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哺乳動物沒有在天空代替蛋生的鳥類

爲什麼胎生的哺乳動物沒有在天空代替蛋生的鳥類,或者說,爲什麼鳥類沒有從蛋生模式進化到胎生模式。

胎生模式雖然在地面或海中很有優勢,但是在空中,胎生模式卻成爲劣勢因素,不如蛋生模式更適宜在空中飛行。胎生模式在懷孕期間,會導致母體體重大幅度增加,這對於高耗能的飛行行爲很不利,這會明顯降低母體的生存能力,這應該是胎生模式的動物沒有佔據空中的主要原因。

蝙蝠是很少會飛行的胎生動物,這說明胎生動物也曾經試圖向空中發展,但是效果不好,在空中依然處於次要地位。蛋生的鳥類依然完全佔據優勢,胎生動物沒有競爭過蛋生鳥類。由於胎生模式在飛行中沒有什麼優勢,或存在一定的劣勢因素,這導致鳥類也沒有向胎生方向進化。

動物空中飛行的難度與動物的體重成正向關係,體積或體重小的動物,比如蚊、蠅、飛蛾等昆蟲,由於體重與其體積比較小,這導致其容易在空氣中漂浮,飛行起來比較容易,這些動物依靠遺產基因,無需學習,天生會飛。而鳥類或哺乳類的個體比較大,飛行就困難多了,需要逐漸學習飛翔技巧,才能掌握飛翔本領。並且較大體重的動物,飛翔行爲,客觀需要的力度較大,這也導致剛剛孵出或生下的雛鳥或哺乳動物後代需要成長一段時間,肌肉或骨骼健壯以後,才具備飛翔的可能,此時依然需要學習飛翔技巧,才能完成日常的飛翔行爲。本段的內容主要讓大家知道,無論是會飛的哺乳動物還是會飛的鳥類,它們的後代都需要在各自的窩中,待上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成長身體,學習生存或飛翔技巧,這個必然現象,導致哺乳動物的一大優勢蕩然無存,也就是其後代可以跟隨母體移動的優勢難以體現。比如,一頭剛出生的野牛,較短時間內就可以站立起來,跟隨母親運動,這顯示了哺乳動物較高的自由度,這是哺乳動物生存競爭的重大優勢,這也是哺乳動物能代替蛋生恐龍的根本原因。

當然,哺乳動物也可以進化出窩生模式,比如老鼠、兔子等窩生的哺乳動物,優勢是可以一次哺育多個後代,缺點是它們的後代需要較長時間的哺育,才能爬行或行走。這雖然難以體現哺乳動物的重大優勢,但是這也是哺乳動物的進化方向的分異,是哺乳動物代替恐龍以後的進化產物。

既然會飛的哺乳動物也需要窩,像鳥類那樣哺育後代,這就導致哺乳動物在空中相對鳥類就沒有胎生的優勢了,只剩餘胎生的劣勢了,即導致懷孕恩的母體體重明顯增加,而帶來飛翔的進一步困難。而鳥類卻可以把自己的後代——卵放在自己窩裏,自己輕身飛翔,尋找食物。這些因素導致哺乳動物在空中相對鳥類沒有佔據什麼優勢,自然就難以淘汰鳥類了,哺乳動物只能成爲空中的配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