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垃圾分類產業裏有“金山銀山”》一文,文章以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項目爲例,詳細介紹了朗坤環境集團在廚餘垃圾處理領域的技術探索之路。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截圖

剩菜剩飯有什麼用?一個塑料瓶要經歷怎樣的過程,才能成爲有用之材?廢舊電子產品、過期藥品怎麼處理才能減少危害?從前,我們對垃圾分類回收的印象是小區清晨裏響亮的一嗓子吆喝——收破爛嘞!今天,物聯網智能回收機、垃圾分類小程序、厭氧微生物降解系統等,讓垃圾分類回收處理變得“高大上”了,更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成爲再生資源。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引發網友熱議。當天,4個有關垃圾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除了上海,人們紛紛關注起自己的城市何時開始執行嚴格的垃圾分類政策。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作爲先行先試的46個城市要初步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一些企業嗅覺敏銳,僅7月上旬,就有約200家垃圾分類企業註冊。

廚餘垃圾有什麼用?

每天不到8點,李明就駕駛着一輛封閉式電動三輪車出發了,他的目的地是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街道的廚餘垃圾投放點,也就是居民傾倒剩菜剩飯的那個綠色大桶。他的工作是將廚餘垃圾進行初步分揀並轉運至集中點,交給環衛集團的工作人員進行後續處理。

北京的夏天,即使是早晨也透着一股熱勁兒。李明打開綠桶後,先拍了一張照片,將原始投放狀態記錄下來,再戴上手套將居民投錯的塑料袋等廚餘垃圾之外的雜質分揀出來。不一會兒,汗水就出現在了他的額頭。這時,他從車上取下一根測量桿,伸到桶中探測,將數據和分揀後的垃圾桶照片傳到系統中。他對我們說:“夏天廚餘垃圾容易滋生蚊蟲,我們還需要對垃圾桶進行清潔除味。”

李明是北京天龍天天潔公司的一名員工,公司在整個東花市街道設有204個廚餘垃圾投放桶,每個工作人員大概負責10到15個。公司經理劉權說:“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居民投放,這個環節的工作做不好,後面的環節都會受到影響,垃圾分類就是做‘人’的工作”。

從業幾十年,劉權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通過發傳單、搞活動、做宣傳,向居民講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邀請街道工作人員和黨員幹部到垃圾處理廠參觀,通過實地考察讓他們看到每天北京會產生多少垃圾,認識到堆積如山的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他們的自覺性一下子提高了,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自覺投放。”在廚餘垃圾產生量總體穩定的情況下,社區廚餘垃圾分出量從2018年初每月60噸上升到現在每月150噸以上,進入回收處理渠道。

據瞭解,中國生活垃圾具有“三高一低”的特點,即高含水率、高雜性、高有機物含量和低熱值。國人的飲食習慣使得廚餘垃圾等大約佔了50%-60%的垃圾量,這一類溼垃圾含水率高、熱值低,需經堆放5至7天,排出垃圾總量20%-25%的水分,熱值才能達到最合適的燃燒條件。

針對中國廚餘垃圾的特點,一些企業正在不斷探索。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項目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全貌

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主要處理餐飲垃圾、廚餘垃圾等,採用預處理+聯合厭氧消化+綜合利用的工藝。目前針對廣州市中心六區的簽約處理規模爲餐飲垃圾400噸、廚餘垃圾600噸,還有其他各類生物質廢棄物共2040噸,是目前全球最大城市有機垃圾處理項目。”

如何解決廚餘垃圾雜質多、成分複雜的問題?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廚餘垃圾運到我們這裏後要首先進行除雜,這是廚餘垃圾處理各環節中最困難的。我們採取的辦法是進行高壓壓榨分選。目的是實現廚餘垃圾的乾溼分離,得到溼組分(有機質)及幹組分(雜質)。”

廠區採用自動超高壓垃圾壓榨裝置,分離之後的垃圾就可以實現變廢爲“寶”了,其中,溼組分用於厭氧發酵,厭氧發酵環節產生的沼氣可轉化爲電能;厭氧發酵的沼渣脫水後,可加工爲生物肥料原料。幹組分則用於焚燒發電。

……

垃圾分類的行動漸成風潮,垃圾分類產業也在逐漸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理事長張益說:“雖然發達國家開始垃圾分類比我們早,但是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把垃圾分類提高到這樣的高度。”據張益估算,未來10年,垃圾分類帶動的產業規模大概有4000億元。

中國的垃圾分類產業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垃圾的生命旅程讓我們看到,垃圾分類產業既是保護綠水青山的公益事業,也帶來了商業藍海,讓我們看到了垃圾裏的金山銀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