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被全網罵是個“實力撐不起野心”的管理者時,黃曉明並沒有往心裏去,因爲他篤信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餐廳的實際情況,“鏡頭不可能呈現所有,觀衆只看到了一部分,而我又採購、又拉客、又做服務員,會更清楚、全面的看到一些問題。你說黃曉明冤嗎。

2019年6月,意大利陶爾米納中餐廳門口,當秦海璐得知黃曉明有18件行李時,嗓音忽一下高了八度,“什麼,18件?”一同的楊紫露出喫驚的表情,“曉明哥,你這是搬家嗎,都帶了什麼呀?”

黃曉明笑而未答——並不是他故弄玄虛,而是因爲裏面的東西多到自己一時也講不清楚。

直到行李一件件被打開,一行人都驚掉了下巴。

楊紫形容黃曉明那一刻宛如哆啦A夢,從萬能口袋裏掏出一堆讓人大跌眼鏡的道具:健身器材、老乾媽辣醬、煎餅機,送給老外的中國手信,扶貧地區購買的茶葉和蜂蜜,甚至還有一套京劇戲服……

如果按照上兩季節目的套路,這些物資其實略有冗餘,可能最後很多都不會用到。但到了“零啓動資金、人手不夠,又要揹負巨大KPI”的第三季,這些東西各個是寶。無論是以物易物,還是以物換錢,再或是擺攤賣餅,都在籌措餐廳啓動資金時派上了用場。

黃曉明頗有些得意,他覺得自己對於困難有足夠的準備。可千算萬算,他沒算計到自己會被一場網絡的風暴席捲。

第三、四期節目播出後,黃曉明被塑造成一個反應遲鈍、邏輯詭異、做派霸道的老闆。他聽不進別人意見,獨斷專行、雙重標準,不顧實際情況,只顧自己的想法……這些,一下子戳到了社畜們的痛點。

第三季《中餐廳》的出圈,不再因爲當地迷人的風光,或是飛行嘉賓的名氣。很多路人,是從鋪天蓋地對黃曉明剛愎自用的嘲諷開始的。

你說黃曉明冤嗎?冤!

21天的拍攝,最後只能呈現24個小時的素材,很多細節觀衆並不知曉。

你說他不冤嗎?也不冤!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用網友的話說:當年接受別人盛譽時,他不也照單全收了,怎麼在不完善的網絡倫理中遭受真實的惡意就不行了?

有時誤解撲面而來,是一小部分人要解氣,而又有相當一大部分人在圍觀解悶兒。可不管前者還是後者,當事人想要認真解釋時,卻沒人願意細聽。所以,消除“誤解”總是遙遙無期。

本以爲身處風暴中心的黃曉明,在社交平臺上象徵性的自黑後也便作罷。畢竟互聯網的熱度最薄情,讓時間去沖淡一切,是娛樂從業者最穩妥和體面的處理方法。沒想到在長假前,黃曉明與媒體開誠佈公的聊了聊,直面自己在《中餐廳》裏的種種非議。

我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人的,但只要當事人願意面對公衆,作爲媒體就應該給他講話的權利——解釋在他,判斷在你。而我,這次只是一個記錄者。難

在以“流量”爲單一考覈標準的系統裏,“溫馨”的慢生活節目,遠沒有以“矛盾”爲賣點的節目喫香。於是,芒果臺又回到了之前熟悉的配方——爲了製造衝突,升級了第三季《中餐廳》的難度和關卡。

除了前面說的零啓動資金、自負盈虧等經營上的壓力外,這季選擇在意大利陶爾米納拍攝,也無形中給黃曉明與合夥人增添了難度。

“當地人不像第一、二季那麼熱情。陶爾米納這個地方的當地人有點奇怪,他們很沒有安全感,他們只喜歡去自己熟悉的地方,另外就是他們的性格、脾氣都很直,不開心就不太給你好臉色看”,想必,黃曉明是喫了很多閉門羹,吞下了無數白眼後,纔會這般有感而發。

更讓黃曉明頭大的是團隊配合。

比如林大廚對菜品有高要求,但有些要求高出了當下經濟的承受能力,不顧成本的依着他大買特買,也引起了“財務”秦海璐的不滿。

彼時的他,用“內憂外患,百爪撓心”來形容自己的處境。他第一次感受到:強勢又認真的人聚在一起反倒效率低下且矛盾頻發,大家一個比一個主意大,還都說得挺在理兒。

有時節目組設置的關卡也擾亂了團隊配合。明明空降的實習生高天鶴和仝卓都很優秀,三天的實習期讓團隊初現默契,卻偏要合夥人們二選一,結果第二天的營業又出岔子。

鏡頭和語言有一些相似之處,在展示長處時,蒼白無力;在放大缺點時,卻又鋒利如刀。

黃曉明說,自己也是看節目才發現,原來自己是這樣的,但瞭解他的朋友很清楚他的人品,這絕對不是平常自己。他的好友徐崢也爲他叫屈:“曉明的問題在於總是這麼實在!這麼執着!做什麼事都這麼認真!”

但網友並不清楚他的爲人,說他雙商不夠用,說他面子大過天……這些評論他都知道,有那麼幾天他不敢上網,害怕看到網民對他的吐槽,只好偷偷從工作人員處打探觀衆的反饋。

被調侃“明學”時,他心裏還有點疙瘩,好在之前經歷過“Not at all”這樣的風浪,黃曉明很快完成了自我調適,前些天還開開心心的跑去爲他的“迷妹”朱婷接風。

在黃曉明的成長中,父親對他的影響很大,“我爸爸教給我很多道理,他曾告訴我,遇到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不要急着去爭辯,先等3分鐘,可能這個事情也就過去了,所以很多時候面對大家對我的指責,我也就是笑笑罷了,因爲我知道每個人的立場不同,很多道理是講不清楚的,而不爭或許是最好的態度。”

在他心裏,這不過是一次“成長的煩惱”,“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成長的煩惱,它能促使我們不斷的去學習和修正。我謝謝大家能夠給我提一些意見,讓我在節目裏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它可以讓我以後變得更好。我覺得,人這輩子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重要的是你能記住什麼,我相信這季《中餐廳》是我此生最難忘的事情之一吧……這個過程真的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黃曉明說。累

因爲節目難度升級,合夥人的疲勞程度也跟着加重,所有人幾乎都沒有什麼時間休息。

黃曉明說,自己睜開眼就去市場採購,回來在拉客、端菜、打掃中循環往復,一直到關門打烊,他才能在椅子上小憩片刻。他自己估算過,平均每天至少得站上12個小時。一天下來,下肢全是腫的,每天晚上走回住所,就跟腳踩在棉花堆裏似的,“我很愛健身,來的時候帶了一箱子健身器材,可回去之後碰都不想碰。”

也因爲累,他角膜舊疾再次發作。

以前拍戲的時候,黃曉明傷過角膜,從那之後他的眼睛就不太好,“特別畏光,碰到光就睜不開眼,遇到刺激就特別容易癢”,黃曉明說,“錄製的那段日子,晚睡早起,再加上那邊天氣很熱,汗水會流到眼睛裏,我就老拿手去搓……”

蔡國慶“搓搓”,搓成了祖國的花骨朵;黃曉明“搓搓”,搓成了角膜炎……

他的跟拍導演有時會偷偷勸他,“曉明哥你能不能不要什麼都自己幹”“曉明哥你能不能不要起早貪黑”……黃曉明說,“你千萬別把我當明星,走進中餐廳的大門,我就是一個服務員。”

僅僅只是站着把事做了,也不過是身體疲憊,但新增加的拉客環節,讓合夥人感到身心俱疲,“你們看到的客人幾乎都是我們拉了幾個小時才拉過來的,很多當地人根本不給你面子。”

這個強度的工作,再厚的粉底,也遮不住大夥的疲憊,節目播出過半,整個團隊就疲態盡現:每天只睡幾個小時的林大廚,錄製的21天裏,眼睛佈滿了血絲;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秦海璐,還沒撐過10天,便手腫得沒法幹活……

這期間黃曉明也不是沒打過退堂鼓,“真的太難了,我一度想要放棄,但一想到我當着陶爾米納市長的面兒誇下了海口……我不能給咱們中餐廳丟人啊,硬着頭皮我也要把它完成”,黃曉明提高了嗓門,把所有的苦水嚥了回去。戇

“戇”這個詞包含兩個意思:一個是認真,一個是執拗。在第三季《中餐廳》裏,黃曉明將“戇”發揮到了極致。

在被全網罵是個“實力撐不起野心”的管理者時,黃曉明並沒有往心裏去,因爲他篤信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餐廳的實際情況,“鏡頭不可能呈現所有,觀衆只看到了一部分,而我又採購、又拉客、又做服務員,會更清楚、全面的看到一些問題。”

餐廳試營業第一天,實際情況比節目呈現出來的還要糟,每桌都至少等了一個小時以上,甚至有的直接起身走人。

我們看不到的是,黃曉明以店長的身份挨桌去道歉,這一度讓好脾氣的他暴跳如雷,他覺得對不起“中餐廳”三個字,“顧客真的等得太久了,從店長角度來說,顧客就是上帝,如果沒有好的口碑,後面的顧客不來,我怎麼完成這個KPI?所以之後我就急了,講話也有些衝動。”

其實,他特別希望自己能和趙薇一樣,每天對人和顏悅色,開店之餘,還可以帶大家飽覽西西里美麗的風光,但是揹負沉重KPI和推廣中華美食任務的他,一刻都沒辦法讓自己和員工鬆懈——這也引發了外界批評,說他只對顧客低眉順眼,卻對員工的辛苦置若罔聞。

爲了這事,他身上那股“戇”勁又上來了。

回到國內,他專門找了做管理的朋友,問自己的做法是不是真有問題,“他們很理解我的做法,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有一天大家走到領導崗位就會發現,領導不可能事無鉅細的顧及到方方面面。他的任務是制定目標,以及替下面人扛起壓力和責任。”

黃曉明承認,在經營方面他兩眼一抹黑,唯有用“認真”去彌補短板。

他很快摸清了當地人的喜好:愛喝白葡萄酒,喜歡特別冰的東西,雖然對新事物會排斥,但一旦喜歡就忠誠度很高。比如幾天營業下來,回頭客特別多,於是他嘗試新的攬客方式,讓老顧客帶新客人來,不僅給折扣還送酸奶……在經歷各種混亂後,中餐廳漸入佳境。

“我的原則是既然做了這個事情,那麼咱們就把它做好,要不咱們就不要做,我不想大家糊弄糊弄就過去。在這個過程裏,我也許能力有限,做不到完美,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觀衆能夠原諒”,黃曉明說。

偶像的氣量無一例外都是被氣大的。

十年前因爲“Not at all”事件,黃曉明患上了抑鬱症,推掉了所有工作,把自己關在家中。困境之下,他學會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很低。未料想他在42歲的時候,又經歷了一次和十年前類似的困境。慶幸的是,之前他的感受只有困惑和不解,此刻他在風暴中看到的是改進的方向。

黃曉明說,“所有那些往事——好的不好的,圓滿或不圓滿,都是我們人生當中必須要經歷的一部分。那些好的,會給我們希望和勇氣;那些不好的,會提醒我們反省過去、珍惜當下,讓我們有機會成爲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