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

評彈歷史:金甌復建夢成空, 故國一夜煙花殘,南明小朝廷的興亡

寒隨一夜去,春遂五更回。

乙酉年(1645年)正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號弘光皇帝,是爲南明之始。

這位福王的爹,曾經於崇禎十四年(1641年)被李自成軍給殺了,還和一頭鹿一起煮了喫,被用來改善軍隊的伙食。

李自成軍給這鍋肉起了個很吉利的名字:“福祿宴”。

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一時之間,長江以南一片歡欣,彷彿泥馬渡江、康王重建一般。舟楫樓船,往來江上,頗有與滿清隔江相峙的氣勢。

雖說這位福王一路逃難,也未見得有什麼長處,但畢竟是繼承了明朝的正統。——縉紳擁戴,士民用命,所有人都認爲雖然北京淪/陷了,而江南還是可以守得住的。

可是,歷史每每不如人意。

這位弘光皇帝的爹,就是被李自成煮喫了的那位,當年極受先皇寵愛,雖然因故未被立爲太子,卻是給予了極優厚的待遇,可以算是一位人生的贏家。

弘光皇帝在這樣的爹的“循循善誘”之下,好像對中興大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他爲人寬仁有餘,剛斷不足,內心裏感激馬士英等人的援立之功,於是放心的把朝/政都交給馬士英、阮大鉞處理。

馬、阮二人是著名的奸臣,他倆公恃權柄,迎合上意,有意打壓政/敵,視東林黨爲眼中釘、肉中刺。

弘光皇帝喜歡什麼,馬、阮二人就供奉什麼給皇帝,守禦重責、疆場擔子乾脆一肩卸給史可法去挑。

可憐史可法雖然忠心耿耿,卻並沒有濟世之才,硬要他去做于謙、諸葛之流,又哪裏能夠呢?

史可法清醒的認識到死守必敗的道理,但無奈於馬、阮掣肘,兵力分散於各地,疲於應付李自成、張獻忠的進攻和牽制,又要安排江淮防務、抵抗清軍,只能說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苦守長江沿線而已。

守江必守淮。

乙酉年(1645年)四月,清兵開始對南直隸發起攻擊,督師史可法分兵防守,雙方暫時未分勝負。戰至二十四日,清兵集中兵力突破防線開始圍攻揚州。

史可法以八千人苦戰,血書求援未果。於是,江北重鎮揚州被攻陷,南明朝廷苦心經營的江淮防線被徹底的打出了突破口,督師史可法城破後壯烈殉國。

淮守不住,清兵推進到長江以南就是大勢所趨。

乙酉年(1645年)五月初十日,清兵渡江,兵鋒抵達鎮江。弘光帝乘夜出逃,南京也就此陷落。

北/京沒了,南京也完了。官員縉紳們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更有妓女殉國於秦淮河中,乞丐死難於百川橋下。

百川橋上有乞丐留詩一首,頗能表現當時的情況:”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

弘光帝出城一逃,就逃了好遠。

五月十三日,弘光皇帝居然跑到了蕪湖守將靖南侯黃得功處,從另一個方面看來,弘光皇帝認爲身邊的掌兵之人也相當不靠譜,所以纔會連夜急着跑到蕪湖。

黃得功見到弘光帝,知道大勢已去。正好此時降清將領劉良佐帶領清兵追至,黃得功帶兵接戰。黃得功交戰不利,中箭後自刎,可憐的弘光帝就這麼落到了清兵手中,其結果毫就是,弘光帝朱由崧遇害了。

如此,南京陷落,長江以南無險可守,對於清兵來說前面就是一馬平川了。

清軍迅速攻掠江南,江南諸郡雖有不同程度的抵抗,然而實力太過懸殊。唯有江陰縣,以典史閻應元、陳明遇等人偕士民起兵守城,抵抗百日之後才力竭城破。白日,已經盡最大能力了。

從此,南明諸小朝廷你方唱罷我登場,好戲正式開始。

【待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