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人論畫山水謂需寫出可遊可居之景,此圖佈置有序,意境優美,正體現了這一要求。山石樹林有勾無皴, 填以青綠色爲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構圖上, 脫離了魏晉時期作爲人物畫背景的“人大於山, 水不容泛”的處理方式, 而變爲以山水爲主, 人物只作點景出現的獨立完整的山水畫, 具有與自然景物的空間關係相適應的“遠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畫面效果。

《中國好書畫 》系列,我們在微信公衆號上做了100期,同時在搜狐號、頭條號、大魚號、網易平臺、騰訊平臺都發過很多次合輯。朋友們很喜歡,我們也計劃在不久,將100期分別呈現給朋友們。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

《中秋帖》爲王獻之所書,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詢的《伯遠帖》曾被乾隆皇帝譽爲“三希”,意即希世珍寶。現藏故宮博物院。米芾在《書史》中稱讚《中秋帖》“運筆如火著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唐 吳道子 《八十七神仙圖卷(局部)》

我國現存的《八十七神仙圖》,是北宋時期白描人物的真跡,畫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隊行進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這幅名畫傳了800多年後不幸流落海外。1936年由徐悲鴻贖回國寶。1953年,徐悲鴻辭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遺囑,將《八十七神仙圖》獻給了國家博物館。

唐 孫過庭 草書《書譜》局部

孫過庭在《書譜》中所說的“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指出書法之美是氣、韻二者密不可分的。氣偏重於直觀到的形體之美,韻則偏重於它所包容的意趣、情感、風神、格調等等內在之美。氣強調的是形式上的變化的豐富性,韻則強調它的精神內涵的深廣度。

北宋 蔡襄 《澄心堂紙》

全文以行楷寫成,結構端正略扁,字距行寬緊合適,一筆一劃都甚富體態,工緻而雍容,頗具晉唐人的韻致。前人在評論蔡襄書法時,都認爲“形似晉唐”,如元倪雲林曾跋雲:“蔡公書法有六朝、唐人風,粹然如琢玉。”他的《澄心堂紙》可看作是蔡襄傳世墨跡中最典型、最追蹤晉唐的代表作。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 局部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中描寫崗巒起伏的羣山和煙波浩淼的江湖。整個畫面雄渾壯闊,氣勢磅礴,充滿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將自然山水,描繪得如錦似繡,分外秀麗壯美,是一幅既寫實又富理想的山水畫作品,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少見的鉅製。

宋 馬遠 《舉杯玩月圖》

馬遠,南宋畫家。擅山水、花鳥、人物,其山水用大斧劈皴帶水墨畫山石,方硬嚴整;構圖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巒雄奇峭拔,用筆蒼勁而簡略,極其乾淨利索,正是院體的典型特色。

元 趙孟頫 《人騎圖》

圖畫一着唐裝之文官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着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爲一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筆韻。此幅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明 文徵明 《漁梁紅葉圖》

此幅構思精密、筆墨工穩細膩,沉靜自如。溪水北岸遠山層次分明,樹木稀疏可見,溪邊之石或淹沒水中,或露出水面,勾勒少皴,十分規整美觀。主題爲高士歸隱山林田園的意境,此中更寄託了文人畫的一個核心情結:在脫離世俗繁囂的環境中,體察自然,感悟精神的力量和樂趣。

明 唐寅 《東籬賞菊圖》

此圖寫賞菊之悠然。圖中遠山峻峭,溪水泛波,正將文人隱士清閒而超脫的生活勾畫得淋漓盡致。兩位高士坐於石上賞菊言談,樂在其中,小童穿梭期間,動靜相宜,觀畫者從賞菊人之樂便能窺見菊花之美,是一幅難得的“寓景於情”的賞菊佳作。

明 唐寅 《山路松聲圖》

此圖寫山石懸巖陡峭,蒼松虯曲, 山泉飛下,石道圍欄彎曲,伴着松濤陣陣,有高士正攜僕觀泉聽風,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戀於此,畫面既清潤秀雅又濃重雄健。

明 唐寅 《王蜀宮妓圖》

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

東晉 王獻之 《洛神賦》

《洛神賦》是東晉王獻之的小楷書法代表作,帖中的字用筆挺拔有力,風格秀美,結體寬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筆畫往往伸展得很長,但並不輕浮軟弱,筆力運送到筆畫末端,遒勁有力,神采飛揚。字體勻稱和諧,各部分的組合中,又有細微而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變化自然。

隋 展子虔 《遊春圖》

展子虔, 渤海(今山東陽信)人。歷北齊、北周、隋三個朝代。擅長畫道釋、人物、鞍馬、樓閣和山水,創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繪畫大師。此畫描繪達官貴人在風和日麗的春天踏青遊樂的情景。《遊春圖》的藝術表現手法有兩大特點: 一是青綠勾填技法的運用。山石樹林有勾無皴, 填以青綠色爲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構圖上, 脫離了魏晉時期作爲人物畫背景的“人大於山, 水不容泛”的處理方式, 而變爲以山水爲主, 人物只作點景出現的獨立完整的山水畫, 具有與自然景物的空間關係相適應的“遠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畫面效果。

唐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

此圖表現遊春情景, 近景山嶺間有長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闊, 煙水浩淼,意境深遠。整個畫面山勢起伏, 江天遼闊很有氣勢。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細筆勾勒, 畫樹交叉取勢, 變化多姿。山水構圖的整體大勢與局部“豆馬寸人, 鬚眉畢露”的一絲不苟的精緻描寫, 統一在一起。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綠兩種濃重色彩, 顯得金碧輝煌。李思訓繼承和發揚了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畫技法, 已形成“青綠山水”或“金碧山水”。李思訓(651-716),唐宗室,高宗時爲江都令,開元初, 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其子李昭道亦擅山水。人稱他們父子爲“大李將軍”、“ 小李將軍”。此畫無作者款印,清代安歧稱此圖“敷色古豔,筆墨超軼,雖千里、希遠不能辨,的系唐畫無疑。宜爲真跡。”

五代後梁 荊浩 《匡廬圖》

荊浩(889—923),字浩然,隱於太行山的洪谷, 因此自號洪穀子。因隱於太行山,朝夕觀察山水樹石的變化,分析總結了唐人山水畫的經驗,創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畫派,著有山水畫論《筆法記》。《匡廬圖》畫的是廬山及附近一帶景色,結構嚴密、氣勢宏大,構圖以“高遠”和“平遠”二法結合,而其深遠、奧妙、飄逸盡得其當。畫法是皴染兼有,皴法用小披麻皴,層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畫出,充分發揮了水墨畫的長處,正如他自己所說:“吳道子畫山水,有筆無墨;項容有墨無筆,吾當採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此畫也的確具有非凡神韻和獨特風格。此圖右上端有“荊浩真跡神品”六字,傳爲宋高宗筆跡。

五代後梁 關仝 《關山行旅圖》

關仝,又名童或同,長安人,工畫山水,師從荊浩,刻意力學,遂自成一家,時人稱“關家山水”。他所作山水筆簡氣壯,景廣意長,與李成、范寬齊名,在北宋號“三家山水”。《關山行旅圖》是關仝的代表作,畫上峯巒疊嶂、氣勢雄偉,深谷雲林處隱藏古寺,近處則有板橋茅屋,來往旅客商賈如雲,再加雞犬升鳴,好一幅融融生活圖。此畫布景兼“高遠”與“平遠”二法,樹木有枝無干,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筆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畫家在落墨時漬染生動,墨韻跌宕起伏,足見關仝山水畫道之精深。

宋 佚名 《柳塘呼犢圖》

畫柳塘邊,柳樹灑脫,樹下一老翁倚鋤而立,張嘴呼喚不遠處翹首做回應狀的耕牛,場景很是動人。畫家對牛犢的描繪很是細膩逼肖,特別是牛犢的眼睛,婉轉流動,脈脈含情,對主人感激和依戀之情溢於言表。

宋 米芾 《春山瑞松圖》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居士、海嶽外史等,40歲後改名芾。祖籍山西太原,後遷居襄陽(今湖北襄樊),世稱“米襄陽”。宋徽宗時爲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其性潔成癖,好奇石,行止狂放,人又稱“米顛”。其畫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爛漫,不求工細,多以水墨橫點,人稱“米點皴”,而其山水面貌多雲煙變滅之景,人稱“米家山水”,在中國山水畫中別具一格。此圖描繪的是雲煙湧動的山林景色。畫中山石樹木的造型秀雅溫和,松樹姿態婉然,山石以“米點皴法”,青翠柔麗,使景物開闊、平靜而悽迷,顯示出春日潤溼而有生趣的意境。

宋 法常 《觀音猿鶴圖》

《觀音、猿、鶴圖》是三連軸,中軸白衣觀音趺坐於深山崖谷間,面相豐腴,神態靜穆,頭飾描繪工緻,衣紋卻用粗筆淡墨, 略近梁楷畫法。右軸子母猿雙雙棲踞於高松上,樹身斜出,與傳統的樣式有相當的距離。左軸寫白鶴一隻在竹林中邊鳴邊走,竹梢映出溶溶的月色,鶴的軒昂,竹的清逸,表現出十分清幽雅緻的意境。

北宋 李成 《讀碑窠石圖》

宋初有所謂“三家山水”,這三家是山東營丘人李成、陝西長安人關仝和陝西華原人范寬。從畫面碑側有款題:“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可以看出,《讀碑窠石圖》是李成與人物畫家王曉的合作,畫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寫了幾株歷盡滄桑的老樹和一座古碑。此圖置境幽悽,氣象蕭瑟,古樹枝椏奇勁參差,背景空無一物,杳冥深遠,寓無限悲涼於其中。另外,此畫畫樹石時先勾後染,清淡明潤,饒有韻致。從這件作品中不難看出,李成藝術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無不與他企圖展示其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緊密相關。

北宋 王詵 《溪山秋霽圖》

本圖以長卷形式表現秋日雨過天晴後郊野的清麗風光。卷中忽而兩山夾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巖疊嶂連綿而起,忽而江水橫陳浩淼空闊,其中點綴高人逸士漁夫釣者,表現其悠閒生活情趣。宋人論畫山水謂需寫出可遊可居之景,此圖佈置有序,意境優美,正體現了這一要求。畫上無作者款識,元時曾經倪瓚、柯九思等人收藏,定爲郭熙之作,但此畫畫風清潤素雅,用筆尖利,與傳世的郭熙雄健渾厚之畫風頗不相同,謝稚柳更定爲王詵之作。

北宋 王詵 《贏山圖》

此卷用勾勒青綠填染畫山,古樸清雅,元代錢選小青綠山水即似此畫風,卷末山石上有小楷題識,雲:“保寧賜第王晉卿贏山既覺,因圖夢中所見,甲辰春正月夢遊者。”但此圖是否爲王詵手筆,鑑賞家中尚有不同意見。

北宋 燕文貴 《江山樓觀圖》

燕文貴(967-1044),北宋山水畫家,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太宗時至汴梁於街頭賣畫,被畫院待詔高益發現並加以舉薦,後進入翰林圖畫院,甚得太宗賞識。作畫時常自出機杼,落筆命意不因襲古人,所畫景物清潤秀雅,又善於把山水與界畫相結合,將巍峨壯麗的樓觀閣榭穿插於溪山之間,點綴以人物活動,刻畫精微。《江山樓觀圖》描寫江景,氣勢開闊曠遠。卷首寫江邊丘陵起伏,近處碎石散佈,雜樹迎風搖曳,遠處江水浩瀚。畫中溪山重疊,景物繁密,山間山濱佈置臺榭樓觀,筆法細緻嚴謹,是典型的“燕家景緻”。

雪圖

此圖無款,宋明時曾爲宮廷收藏,畫上鈐有“緝熙殿寶”大印、明紀察司半印及乾隆諸收藏印。詩堂上董其昌題:“巨然雪圖,董其昌鑑定。”明末爲王時敏,後歸崑山徐氏所有,清代收入內府。表現奇峯積雪高出雲表,其下坡陀岡阜松杉蕭疏,山腳寒車馬行旅,峯巒從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樹欹屈多之勢,坡石微用捲雲法,已是李郭畫派風貌,故此圖繪製時代已在巨然之後。

宋 趙孟堅 《墨蘭圖》

趙孟堅擅畫水墨梅、蘭、竹石等, 畫法上學揚無咎、湯正仲一派, 用筆勁利流暢, 微染淡墨, 風格秀雅。《墨蘭圖》畫蘭兩叢, 葉、花淡墨一筆點劃, 有柔脆婀娜的姿態, 流利俊爽。屬文人畫筆墨淡墨一路, 開後世墨蘭法門。款字行書少嫩, 應是早年之筆, 自題詩曰:“六月衡湘暑氣蒸, 幽香一噴冰人清。曾將移入浙西種, 一歲才華一兩莖。彝齋趙子固仍賦。”

雍正 草書 《王維五言律詩》

雍正的書法在經歷了漫長的臨寫摹仿的初學階段,即位時已進入成熟階段,書法總體表現暢朗嫺熟、寬輟自然、文雅遒勁、謀略深邃、格調非凡、氣勢宏偉,有皇帝欲凌駕雄強的氣派。

清 郎世寧 《平安春信圖》

明 周文靖 《古木寒鴉圖》

此幅是別開生面的作品,用筆遒勁,墨色渾厚,古木參天,寒鴉數點,寫出秋林清曠的意境,頗有元人遺韻。

清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畫對後世繪畫影響是深遠的,他的藝術成就主要一點就是不落常套,自有創造。他的大寫意,不同於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嚴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楊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巨匠,莫不受其薰陶。

清 鄭板橋 《蘭菊四屏》

鄭板橋(1693-1765)清代著名畫家。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縣令。做官期間,曾因擅自開倉賑濟,拔款救災,獲罪罷官。他的畫以竹、石、蘭、菊爲最工,用筆秀勁瀟灑,多而不亂,少而不疏,濃墨畫花,濃淡疏密,神理俱足。

清 居巢 《五福圖》

此圖爲作者中年之作。構圖新穎,小石頭旁放着一雙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小竹籠,籠中有五隻小蝙蝠。以“石壽”、“五福”來“祝君”。畫面活潑,寓意深長,有民間特點。

清 郎世寧 《仙萼長春圖冊 --- 牡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