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韓國暑期霸屏劇《德魯納酒店》涉嫌抄襲《東宮》的話題着實熱鬧過一陣。

有網友總結,《德魯納》古代部分的劇情與《東宮》多處相似▼▼▼

從劇情梗概,到臺詞、分鏡,多角度分析,試圖證明抄襲。

雖然看這幾張靜態貼圖,兩劇確實像得不行。

但從另一個層面講,這種異族相爭、情仇糾葛、因愛生恨之類的經典設定,沒有哪部劇敢主張自己擁有原創版權吧?

算不算抄襲,這得另說。

但,融梗,肉眼可見,確實融了不少。

連《德魯納》的好評都如是說▼▼▼

#像這麼多劇,算是優點了?#

從德魯納說開來,近些年的韓劇總體給人的感覺確實是面目越來越模糊,尤其在一些關鍵情節上喜歡複製粘帖。

比如,當年《太陽的後裔》重新帶火了【一見鍾情】梗,還記得吧▼▼▼

現在的情況就是,雙宋都離婚了,【一見鍾情】仍然到處出現▼▼▼

所以那天,當看到有部劇狠狠ky了這個梗,我簡直笑瘋!

就是這樣▼▼▼

品品,這個靈動轉身,這雙無助小手!

還沒完呢,女主自己爬起來後,男主居然再來補了個刀——

男主:“差點傷到了!”

女主:我?

男主:我

別盯着看了,確實是正峯歐巴,正峯都減肥成功了,你在幹嘛

一次刻意的反套路不算稀奇,稀奇的是,這劇看下去,會發現它每一處套路都要反一反。

太倔強了,說的就是這部——

《浪漫的體質》

跟《請輸入關鍵詞:www》一樣,這劇也是關於三個女人的羣戲。

三人從大學同學一路陪伴成爲家人,劇裏主要講她們三十歲時候的事情。

寫30+女人的情感戲最容易出彩了,上可欲望都市,下可純愛無敵。

前面講了女一,走搞笑言情。

而女二這邊,一開始卻是實打實的青春校園劇。

她是又漂亮、脾氣又好的校園女神,追求者無數▼▼▼

但她從未開竅,直到有天遇到了一個超級魯莽的男生。

這個男生採取直球進攻,初見面就甩學生證自報家門,開口就是問她到底喜歡啥樣的▼▼▼

女神隨便想了個答案搪塞▼▼▼

男生因爲這隨便的一句話,毫不猶豫走向搞笑道路,持續熱情地請女神來看他演出▼▼▼

這種純粹和赤誠,在偶像劇邏輯裏就是【真愛無敵】,是萬年鐵壁女也會被融化的那種。

本劇,在此沒有免俗▼▼▼

公主被逗得笑一晚上停不下來,接下來不就應該走向“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嗎?

反轉,從這一秒開始。

這天晚上,純愛劇情突然駛入成人頻道,緊接着的是懷孕、結婚和離婚的戲碼。

寥寥幾個鏡頭,女神就變成了喪婦。

男人提出離婚,女人問,“那我的幸福怎麼辦呢?”▼▼▼

男人,此刻純粹和赤誠的人設依然未倒。

因爲他說出了這樣一句別人萬萬不會講的,至少不會在此時此刻講的臺詞:

關我屁事

一句話,渣男的自私形象立得死死的。

難怪豆瓣網友@走走與樹說,這就是TA夢中想看的戲啊!

而到了女三這兒,開始開發更經典的【絕症治不好】。

事業型女強人,在成功道路上狂奔時,遇到了靈魂伴侶▼▼▼

他不僅是她的事業合夥人,也是最炙熱的愛人▼▼▼

在事業愛情雙收的大贏家時刻——

愛人得了絕症,沒治好▼▼▼

我們看過那麼多苦情劇,故事都是到此完結。

逝者,帶走愛情;生者,徒留回憶。

更沒人會把這種大結局劇情大喇喇放第一集。

而本劇偏要這麼幹。

它完全不搞回憶殺,從愛人死去纔開始講愛情到底多動人。

安排愛人成爲女三的腦內幻想,從此時時刻刻跟她在一起,與她事無鉅細地討論、聊天、解悶,甚至,調情▼▼▼

除了男朋友失去實體,女三的生活彷彿一切沒變。

但觀衆卻知道,越是看他們心靈相通,親密無間,越是能感同身受失去摯愛的痛苦。

另外就是,這種“類精神分裂症”,常能製造出錯位的笑料。

我一秒就想到以神經性敘事爲特點的美劇《大羣》,本劇敢用這個開玩笑,超cult的

不止愛情戲,職場戲也時刻透露出“絕對猜不到下面會發生什麼”的氣息。

前面的網友@走走與樹還提到了另外兩場圓夢戲呢。

A場景,圈子裏討厭的大前輩要當面教做人▼▼▼

誰不想像本劇男主一樣,真的捂耳拒聽呢?▼▼▼

B場景,必要時刻拿出苦肉計哀求上司,“除非從我身上踩過去!”▼▼▼

好的。

C場景,苦肉計再哀求客戶▼▼▼

反彈。

絕了,聞到了日漫的氣息。

但準確地說,這劇氣質上更接近於《倫敦生活》那種,頹喪的灰色幽默。

比如也喜歡展示社交中的尷尬時刻▼▼▼

《浪漫的體質》跟《加油吧威基基》那種傳統韓式爆笑喜劇頭還不太一樣。

它在韓劇裏找不到先例,不符合之前的任何一項爆款公式。

果然,收視率也是不行。

但它在特定的小圈子裏持續獲得好評,有點小而美的意思▼▼▼

愛它的人都安利說30+人羣必看,甚至值得2刷3刷。

有趣的是,關於這個現象,該劇作者好像預料到了一般,把切身體察和最真實的吐槽抱怨,都安排在了劇中的主線情節——製作一部電視劇的過程中。

男主是電視臺裏最優秀的年輕導演,看中了女主寫的劇本,想要製作成劇▼▼▼

但是遭到了臺領導的集體質疑▼▼▼

男主只得在會上胡扯一通,再拿出往年業績撐腰,才爭取到了製作機會▼▼▼

但男主知道,這個劇本之所以打動他的理由,是無法同樣打動臺領導的。

因爲電視臺想要的永遠是符合成功公式的項目▼▼▼

但是女主的劇本,卻毫無章法,只是把自己想說的一股腦說出來▼▼▼

女主說,感覺你的意思是這個作品會爆冷?▼▼▼

男主說,確實不太容易,可這正因此纔有意思▼▼▼

這臺詞,就是該劇導演的自我剖白了,放到現在拿出來回應收視率也沒有問題。

個人色彩濃烈的《浪漫的體質》,其導演兼編劇是如今在忠武路可以橫着走的青年導演,李炳憲。

不是這個李秉憲▼▼▼

李炳憲,1980年生人,履歷表已經掛上了三部韓國國民電影。

2008年參與編劇《非常主播》,是他在電影圈的初試水,這部電影是當年的韓國票房冠軍▼▼▼

2011年又參與了第二部國民電影《陽光姐妹淘》的劇本創作▼▼▼

這兩部作品都是前輩姜炯哲導演的代表作。

今年初,由李炳憲執導的電影《極限職業》登頂了韓國影史票房冠軍,觀影人次影史亞軍▼▼▼

這部電影在臺灣的翻譯是《雞不可失》,預告片就給我笑瘋了▼▼▼

然後關鍵是,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竟然長得比明星都帥▼▼▼

#號稱《極限職業》劇組最高顏值#

《極限職業》在韓國熱映那會兒,咱們國內也很熱鬧地在討論。

討論焦點是:同樣的本子,我們先拍過,出來的是豆瓣4.9,票房七千萬不到的《龍蝦刑警》▼▼▼

而人家拍出來的,刷新了韓國票房歷史。

對比何其慘烈!

當時大家都在用心分析究竟差距在哪裏。

從劇情設計、人物塑造、場面調度、表演細節,甚至美食鏡頭等等,各個層面找不足▼▼▼

誠然,技術上的差別可以找出一堆來。

但大家是否都忽略了一點:

導演個人對喜劇的感覺和掌控,纔是最無法對標的要素啊。

看《極限職業》時,影迷們都興奮地感覺到,片中有一股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的味道。

導演在多次採訪中都提到,他非常喜歡周星馳的喜劇電影,是看他的電影長大的。

《極限職業》光從總設定上,就已經很像經典港片時代的喜劇警匪片了:

一幫總是被同僚壓一頭的鬱悶警察,用拼命努力+主角運氣達成了意想不到的大勝利;

vs

一幫看起來兇狠又狡猾實際上都不太聰明的匪徒。

種種錯位和反差感非常好用,就等着笑料被妥貼地放入其中。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組探員爲了臥底偵察,租下黑幫旁邊的炸雞店,僞裝成經營炸雞生意的一家人,後來炸雞賣得太過火爆,以致於差點耽誤他們查案。

片中有一幕,一名探員在前線跟大BOSS的車,呼叫同伴支援的時候,他的同伴都在座無虛席的小店裏努力營業。

探員一臉鬱悶地回到店裏,想發火,但又不知道該衝着誰,只好發出靈魂拷問▼▼▼

莫名就想起了《食神》評委▼▼▼

當然這種跳脫的臺詞僅是淺層次的"周星馳”,包括一些“無厘頭”搞笑也是。

更深層的那個“魂”是,整部電影散發出的草根傳奇味道,纔是星爺電影最難模仿的。

星爺搞傳奇,從來不煽情,全副精力都用來逗笑你。

《極限職業》也是,導演拒絕添加任何感人的情節。

爆笑段子最能看出創作者才華,喜劇天分有沒有是僞裝不了的。

而《極限職業》裏,有些片段說是神來之筆也不過分。

這裏舉兩個例子。

開篇探員們集體出動去盤店,需要假裝是一家人。

最有看頭的當然是假裝夫妻環節,預告裏也有。

假裝一下,常規操作▼▼▼

假裝兩下,就是神仙操作了▼▼▼

還有一場戲是警察馬路上追賊,賊搶了行人汽車。

100部電影,有101部都會拍賊坐上了駕駛位吧?

到了李炳憲這,他偏不讓坐這座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讓行人金女士一個鯉魚打挺,起來就去薅小賊的頭髮▼▼▼

這個小賊懵比的鏡頭真的笑到我頭掉,觀衆買票就是爲了看這樣的東西啊。

你分析100條中韓電影工業差距,沒有人來想這樣的神段子,全是白搭。

而在李炳憲的作品中,這樣爆笑的段子按質按量供應。#真天才

當然也是有一些創作規律可循的,比如他經常會使用老梗,因爲老梗之所以一再被使用,說明它本身很有意思。

但他玩老梗,一定要再加新花樣,確保能逗笑大家。

李炳憲喜歡惡趣味,前面講讓美女跌倒出糗什麼的是家常便飯。

他還特別喜歡亞文化,大家都知道都喜歡的對他來說反而沒那麼有意思。他會去關注比較特殊的、與衆不同的非主流。他的很多取向,正是在這些小衆領域建立起來的。

這樣一個人,討厭套用爆款公式,太可以理解了。

也只有這樣的人,纔會在《極限職業》大爆之後,再向電視臺爭取機會,能讓他拋開所謂公式,盡情創作他想創作的內容。(可惜收視是真的慘…

更多他對於創作的真實想法體現在他的導演處女作品——電影《加油啊李先生》裏面。

這部電影自傳性質強烈,拍攝於他33歲那年。

極有創意的是,採取了僞紀錄片形式來講述自己是如何創作處女作的。

他請演員洪萬彪來演他自己▼▼▼

一開始就對自己的創作狀態來了個狠狠的調侃▼▼▼

然後第二天繼續躺屍,喝酒,閒聊天▼▼▼

結果這位哥最後時刻交出來的作品,竟然還不錯。

電視臺製作人說你不是一天只工作一小時嗎?怎麼寫這麼快?

李導說,“我是考慮24小時,然後一小時寫下所想的,打字並不是劇本的全部。”

劇本立項之後,電視臺牽頭找了個有經驗的編劇幫他。

編劇給他上的第一課就是,電影要有明確主題▼▼▼

這不是跟《浪漫的體質》又呼應上了嘛。

李炳憲確實沒有受過專業的編導訓練。他從小在仁川長大,然後高中去了首爾。高三那年突然跟家裏說想學美術,家裏不同意,他一氣之下跑去當了兵。

退伍之後也完全沒目標,就隨波逐流隨便讀了一個大學的商科。課當然是沒怎麼好好上,時間都用來一邊寫劇本一邊喝酒、打棒球混日子。

但他確實有寫作的才華,頭兩個劇本都很順利地賣出。

說起來這還是高中寫色情小說打下的功底。

《加油啊李先生》中放過他自己寫的顏色小歌《致燒酒》,enmm,功底還在▼▼▼

可以說李炳憲的整個二十代歲月,過得迷茫而平庸,跟大多數人一樣。

所以,這種普通人的成長經歷和視角是他所有作品的基調。

他不喜歡宏大敘事,專注於寫發生在身邊的故事,比起遙遠的財閥,一個車行老闆的經歷更讓他感到有趣。

這樣一條條講下來,最後發現,李炳憲或許是這個時段最像黃金期的星爺的一個導演。

他們都擁有喜劇天賦,自覺爲小人物代言,甚至連懷揣才華也得先在圈子裏打雜的早期經歷都像。

跟星爺一樣,李炳憲劇裏的人物,沒有誰從來光鮮,都是衆生平等比例地挨生活的錘打。略微戲劇化的是,劇中人物會選擇用近乎於沙雕的幽默和辛辣來正面對抗,對抗的同時也獲得了繼續挺住的氣力。

這就是成人世界的黑色幽默和生存邏輯。難得有創作者肯認真告訴你,同時還保證讓你看得很快樂。

苦笑着苦笑着,一天就又過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