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饼作为广东潮州地区的一种特色菜小吃,凭借着自己那略有些古怪的名字名扬天下,想必不少国人在初闻这个名字的时候都有些诧异,更不用说那些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当他们听说有一种饼叫做老婆饼的时候,无不瞪大了眼睛,发出了来自灵魂深处的一问:“饼里真的有老婆吗?”

如果我们要给他们解释老婆饼的由来,那就要从650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他的妻子马皇后为了给自己的丈夫准备行军用的吃食,这才用面粉冬瓜做成了饼,传承至今成了老婆饼。

可这其中牵扯的历史典故可不少,估计老外又是个问号脸:“明太祖是谁,妻子跟老婆又是什么关系?”得得得!多说无益,吃饼就好!

在距离潮州一千一百公里之外的浙江乌镇,有一种小点的名字取得跟老婆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叫做姑嫂饼。一、姑嫂饼的由来

老婆饼说穿了就是一种广式的月饼,不过传说里这饼可是马皇后发明的,最后怎地流传到了两广地区还有待查证。不过这老婆饼里体现的可都是一位妻子对丈夫浓得化不开的爱,这才做出了如此美食,那这姑嫂饼相比也是姑嫂二人戮力同心做出来的。然事实并非如此,这姑嫂饼可是姑嫂二人斗气,阴差阳错之下的产物。

这故事还得从一百多年前浙江乌镇一户姓方的人家说起,像众多民间传说中那样描写的一样,方氏夫妇有着一切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他们勤劳能干,吃苦耐劳,一心一意的建设着自己的小家庭。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已经被万恶的封建统治者扼杀在了摇篮里,可是这并不能磨灭掉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斗志,所以方氏夫妇开了一家糕饼铺子,取名为“天顺糕饼店”,刚开始还只是从大作坊里进糕饼,自己当个中间商赚赚差价。

老话说得好,没吃过猪肉可是见过猪跑,这糕饼见得多了,也就大体能摸索出一套制作糕饼的规律,于是这夫妻二人一合计,得!自产自销利润更大,家里又添了一男一女,还不得给孩子赚个奶粉钱!方氏夫妇看大作坊里的酥糖畅销,于是仿照着酥糖的做法,精工细料的来了个二次创新。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猪油,煎熬的猪油按照比例拌匀,再放在木蒸里蒸过,最后用模具压成了一个个的小酥饼。因为用料考究,吃起来方便,这小酥饼一经面世就大受食客们的欢迎,迅速占领了乌镇的糕饼市场。

等到方氏夫妇的两个孩子长大的时候,这糕点铺子也越做越大,还搞起了店铺扩张,有了两家门面,儿子也顺利的娶了媳妇,就等着四世同堂抱孙子了。不过这处于封建社会里的家族企业有一点不好,因为当时没有保护知识产权这一说,为了不让外人窃取了自家的商业机密,只能自己动手亲自配料,自家人动手制作,模具不外借,传女不传男。

如此一来,秘方倒是保住了,可是家庭关系却是不那么和谐了!方家姑娘见自己爹爹把秘方传给嫂子一个外姓人,却不传给自己这个亲生闺女,便想着怎么捉弄一下自己家的嫂嫂。一次方家父亲给自家儿媳讲了怎么做糕饼后,方家姑娘使计把阿嫂支开,偷偷地在那糕饼粉料里撒了一把盐进去,寻思着这一次的糕饼肯定难吃,看爹爹还教不教她!

谁知道这次买到“加料糕饼”的顾客个个对这糕饼赞不绝口,盛赞它甜中带咸、既香又甜,还以为是天顺糕饼点又研究出了什么新式糕饼。本来这应该是一次商业事故,可是就像哥窑烧出冰裂纹一样,这家糕饼铺子命不该绝,合该发财。方父经过这件事也算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祖传秘方也抵不过家庭和美,于是让自家姑娘也进了厨房,并打出广告说这次的糕饼是姑嫂二人合力研发的,姑嫂饼的名字也就渐渐叫开了。二、姑嫂饼的传承和发展

根据清乾隆时期的《乌镇志》记载:“姑嫂饼用极细的白麦粉和糖以及芝麻印成圆饼,有椒盐、白糖等类,味甜而润,远近闻名。”姑嫂饼麻香油润,上口酥松,食而不腻,咸甜适中,畅销江浙一带。不过发展到今天,由于这种饼的配料复杂,制作费工,利润微薄,食品厂大都不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大量生产,因此被埋没了一段时间。

但是中国人不仅重视美食,更看重美食背后的人文价值,因着姑嫂饼的传说也算是一段佳话,又经过一些文人的大力宣传,姑嫂饼在今天又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认真配料,精心制作,改进包装,扩大宣传,提升内涵,一系列的组合拳打下来,焕发生机的姑嫂饼在展销会上吸引了众多目光,销量渐涨。姑嫂饼的发源地也是文学巨匠矛盾的故乡,矛盾老先生晚年在跟家人谈话的时候,还能记起自己在童年时吃过这一美味。三、姑嫂饼的价值

人生五味,甘、酸、苦、咸、辛,中国人一直在寻找好味道的路上不懈努力,这五种味道虽然各成一派,但是偶有组合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一道姑嫂饼中融合了甜咸两种口味,甜咸交织的感觉给了我们味蕾上的奇妙碰撞,对于乌镇人来说,这种奇妙的口感是地道的家乡味,根植在他们的脑海当中,终其一生都念念不忘;对于外乡人,偶尔做一次尝试,感受一下别样的风情,也未尝不可。

结语

粤西某些地区至今保持着在西瓜等甜味水果上撒盐的传统,这样的搭配不仅不怪异,而且还别有一番风味,就像我们炒菜的时候会加一些糖来提鲜一样。一口小巧精致的姑嫂饼咬下去,酥到掉渣,咸香满口,唇边还氤氲着芝麻的香气,仿佛自己也来到了黛瓦白墙的江南水乡,耳边回荡着《乌青县志》里的那首童谣:“姑嫂一条心,巧做小酥饼,白糖加椒盐,又糯又香甜。”家财万贯也比不上家庭和睦,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样子,真好!

参考文献:

1.《浙江民间故事精粹 》浙江人民出版社版

2.《乌镇志》

3.《乌青县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