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雨水的洗禮後,這裏的天空逐漸放晴,空氣夾雜着溼潤的泥土與鮮花的混合芳香,沁人心脾。

美麗的風景固然能在記憶的碎片中留下足跡,但是新奇的機遇與認知,纔是旅行時光帶給我們更珍貴的禮物。

週末清晨,迎着瑰麗的朝陽,滿眼彩霞浮游中天,從北京出發,不到晌午,我們一行人便已來到這個沒有工業企業的未開發的“處女地”——河北康保縣。

此處地廣人稀,總面積達3365平方公里,卻僅有約27萬人口。雖是河北貧困縣,但生活在這裏的人,卻沒有氣餒,每個人都的臉上,都充滿對於未來的嚮往和真誠的微笑,就如同康保草原那堅韌不屈的風兒,推動高大的風車,將困難轉化爲動力。

此次三天兩夜遊玩康保,橙籽發現有兩奇:“豬肉”竟能滿地撿 ?黑白色 “大熊貓”天上飛

究竟怎麼回事?

請聽橙籽爲你一一揭祕!

“豬肉”滿地撿?令人饞涎欲滴的美味!

河北康保“肉石”你或許不知道,但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東坡肉”你一定聽說過。

沒錯啦!此“東坡肉”據說就是來自河北張家口的康保縣

在康保的這三天裏,拜訪了一位奇石收藏專家:武玉章。據他所說:臺北的“東坡肉石”就來自康保,原因分析主要有三:

一、臺北的“東坡肉石”是來自康熙年間一位蒙古王爺的府內,這位王爺就是生活在內蒙古,而當時的康保就屬於他的管轄。

二、康保有個傳說,清朝時康保是當時皇家的御馬場,即禁區,百姓是無法進入放牧。一天有位官員在草叢裏發現了一塊像燻豬肉的石頭,將其獻給王爺,王爺看到視爲珍寶,不敢私藏,又進獻給當時的康熙,康熙看後龍顏大悅,賜名“東坡肉石”,並把此牧場賜給這位王爺。

三、“東坡肉石”爲瑪瑙質玉髓,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收藏專家武老師,手中就有一塊來自康保的 “五花肉石”,經過國寶玉石協會副會長楊富緒,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北大寶石鑑定中心技術總監、中國觀賞石協會科學顧問王時麒等人檢測,此肉石成分與“東坡肉石”相同。

由此推理,兩石皆產自同一地區。

因肉石的形成環境,色層的分佈特殊,所以每一個肌理都是在不同地質條件下構成,可以說它對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都具有嚴苛的要求,而康保縣恰恰具有這一些列的地質構造條件。

全國肉石分佈面積廣,它們大多都散落在地表。

康保肉石在外形上較其他地區來說,則不同。特點在於“瘦肉”多,且皮薄均勻、色澤紅潤有光。“肉”層次分明,肌理清晰,好的肉石脂肪潔白細膩,毛孔宛然,甚至連骨頭都隱約可見,一塊優質的肉石,不僅要像“肉”,我的意思是,第一品相要好,同時還要兼具石頭的特性,光潔平整,這才乃上上佳品。

要說“肉石”的第一位炒作者,不得不提:清朝康熙爺。想當年,他得石驚詫之餘,賜名的“東坡肉石”。在收藏界颳起了不小的旋風。從那之後,肉石便展露頭角。許多賞石愛好者不遠千里來肉石“集中營”—康保,上山尋找。隨着肉石知名度越來越大,就連當地老百姓,也開始加入“撿肉”大軍。

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喜歡每天去撿“肉”。沒有任何成本,品相好的肉石,可賣到十幾萬、甚至上百萬。

成都因大熊貓出名,康保因遺鷗而世界知名。

黑色的頭部,白色的身軀,這種鳥兒名爲“遺鷗”,因黑白相間,所以分外可愛,人們愛稱其爲“天空中的大熊貓”,但是它對繁殖環境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且隨着全球污染越來越嚴重,導致其數量逐漸減少。

(圖片來自武玉章)

遺鷗屬於世界珍稀瀕危鳥類之一,它也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據統計全世界僅有12000只,在我國河北康保的【康巴諾爾溼地公園】水質良好、無污染、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異,如今已有7000多隻遺鷗在此地繁衍生息,足足佔了世界的60%。

再加上還有許多其他品種的鳥類,不少國際友人和攝影愛好者來到此地,流連忘返,在一睹遺鷗的“芳容”的同時,還爲他們留下寶貴的身影。

(圖片來自武玉章)

爲了能保護這些珍貴的鳥類,康保縣不斷加大對於環境生態的建設:植樹造林、加強溼地保護、將全省環境大大改善,更吸引了無數陝西、內蒙古移民過來的遺鷗。稱爲名副其實的“中國遺鷗之鄉”。

(圖片來自武玉章)

康保:一個靜心、洗肺、養顏的避暑勝地。

大風車慢慢的轉,耳邊悠悠傳來騰格爾的《天堂》“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星星點點的蒙古包,散落在這片康保大草原上,偶爾飛過成羣的“大熊貓”...

沒有喧囂的噪音,心情寧靜而怡然,悠閒的日子總是過的那麼快,分別得時間即將到來。

康保,期待與你再次相遇,屆時又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喜?

懶人出行祕籍,海量貼心分享!

(文章轉載及商務合作,歡迎私信)

沐橙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