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考古學研究領域有一門新的分支——公共考古成爲了研究的熱門領域。作者認爲公共考古研究領域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考古行爲的管理者(政府等部門)、考古行爲及信息的產生者、考古信息的接受者(受衆)。而在互聯網中,這三者的信息均得到體現且收集相對快捷方便。因而本文擬通過對互聯網公開信息一段時間的收集及分析,找出公共考古在網絡世界的發展趨勢,爲研究現實世界中的公共考古行爲打下基礎。

一、由於自媒體之一——“微博”的靈活性與開放性本文將其選爲數據分析的樣本。

自媒體是21世紀後隨着互聯網的興起,發展起來的新興媒體。主要指普通公衆通過數字科學技術手段,與全球的知識體系進行相互聯結,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個人,提供和分享自身的生活事實,展現他們自身的信息。[1]自媒體普遍帶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特點。我國現有的自媒體大體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網絡社區(如論壇/BBS),也包括法人所建立的發佈自身信息的網站等。

隨着我國智能手機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微博與微信因爲其便利的特性快速佔領了手機市場,成爲了目前我國使用量最大的自媒體。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5年中國社交應用用戶行爲研究報告》顯示:“用戶對社交應用的使用行爲表現出極鮮明的差異化,本次調查中,我們選取了微博、微信等代表性應用進行重點分析,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微信的使用偏溝通,微信偏重熟人關係鏈上的溝通,‘和朋友互動,增進和朋友之間的感情’提及率爲80.3%;微博作爲興趣信息的獲取、分享平臺的地位凸顯,微博在‘及時瞭解新聞熱點’、‘發表對新聞熱點事件的評論’、‘關注感興趣的內容’、‘獲取或分享生活、工作中有用的知識’等方面都是用戶首選的平臺”。

博物館、考古機構等單位目前急迫的需要將自身的信息傳遞給公衆,以達到溝通政府協調社會資源,教育公衆提高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目的。微博因其“發佈”“轉發”“微博熱搜榜”“評論”“分享”等功能,能夠滿足上述單位的需求,成爲了發佈自身信息的首選自媒體。

二、微博趨勢分析

本文選定微博中經過認證的官方微博爲觀察對象(簡稱藍V),選定“博物館”、“文物”、“考古”、“博物館+文物+考古”爲關鍵詞,進行了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共7個月的結果收集與整理,以求發現其中的發展趨勢。

本次數據的抽樣方式爲“等距抽樣”[ 等距抽樣也稱爲系統抽樣、機械抽樣、SYS抽樣,它是首先將總體中各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根據樣本容量要求確定抽選間隔,然後隨機確定起點,每隔一定的間隔抽取一個單位的一種抽樣方式。是純隨機抽樣的變種。在系統抽樣中,先將總體從1~N相繼編號,並計算抽樣距離K=N/n。式中N爲總體單位總數,n爲樣本容量。然後在1~K中抽一隨機數k1,作爲樣本的第一個單位,接着取k1+K,k1+2K……,直至抽夠n個單位爲止。]。即在每月的13日進行數據收集。

(一)以“博物館”、“文物”、“考古”、“博物館+文物+考古”四個關鍵詞分別進行數據搜索及收集,看藍V開通量變化趨勢。

1、以“文物”爲關鍵字所搜索到的藍V開通量變化如下表:

從上表和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與“文物” 相關的官方認證微博數量穩定在“百”這個量級中,且半年中每月都有所增長,通過分析增長的差值我們看出,這7個月分別爲增長了:5、6、13、7、1、9。未能發現其中的增長規律。

2、以“博物館”爲關鍵字所搜索到的藍V開通量變化如下表:

從上表和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與“博物館” 相關的官方認證微博數量達到“千”量級,在這7個月中呈現緩慢增長。每月增長的差值分別爲:20、15、16、12、11、11。雖從2015年11月開始增長速度減緩,但增長速度相對均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15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2],截至到2015年末我國共有博物館3852個。而收集到的數據中,官方認證微博數量達到“千”量級,將近佔到我國博物館總量的30%,說明“微博”已經是博物館面向受衆的重要途徑之一。

3、以“考古”爲關鍵字所搜索到的藍V開通量變化趨勢(見下表)

從上表和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與“考古” 相關的官方認證微博數量雖然在半年中有所增長,但每月增長的差值分別爲:1、0、1、0、0、0,差距極小基本可視爲無增長。

4、以“考古+文物+博物館”爲關鍵字進行布爾檢索[ 布爾邏輯檢索也稱作布爾邏輯搜索,嚴格意義上的布爾檢索法是指利用布爾邏輯運算符連接各個檢索詞,然後由計算機進行相應邏輯運算,以找出所需信息的方法。它使用面最廣、使用頻率最高。布爾邏輯運算符的作用是把檢索詞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邏輯檢索式。]搜索到的藍V開通量變化趨勢(見下表)

從上表和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與“考古+文物+博物館” 相關的官方認證微博數量在半年中出現了負增長現象。每月增長的差值分別爲:0、-1、0、0、0、1,差異極小基本可視爲無變化。

(二)以“文物”爲關鍵詞搜索到的藍V,按粉絲數排名前20名變化趨勢分析。

在7個月的數據收集中我們發現,以“文物”爲關鍵詞搜索到的粉絲數前20名的藍V相對固定。在這7個月中這前20名共出現了21家微博(如下表所示),表格中的數字爲該微博當月的粉絲總數排名名次。這21家微博大致可以分爲4類,這4類包括:博物館、與文物考古相關的單位、黨政機構、商業機構。其中,黨政機構在這21家微博中入圍8家,佔比38%;博物館入圍4家,佔比19%;與文物考古相關的單位入圍7家,佔比33%;商業機構入圍2家,佔比10%。雖然國家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微博在這7個月中的排名略有升降,但是卻牢牢佔據了前兩位,且他們與第三名的粉絲總量差距始終保持在30萬以上(截止到2016年2月),佔有絕對優勢。

三、綜上所述:

(一)從上文的1—4項變化趨勢中我們可以看出,以“文物”與“博物館”爲自身特點的微博量遠大於以“考古”爲自身特點的微博量。從現實世界中看,與文物相關的行業既包括專業的博物館、考古科研機構,也包括一些藝術品經營機構,甚至是仿製文物的紀念品銷售機構。因此,以“文物”“博物館”爲關鍵詞的藍V數量比其他二個關鍵詞的微博數量多。

博物館是文物的主要收藏機構,所以以“文物”爲關鍵詞的微博與以“博物館”關鍵詞的微博在現實中存在一定的包含關係。同時,依據我國現行法規《博物館條例》的規定:“博物館,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爲目的,收藏、保護並向公衆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國家文物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博物館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有關的博物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博物館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關的博物館管理工作。設立博物館,應當具備固定的館址以及符合國家規定的展室、藏品保管場所;相應數量的藏品以及必要的研究資料,並能夠形成陳列展覽體系;與其規模和功能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必要的辦館資金和穩定的運行經費來源;確保觀衆人身安全的設施、制度及應急預案。”由此可知,“博物館”從定義、管理機構、設立標準是有十分嚴格的規定的。但在進行網絡搜索中僅以關鍵詞作爲搜索標準,如果一個微博設置了過了關鍵詞,但博物館並非其主業,那這個微博也有可能出現在搜索結果中,這就造成了以“博物館”爲關鍵詞得到的微博數量比其他三個關鍵詞所得到的結果要多。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在我國現行法律框架下,地下文物均歸國家所有。進行考古研究活動特別是田野考古活動,需由擁有團體考古領隊資質的單位,並由國家文物局進行審批才能開展。因此,准入門檻相對較高。上文的3—4項變化趨勢(即使用“考古”爲關鍵詞的微博數量少且基本無增長)印證了現實中的上述事實。同時說明,“考古學”在我國還是相對冷的一門學科。

(二)“文物”一詞的外延很大,它既是博物館、考古機構工作的主要對象之一,也可以作爲獨立機構存在,因此在上文第二部分專門將其按粉絲數排名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

其中,“黨政機構”在粉絲數排名前20位中入圍最多,佔到了38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三點:①可能與行政管理機關經費投入與人員相對固定有關;②作爲行政管理機構獲取下級文物、博物館、考古單位信息較爲便利;③爲官方發佈信息有一定權威性,更易吸引粉絲。“文物考古相關的單位”涵蓋範圍較爲廣泛,在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單位有的是雜誌,有的是旅遊景區。因此其入圍比例也較高佔到33%。“博物館”雖然僅入圍4家,但卻牢牢佔據粉絲榜的前兩位,這說明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專業地位是受到受衆認可的。

因此,掌握信息化時代自媒體發展規律,加大互聯網公共考古研究力度,將會成爲現階段熱門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許躍.自媒體時代環境下的個性化新聞分析. 科技傳播.2015年12月(下).P1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網站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604/t20160425_474868.html

微刊下載地址:http://www.kaoguhui.cn/webshow/Dzzz.htm

文章來源:《考古匯》電子雜誌第十二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