企角逐“後合資時代”。

多數車企之前辛辛苦苦制定的戰略規劃,幾乎都要推倒重來。從報告發布的2020年4月底至2022年底,所剩時間不足3年,留給大家積極應對的時間非常有限,且時間飛逝會讓要處理的事情越積越多,再加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大家更得爭分奪秒

報告正文

經過無數輪交鋒,中國車市即將迎來全新時代——後合資時代

從成立第一家合資車企北京吉普的1983年,到承諾放開乘用車股比限制的2022年,合資時代將整整貫穿中國汽車行業四十個年頭。期間利益雙方的博弈愈演愈烈、脣槍舌劍,甚至冒出“誰贊成放開股比限制,誰就是漢奸賣國賊”等過激言論,可見是否放開股比限制的決定,深深涉及雙方的核心利益。2018年中央權衡利弊、審時度勢,最後由國家最高領導拍板宣佈放開汽車股比限制,2022年後中國車市將迎來“後合資時代”。該政策涉及利益太廣太深,可直接決定部分車企的生死存亡,目前看似風平浪靜的海平面的下方,正醞釀着一個個驚濤駭浪

控股或獨資更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更能激發強勢企業的鬥志

雖然“合資時代”與“後合資時代”的差異僅是個數字,即由之前外資控股不得超過“50%”調整至“100%”,但這個小小的數字,厲害到足以牽一髮動全身,改變整個中國車市的遊戲規則:主導力量由政策轉向市場,企業命運由自由競爭決定;市場機制由重點支持國有車企轉向平等競爭,真正的上帝開始發揮決定性作用;運營思維由追求合資短期效益轉向長期效益,引導企業不斷完善內部體系;企業管理由雙方不斷博弈、內耗轉向追求效率,減少浪費;企業職責由代工轉向構建研、產、銷等完整體系,強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市場範圍由內銷轉向內外結合,擴大出口,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汽車製造強國;企業利潤由各自努力向關聯方輸送,轉向追求自身企業利益最大化……中國車市“後合資時代”的遊戲規則、市場機制等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就像之前只想如何當好“太監”,現在突然要思考如何做一個真正的男人。絕大多數車企之前辛辛苦苦制定的戰略規劃,幾乎都要推倒重來,就像幾年前制定的長城聚焦戰略、吉利20200戰略等,幾乎都沒認真考量“股比放開”因素,勢必會制約上述車企角逐“後合資時代”。變化太突然了,2020~2025年註定會成爲中國車市不平凡的年代

優勝劣汰增加“殼資源”,助力車企跨越不覈准燃油投資等門檻

相關部門曾表態,原則上不再覈准新建傳統燃油汽車企業的投資項目,該政策讓部分國有車企有恃無恐,覺得即便2022年放開股比限制後,外企還會老老實實合資,持續助力國企哺育“自主嬰兒”。實際效果將事與願違,目前中國車市正迎來劇烈的優勝劣汰時期,2020年TOP10品牌的終端銷量佔比極有可能突破60%,TOP20突破80%,分別比2016年提升十個百分點左右,期間力帆、海馬、江淮等紛紛出現銷量斷崖式下滑,成爲新勢力進入車市的新通道。2020~2025年中國車市的優勝劣汰與集中度將持續提升,“殼資源”持續增多,2019年銷量較少且表現乏力的乘用車主機廠數量不少於六十家。退一步講,相關部門僅強調“原則上不增加”,意味着可以“不講原則就增加”,這種特事特辦的案例在中國屢見不鮮。進入“後合資時代”,國企決不能把希望再寄託於政策保護,打破傳統思維或笨鳥先飛迫在眉睫

2018年新能源放開限制,特斯拉快速顛覆傳統格局稱雄車市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率先放開股比限制,當年特斯拉就獲得獨資機會,與上海市政府簽署打造臨港工廠協議,2019年初第一期工程開建,當年底順利投產Model 3,2020年初正式上市。期間特斯拉在中國乘用車EV的終端銷量排行一路飆升,2018年1.67萬輛位列12名,2019年4.54萬輛位列第4名,2020年一季度1.86萬輛位列第一名。在2020年一季度的競爭格局中,Model 3猶如衆星拱月,成爲最受關注的電動車。受惠於股比放開政策,從獲得獨資到稱雄EV車市,特斯拉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完全顛覆了EV車市的傳統競爭格局,對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傳統領軍車企形成劇烈衝擊。按新能源節奏,一旦2022年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性放開股比限制,傳統競爭格局同樣會面臨劇烈衝擊

2023~2025年海外車企在華“獨立運動”將大規模爆發

2018~2022年是中國乘用車放開股比限制的過渡階段:新能源車市的嘗試,讓特斯拉快速嚐到甜頭;在中德政府高層的見證下,寶馬佔華晨寶馬的股比由50%升至75%,該“特事特辦”案例開創了外資控股合資車企的歷史性先河;北京奔馳、北京現代等“鬧分家”消息不絕於耳……目前主流合資車企的合同都未到期,部分在近幾年延長了,但合同未到期不等於合作未到期,合同延長不等於合作延長。熙熙攘攘皆爲利往,在控股與獨資顯然更符合海外車企在華利益最大化原則的大前提下,2022年徹底放開乘用車股比限制後,2023~2025年將迎來海外車企的大規模“獨立運動”,哪怕有原則上不再批准燃油車指標等政策性限制,海外車企的“獨立運動”都會義無反顧。尤其是特斯拉一刺激,大家更瘋狂了。國企別被外企的“合作不變”等承諾麻痹!只要時間一到,只要時機一成熟,只要符合利益最大化,說變就變!

2026~2030年“後合資時代”將基本成型,外企與民企成主體

2018~2022年是中國車市放開股比限制的過渡期,之後將進入“後合資時代”,其中2023~2025年爲磨合期,2026~2030年爲新結構初步成型期:近十年國有車企長期主導中國車市,獨資、合資(含等比股份)等佔乘用車大盤終端份額維持在80%的高位,2019年不幸跌破80%,預判未來十年將持續大幅下滑,2030年跌至不足15%。基於比較優勢原則,國有企業可選擇由做大做強自主品牌的實體領域,向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資本領域轉型升級,屆時入股民企或外企將順理成章;近十年民企終端銷量份額一直維持10%的低位,2016年起吉利、長城等銷量提升,助力民企份額小幅增加,2019年接近14%。預判未來十年民企份額將持續小幅提升,2030年有望突破25%,期間民企與外企的合作將逐步增加;近十年外企主導的份額同樣處於低位,且以進口爲主,未來十年類似特斯拉獨資、寶馬控股華晨寶馬等案例會爆發式增加,外資主導的終端份額將大幅飆升,2030年有望接近60%……2026~2030年“後合資時代”將基本成型,民企與外企晉級爲中國車市的新主導力量

應對“後合資時代”挑戰,是國企“十四五規劃”的最核心課題

目前多數國有車企正忙着梳理“十四五規劃”,按常規思維理解,新能源、新四化等都會是重點。我們易車研究院覺得,積極應對“後合資時代”更應成爲國有車企“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目前國有車企銷量與利潤主要來自合資車企:除了長安,2015~2019年上汽、廣汽、東風、一汽、北汽五大國有車企集團超70%銷量來自合資企業;除了長安,2015~2019年上汽集團來自聯營企業收益佔集團淨利潤的比例維持70%水平,廣汽、東風、一汽轎車、北京汽車都突破了100%;2015~2019年雖然長安集團來自合資車企的銷量貢獻、聯營企業的收益佔淨利潤比例等,都呈現大幅下滑走勢,但是長安自身淨利潤也大幅下滑,說明長安並沒有擺脫對合資業務的依賴,倒反因爲合資業務的下滑,牽連了整體表現……隨着優勝劣汰加劇,“殼資源”增加,以及現有“原則上不增加燃油車投資項目”等門檻,很難真正攔住外企的獨立步伐,一旦2022年外企爆發大規模的“獨立運動”,國有車企會非常被動

搶佔中國“後合資時代”先機,是外企全球戰略的最核心課題

如果說近十多年中國車市的高歌猛進,爲海外車企創造了近一輪全球車市最大商機,那麼在未來十多年,中國車市的“後合資時代”,將爲海外車企創造新一輪全球最大商機:一是助力海外車企持續提升銷量,諸如2019年特斯拉、豐田、現代-起亞、福特等的部分海外車企的在華銷量佔比,都低於大盤水平,理論上存在較大增長空間;二是助力海外車企持續改善盈利,近一兩年多數海外車企的淨利潤、利潤率等呈下滑走勢,再加今年的疫情衝擊,進一步增加海外車企的盈利難度。

中國車市的“後合資時代”,將給海外車企提供在華千載難逢的獨資機會,大幅提升企業效率,鼓勵企業投入更多先進技術與最新產品,從而提升競爭力,增加銷量與利潤。面對中國的“後合資時代”,建議廣大海外車企重新調整戰略:菲亞特、鈴木等可以思考如何藉助“後合資時代”機遇重返中國車市;PSA、雷諾、福特等可以思考如何藉助“後合資時代”機遇絕地反擊

捕捉“後合資時代”機遇,是民企夯實根基的最核心課題

雖然在股比放開的“後合資時代”裏,國企與外企的博弈是主線,但民企將成爲最核心的“暗線”,是“後合資時代”這部戲劇的靈魂。在“後合資時代”的初期,民企千萬別浮想聯翩,今天意淫海外市場,明天意淫自動駕駛等,急需認認真真夯實根基:2017~2019年民企聚焦的核心車市入門級別的用戶大幅萎縮,加速向海外車企聚焦的12~25萬元價區轉型,吉利、長城等民企車企壓力陡增,2019年吉利銷量與淨利潤雙下滑,2017~2019年長城銷量雖然穩住了百萬輛,但淨利潤大幅下滑。2020~2025年入門級別用戶將持續向海外車企聚焦的普通級別升級,再加2022年股比放開,海外車企的競爭力將大幅提升,民企夯實根基、小幅穩步上探迫在眉睫

放開最核心的“整車股比”,推動產業鏈自由競爭與轉型升級

“整車股比” 放開,猶如牽一髮動全身,將推動中國整個汽車產業鏈轉型升級,有利於將中國打造成全球汽車研發高地,推動中國汽車供應鏈體系由低端向高端升級,有利於將中國打造成全球汽車製造高地,加速構建更加自由、平等和充滿競爭的渠道,推動中國汽車市場銷售更好迴歸產品原點,推動中國汽車銷售服務更好迴歸用戶原點……放開股比,跳出狹隘的既得利益,不僅成全了別人,也能成全自己,有利於做大做強中國汽車產業鏈,打造成爲全球研發、採購、製造等的新高地,正所謂我爲人人,人人爲我

截止報告發布,留給車企佈局“後合資時代” 的時間不足三年,再加疫情肆虐,企業更得爭分奪秒積極應對

據我們觀察,截止2020年4月底,認真佈局“後合資時代”的企業並不多,大家似乎習慣於走一步看一步,部分國企甚至還懷揣着政府繼續保護的希望。這種僥倖心理非常危險,從現在開始,應當立刻馬上,積極佈局“後合資時代”。從報告發布的2020年4月底至2022年底,所剩時間不足3年,留給大家積極應對的時間非常有限,但時間飛逝會讓要處理的事情越積越多,再加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大家更得爭分奪秒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