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鉀血癥是慢性腎衰竭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也是常見的致死原因之一。

人體內的鉀離子主要從食物中獲得,隨着鉀攝入量的不同,腎臟的鉀排出量也會隨之改變。攝入的鉀增多,腎臟排出鉀增多,攝入的鉀減少,則腎臟排出的鉀也會減少。腎臟的調節功能使血鉀維持在3.5~5.5mmol/L的正常範圍內。

如果腎功能受損,腎臟的排鉀能力降低,血鉀的排泄減少,且鈉、鉀離子交換減少,導致血鉀升高,引發高鉀血癥。此外,慢性腎衰竭的患者由於體內毒素等代謝廢物大量蓄積出現的代謝性酸中毒,也會引起高鉀血癥。

高鉀血癥會使患者出現四肢麻木、疲乏無力、噁心嘔吐、煩躁等神經肌肉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可引起四肢癱瘓甚至窒息;還會使得心肌受壓,導致心動過緩、心臟擴大,引發心律失常。因此,一旦發現血鉀異常,就應該及時就醫治療。

1、減少含鉀量高食物的攝入,如玉米、土豆、香蕉、鮮棗、柿子、蘑菇、海帶、菠菜、紅薯、火腿、牛羊肉等,避免服用升高血鉀的藥物。

2、促進鉀的排泄,排鉀利尿藥如呋塞米、氫氯噻嗪等,在利尿的同時促進鉀的排泄;口服聚磺苯乙烯鈉散(嚴重高血鉀、浮腫、心力衰竭患者慎用)來通過腸道排鉀;代謝性酸中毒引起的高鉀血癥應積極治療,如服用鹼性藥物碳酸氫鈉,必要時可通過透析糾正酸鹼代謝紊亂。

3、定期做電解質檢查,嚴密監測血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