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打綠期間的吳青峯被團員和林暐哲很好地保護着,加上比較幸運,他的自留地很完整,隔離出了單純和天真。5月,林暐哲音樂社向臺北地檢署提出告訴,指控蘇打綠已將所有創作歌曲的著作財產權,全都讓給他,但是卻在未獲得他及所屬的公司同意下公開演唱,因此對吳青峯、哈里坤的狂歡有限公司及公司負責人廖碧珍,提起違反《著作權法》的告訴。

​2018年4月13日,吳青峯以新人姿態出道,在2019年初的採訪中,他說有種“36歲剛成年”的感覺。

2019年9月6日,他的個人首張專輯《太空人》正式發行,在之後密如雨點的專輯宣傳行程中,他說:“這一年我真的成長挺多的吧,而且這個成長讓我覺得,哇我以前真的是,涉世未深。”

2019年11月14日,距離他的首場個人演唱會還有一週,卻突然被爆出與蘇打綠前經紀人、恩師林暐哲決裂,甚至被告侵權,蘇打綠原創的歌曲版權成迷。

他“涉”的“世”,終於被公之於衆。

往回看,2019年4月12日,出道近一週年的日子,他在《歌手》決賽上唱着“我想我很值得,當一個歌頌者”安慰自己,淚水決堤,討要一些回應,一個擁抱。

漫長黑暗的四月,成年人的崩潰瞬間。

吳青峯今年的行程非常滿。

年初開始,錄《歌手》。這檔節目每週四錄製,除此之外要搭進一週的精力準備歌曲,等於佔據了2019三分之一的時間。

緊接着,錄《樂隊的夏天》。

夏天到了,參加各種音樂節。

7月,推出專輯首支單曲《巴別塔慶典》,9月專輯《太空人》發行,11月演唱會“太空備忘錄”啓動。

他幾乎全年都在所謂的打歌期,不間斷地發歌,常駐綜藝、演出一個不落,採訪密集到造型鐵打。如果真是新人能有這樣的資源,那粉絲睡覺都能笑醒。

但吳青峯的粉絲卻戰戰兢兢。

對他們來說,蘇打綠和林暐哲之間的矛盾並不難發現。

林暐哲之於蘇打綠是父親般的存在,挖掘二字絕對不夠。不僅籤他們,砸鍋賣鐵買房子給他們發專輯、演唱會開到小巨蛋,更重要的是保護了他們的獨立性,爲蘇打綠提供了一個非常自由的創作環境。

一直以來,他的形象都是爲了好音樂不惜一切,不計成本,陪蘇打綠做了很多不賺錢的決定。是伯樂,是知己,是父親。

這也是爲什麼,明星和老東家解約的事這麼常見,卻沒人敢相信林暐哲會成爲那個甲方。

2019年以前,壓榨、黑心、拿藝人當搖錢樹這些形容絕對關聯不到他。2018年最後一天,青峯成立個人工作室的聲明都是他們倆一起出的,裏面寫到彼此之間是“難以言喻的情分”▼▼▼

但隨後,傳出《歌手》總決賽吳青峯幫幫唱選的《因爲怪物》臨時被換,林暐哲私自售賣蘇打綠CD,蘇打綠團員小威取關林暐哲等等……

6月的春浪音樂節,吳青峯在唱寫給SHE的《17》時說,“最近有六個人也需要加油。”之後數度哽咽。

各種跡象就顯示着兩方的不合,林暐哲的轉變,蘇打綠明年復團的困難。而近半年過去,才被臺媒確認——

5月,林暐哲音樂社向臺北地檢署提出告訴,指控蘇打綠已將所有創作歌曲的著作財產權,全都讓給他,但是卻在未獲得他及所屬的公司同意下公開演唱,因此對吳青峯、哈里坤的狂歡有限公司及公司負責人廖碧珍,提起違反《著作權法》的告訴。

這不僅僅是什麼黑心老闆騙錢騙產權的娛樂圈新聞。

是20年的信任被收買,親情被踩碎,摯友被利益踐踏,再談恩情好像是笑話。

華少在今年1月問吳青峯,你們當初休團的決定下得那麼隨意,就沒想過可能會復不了團嗎?他當時可能還覺得這個問題莫名其妙,撓頭回答:“想不到任何原因會組不回來啊。”

蘇打綠期間的吳青峯被團員和林暐哲很好地保護着,加上比較幸運,他的自留地很完整,隔離出了單純和天真。

張芯在淘汰時對青峯說,你讓我明白了有些人是天生在舞臺的,你不需要技巧,你只需要有一顆單純的心。

37歲的吳青峯,天真體現在很多地方。

你找不到哪個歌手會在舞臺上一個個點過來,誒,五排紅色衣服那個,別拍了。不服是不是,你出去退票,我錢還給你,不要以爲花了錢你就是大爺。

雖然蘇打綠提倡了很多年演出時禁止拍照/錄影/錄音,但直到休團爲止執行度最高的只是livehouse形式的小場。嚴格程度可參考當時產出表情包。

沒想到,這次吳青峯開個人巡演,體育館的場,他依舊那麼嚴格。微博上天天唸叨還不夠,演唱會開始前循環口播。

末了加上一句。

好笑的是,有位網友大膽po出了自己拍的視頻,粉絲勸刪無果。也不知道青峯怎麼看到的,竟然上線執警,大號回覆:不尊重怎麼能說是喜歡呢?

這種天真的背後是他還沒有放棄表達和溝通。

對,2019年快結束了,他沒有放棄。

今年討論了很多次明星在社交網站不能繼續做自己的話題,明星說什麼都會被槓,微博逐漸變成廣告平臺。顯然微博也沒有打算改善,還趁機出了一個綠洲。

每次講到這個,我就想瘋狂艾特他們,你們看看吳青峯吧。

他在微博的行爲時常會被歸爲#明星懟粉絲#,其實不是,他大多數時間是真的在溝通。

吳青峯今年有一天清空了大量微博,觸發點是和朋友的一句玩笑被網友槓到。在他剩下的微博中舉個例子的話,可以看這個。

很常見對不對?現在多數偶像都會號召送信、不收禮物,但其實他粉絲送的“名義是信的手工品”,是多名粉絲手摺的千紙鶴。

這樣的心意,即使拿不回家,實屬浪費,也少有明星喫得消說出來。

但吳老師就是說了,而且一條一條和評論解釋▼▼▼

而他這麼逐個逐個地檢查演出時臺下是否有相機,也是爲了交流。

我希望我們之間不只是觀衆跟歌者的關係,更多的是願意去將心比心彼此瞭解。雖然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可能永遠無法遇見,但每一次在用音樂遇見的時候,就覺得可以很放心的把這些音樂交給你們,或者是可以很放心的把舞臺上面的表演交給你們。

不用擔心被侵犯、不用擔心被複制,可以舒舒服服地表演、做自己。我覺得你們真的非常非常縱容我,在這樣的縱容裏面,其實我也是毫無保留的希望跟你們溝通。

如果你們今天有得到任何一點點力量的話,甚至只是一個微笑,每當有這樣子讓我覺得自己還有點用的時候,我就覺得我這一生真的可以爲歌頌活着。

溝通,鬆懈,得到回饋,得到意義。

吳青峯極其天真地用這套邏輯活着,即使自己的幾百首作品被“恩師”用法律綁架、瓜分,他面對的方式依然只是創作。

創作是他的療愈途徑,他剖開自己,細細觀察。憂鬱時寫點快樂,痛苦時寫點希望,別人自怨自艾,他體內循環。於是,2013年他落筆即藏在心底的《太空人》成爲六年後的鑰匙,撥開那層四散不去的自我懷疑。

2019年8月30日,吳青峯37歲生日當天,《太空人》上線。

這首歌在講什麼?

還是溝通。環境的不適,傳達的差錯,以及祈求聆聽的信號——

某一刻或許/你會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我曾在那爲你兀自亮起

往大了看,整張《太空人》專輯,圍繞的核心也依舊是溝通。

《譯夢機》翻譯溝通訊號,《傷風》是這個世界的語言暴力,人們在自我構築的《巴別塔慶典》中麻痹……

@新浪音樂的稿件中闡述,專輯的主角是個“病人”,外界看來他頭戴嚴密太空罩,盡顯死氣蒼白,但青峯的角度不同:呼吸機冰冷微弱的“滴滴”聲其實是“病人”試圖和外界溝通的訊號。

這正是他的演唱會開幕。

大喇喇的場燈,沒有伴奏,他坐落在舞臺一側,清唱自己人生中寫下的第二首歌。唱寂寞的時候,會想要寫一首歌,給你傾聽。

這誰擋得住啊。

所以我從這兒開始就暴哭了。

吳青峯爲了這場演唱會非常處女座地整理了自己的全部作品,並編號。說,這場演唱會是他的第一部自傳,核心是無數的創作,圍繞着是點滴的一生。

再一次,他向外攤開,發出訊號,嘗試交流。

他是需要回應的,你說他硬核,但他歌詞寫的卻只是“所以你願意點點頭/說我不笨”。

這就是吳青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