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左持鰲,右持杯

蟹饌與漆藝的對話

戴愛羣著 

周劍石範星閃 劉高品 器皿創作

張少剛 菜品製作

李禕 攝影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09

ISBN: 9787108062758 定價:59.00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螃蟹的美食書,一共收錄了16道蟹饌,包含復古菜和創新菜兩個部分。復古菜有宋代名菜蟹釀橙、民國美食汆大甲。創新菜包括14道菜,分別是:糟香水晶蟹柳鵝肝、蟹黃爐肉海蔘、姜醋蟹白燒鹿筋、炸蟹肉響鈴、糟熘蟹柳、芙蓉蟹肉、蟹粉豆腐、全蟹鍋塌豆腐、海蔘蝦丁燴蟹白、蟹黃酸菜爐肉火鍋、蟹粉酥盒子、蟹粉燙麪餃、蟹黃打滷麪、蟹粉拌麪。

美食家戴愛羣爲每道菜撰寫了精要的創作過程。無論是復古還是創新,都是基於對食材的尊重、對中國傳統烹飪技法和美食文化的深刻理解。魯菜名家張少剛將這些創意轉化爲有形的美食。

與這些蟹饌交相輝映的是盛器,以黑、硃紅爲主要色彩的漆器,將蟹的金黃襯托得更加誘人。漆器是中國使用最爲久遠的一種日用器皿。書中所呈現的漆器,從創意到成品,歷時兩年,它們也是本書的另一個主角。

作者簡介

戴愛羣美食家,近年沉迷於中國菜的復古與創新,電視系列紀錄片《中國美食探祕》總策劃,著有《春韭秋菘——一個美食家的尋味筆記》,與人合著有《口福——今生必食的100道中國菜》《先生饌——梁實秋唐魯孫的民國食單》。

張少剛中國烹飪大師,北京“御珍舫”總廚,擅長製作山東菜、北京菜。18歲入北京“泰豐樓”學藝,師從李啓貴先生。從業26年,第六屆烹飪技能大賽榮獲熱菜金獎,2017年榮獲“中華金廚獎”。曾任北京“天地一家”總廚。

李禕,擅長用照片表達語言以外的東西。有十多年的酒店美食拍攝經驗,工作涉及汽車、珠寶和人物肖像。曾爲多國政府首腦拍攝照片,拍攝國家旅遊宣傳圖片。客戶包括:海航集團、AT&T、CUMMINS、KPMG、 ARUP、Maserati、 BMW、Audi 、SEKISUI、Aggreko等。

周劍石,藝術家,策展人。近年創作漆器、漆畫、漆塑和漆空間類藝術作品。追求古今中外傳統與現代經典作品的精神內涵。剔犀大盤《歐洲印象》獲2008 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大展銀獎。總策劃、主編出版了2005年、2007年、2010年 《從河姆渡走來—國際漆藝展作品集》。現任清華大學傳統工藝與材料研究文化部實驗室研究員,洛陽國漆髹飾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國際漆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長,韓國清州市筷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顧問(名譽所長),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世界漆文化會議議員。

範星閃,2006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修漆藝6年,同時廣泛學習研究各藝術設計門類。2015年成立個人漆藝工作室Naquer Studio,至今一直從事藝術創作、設計相關工作。藝海茫茫,孤帆點點,乘舟前行,自認爲窺見到一小片天,並堅定地探索自己的藝術語言。

劉高品,新生代設計師。2006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之後選擇了工藝美術類的金屬工藝專業,在校期間便以精緻的做工和較強的當代設計思維獲得老師們的讚賞,2010年畢業後留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首飾工作室,任教學輔導員,擅長傳統的鍛造工藝、鏨花工藝、琺琅工藝,參加的重要展覽有“正在改變的傳統——當代工藝美術展”“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慶祝清華美院建院六十週年教師作品展”“中國好手藝展”等。

目 錄

序一  玩物見其癡  汪朗

序二  一場小題大做  戴愛羣

序三  美食與漆器  範星閃

冷 菜

糟香水晶蟹柳鵝肝 螺鈿玉兔望月梧桐黑漆葫蘆盤

熱 菜

姜醋蟹白燒鹿筋 蒔繪蒲棒黑漆盤

蟹黃爐肉遼參 犀皮紅漆盤

芙蓉蟹肉 蒔繪水八仙黑漆盤

蟹肉響鈴 雙色漆素髹高足盤

糟熘蟹柳 蒔繪嘉禾紅漆盤

蟹釀橙 朱漆素髹仿宋蓮花

一品蟹腐 金蒔繪螺鈿桂花耳杯

全蟹鍋塌豆腐 高蒔繪水草黑漆盤

汆大甲 貼金夾紵蓮蓬湯盅

海蔘蝦丁燴蟹白 夾紵荸薺湯盅

蟹黃酸菜爐肉火鍋 掐絲琺琅蓮花鈕八仙金花銀暖鍋

點 心

蟹粉拌麪 黑漆貼金斗笠碗

蟹黃打滷麪 螺鈿蓴菜高足碗

蟹粉燙麪餃 擦金水藻紋如意點心盆

酥蟹合 點螺倭角方盛盤

選  摘

玩物見其“癡”

文 | 汪朗

戴愛羣先生真是能折騰,總喜歡幹些費力不討好的事。

前兩年,他復原了梁實秋、唐魯孫筆下一些民國年間的北平菜品,並將復原過程和操作要點寫成了一本書,《先生饌—梁實秋唐魯孫的民國食單》。這事幹得就挺費勁,要查閱資料,要反覆琢磨,還得不斷操弄,最後弄出的這些菜味道雖然不錯,但是從未批量應市,只是供少數老饕私下品嚐品嚐,也就談不上什麼效益,屬於賠本賺吆喝。

這一次,他又搞出了一桌蟹宴,有涼有熱,有蒸有煮,有扒有燴,還有點心小喫,花樣繁多,不一而足。以蟹入宴雖然古已有之,但是讓整桌菜品都與螃蟹有些關聯,味道還不能太重複,這就有些難了。更有甚者,這些菜品既不能天馬行空任意而爲,必須有所遵循,又不能與現在流行的蟹饌雷同,要有所變化,用戴愛羣自己的話形容,要做到“移步不換形”,如此一來,難度自然又上了一個級別,簡直到了“矯情”的地步。

比如其中的一道菜“蟹釀橙”,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已有記載:“橙用黃熟大者,截頂,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實其內,仍以帶枝頂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鹽供食,香而鮮,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這道菜30多年前就被江浙廚師復原,並以此參加了1983年全國首屆烹飪大賽,我當時初到報社工作,編髮過這個菜譜,故而還有印象。但是這個“蟹釀橙”究竟如何烹製味道才更佳,我卻從未想過。此次戴先生對照《山家清供》的原文和“蟹釀橙”流行版做法,發現了不少疑點,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烹飪方式進行了改進,更加突出了蟹肉和香橙的本味。比如,他認爲《山家清供》中所說的“用酒、醋、水蒸熟”,應該理解爲蒸蟹時在水中加入酒、醋,而非一些人理解的在蟹肉中加入酒、醋調味後再蒸,就很有道理。這樣既可發揮酒、醋的祛腥作用,又不至影響螃蟹的本味,而且很雅。還有,如果蒸制前已用酒醋調味,後面再“用鹽、醋供食”,豈非多此一舉,從邏輯上也講不通。類似的事例,在這本書中還有不少。若非對中外烹飪技法瞭然於胸,並能融會貫通、點鐵成金,實難弄出這些菜品。

這桌蟹宴的另一處折騰,就是戴愛羣爲各道菜品都配備了獨有的盛器,從最初設計開始,直到做出成品,他都參與其中。光是這套餐具的製作,前前後後就有兩年多。我就多次見過,爲了一個銀暖鍋鍋蓋上的蓋鈕,他是如何與製作者掰扯的,從尺寸、材質到製作工藝,每處都要反覆斟酌,甚至推倒重來。這麼一個手工打製的掐絲琺琅蓮花鈕八仙金花銀暖鍋,工錢料錢就要好幾萬,他老先生真敢花錢。其他大漆製作的餐具,每件成本也以萬計。中國飲食雖然有美食配美器的說道,但是能真正實行之者,並不多。戴先生構思的這套獨特餐具,其實也只能看看,因爲太珍貴了,不捨得用。好在書中有照片,有興趣者可以多看兩眼。

戴愛羣的這些做法,大約會有人不以爲然。過去對這類行爲有個說法,叫“玩物喪志”,意思是醉心於玩賞所喜好的東西,從而消磨掉了理想志氣。這當然不是什麼譽美之詞。說起來,戴先生和“玩物”還能沾上點邊兒,因爲他對世間各種高雅美好的東西都有興趣,比如蘇繡、歙硯、北派竹刻、宜興紫砂之類,而且眼光不低。但是說他“喪志”則實在有些高抬他了,因爲他從來沒有過經天緯地的大志,最想做的只不過是將中國美食文化發揚光大。由此觀之,戴愛羣的玩物,恰恰是爲了彰顯其志,就是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美食的精髓。爲了這個目標,戴愛羣已經堅持了多年,不容易。

戴先生寫的幾本美食著作中,這一本的文字又有提升。一是更乾淨,沒有多餘的話;二是更純粹,只說和菜品有關的事情,不像以前有的文章,總想夾槍帶棒,藉着饌食發些議論。那樣的文章雖然也好看,但是和美食還是隔了一點。

明末的張岱寫過一篇短文《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戴愛羣的作爲也可用“癡”來形容。他並非什麼二代,是需要爲稻粱謀的,但是遇到與美食有關又有些好玩兒的事情,便會全力以赴投入其中,不計成本。這種癡迷精神,是成就事業的基礎。與他同癡的則是張少剛。戴愛羣在《先生饌》和這本書中所構想的菜品,沒有少剛師傅的實操,只能存留於書本中。少剛在烹飪界本已“有一號”,但是爲了讓更多的中國美食重見天日,不惜自討苦喫,搭上時間精力和寶貴食材,與戴愛羣一道琢磨切磋,最終讓書本中的餚饌完美呈現在餐桌上。

只可惜,世上的癡人還是太少了。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購買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覆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覆聽課,瞭解書店裏的大學公開課

▼想讀《左持鰲,右持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