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人翰墨 | 一声百感交集的叹息 —— 读郁达夫的手稿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明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郁达夫《怀鲁迅》,读了一遍又一遍。他与鲁迅的交情很深,鲁迅赠给他的书法条幅,我常提及,涉及文人书法的讨论,我会以此为例,强调书法的书文一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的诗、字俱佳,是我心目中的书法杰作。

郁达夫一生传奇,1896年生于浙江省富阳县,先后在富阳、杭州求学,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学部,后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在此期间开始阅读俄国、德国小说,也尝试创作。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一举成名。1922年回国,在安徽、北京、广东等地任教。1928年,加入“太阳社”,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6年2月,应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的邀请,出任福建省参议兼公报室主任。在此期间,郁达夫号召福建文化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秋天,写《怀鲁迅》。1938年,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写《岁朝新语》,坚信“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1942年初,出席陈嘉庚领导成立的“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新加坡沦陷,到印尼苏门答腊。1945年8月29日,被日军杀害。

作为文人,郁达夫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阅读郁达夫的文学作品,对作家郁达夫的了解,远远大于对革命烈士郁达夫的了解。作为文化精英,他的人生行止不是一句话可以讲完的。

郁达夫以小说名世。《迷羊》《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过去》《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时至今日,仍然为文学读者所推崇。著名学者、作家周立民说:“我觉得讨论现代文学史中郁达夫所处的排名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因为在新文学中能够跟郁达夫比肩的作家没有几个,我觉得在我读过的有关北京的散文中,没有一篇能够超过《故都的秋》。郁达夫可以说是‘被我们亏待了的一位作家’。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也被低估了,比如郁达夫对巴金的影响。巴金的每一部作品,都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多多少少的关系,就像郁达夫的自叙传风格,包括青年作家的情感抒发方式。

我赞同周立民先生的观点,的确,“在新文学中能够跟郁达夫比肩的作家没有几个”。

正因为如此,郁达夫的文章、诗词、书法被屡屡提及。郁达夫小说、散文的读者最多,其次是他的格律诗。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袁庆丰说:“我们知道现代文学研究中,对郁达夫的旧体诗评价是很高的。我个人认为,周氏兄弟第一,然后就是郁达夫,二流空白,剩下的都是三流。”旧体诗与书法靠近,从旧体诗,便注意起郁达夫的书法了。文化学者、书法批评家斯舜威在《学者书法》一书中,专门谈及郁达夫的书法,他说:“他的书法和他的文学作品有着同样的内质。由于个性使然,他的书法极其随意、自然,信手拈来,不矫情、不做作,甚至不过多地在意常规的用笔方法和笔墨变化。……他写过一幅有名的‘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侧锋取势,欹中取正,线条瘦削而劲挺,着墨不厚而刚毅,与文字的苍凉意境颇为切合。读这幅作品,如同听到一声百感交集的叹息。

2019年7月7日,****发布了一条新闻,让郁达夫再一次进入公共视线。郁达夫创作于1932年的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的手稿,在西泠印社2019年春季拍卖会“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以780万元落槌,计入佣金,总成交价高达897万元。拍卖前,这份手稿曾经巡展,我得以拜观。手稿用纸为两百格的“东京创作用纸”,154页,黑墨水书之,对折装订,封面是郁达夫手写的书名。封面略有污损,21页破损,基本结构整齐,保存完好。《她是一个弱女子》是爱情小说,以女学生郑秀岳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写了她与冯世芬、李文卿相同又不同的人生道路、难以解开的情感纠葛、无所适从的现实抉择,最后,三个女青年无奈步入命运的深渊。

这份手稿是郁达夫故居的旧藏,是郁达夫小说手稿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部,研究、欣赏、文献价值极大。《她是一个弱女子》与郁达夫的妻子王映霞关系密切,手稿有“谨以此书,献给我最亲爱、最尊敬的映霞”的字样,可见郁达夫对王映霞的一往情深。手稿中有一句被多次改动、最后删除的话:“五年间的热爱,使我永远也不会(能)忘记你那颗纯洁的心。”小说构思5年,淞沪抗战,被困上海时写成。小说构思的5年,正是郁达夫与王映霞热恋的5年。小说出版后,郁达夫与王映霞从上海搬到杭州,用这部小说的稿费,建构了自己的新家“风雨茅庐”。郁达夫的研究专家认为,写作《她是一个弱女子》时,与王映霞的感情出现裂痕,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似乎都能找到王映霞的影子。

《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由郁达夫亲属捐赠给郁达夫研究会,拍卖收入用于郁达夫的研究。

细读《她是一个弱女子》的手稿,可以感受到郁达夫写作这部作品的整个过程,是重点描写,还是一笔带过,对着意刻画的人物形象,手握的钢笔沉实、凝重,写到情感波澜,笔锋颤动,可见作家的心理变化。陈子善教授是郁达夫的研究专家,他认为:“经与《她是一个弱女子》初版本核对,又可知道这部手稿既是初稿,又是在初稿基础上大加修改的改定稿,颇具研究价值。手稿本从头至尾,几乎每一页都有修改,大部分用黑笔,偶尔用红笔修改,或涂改,或删弃,或增补,包括大段的增补。有时一页修改有九、十处之多,还有一些页有不止一次修改的笔迹。郁达夫创作这部中篇小说的认真细致、反复斟酌,由此可见一斑。

读过郁达夫许多毛笔书法,正如斯舜威先生所言“瘦削而劲挺”。再读《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发现他的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如出一辙。“他的书法,给人的总体感觉可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郁’,劲瘦冷峻、沉郁忧伤,一如他那沉郁而没有笑容的脸。如果把他悲剧性的一生用‘感伤的行旅’加以形容,那么,感伤的色调不但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而且同样表现在书法创作中。”这是我的好朋友斯舜威多年前对郁达夫书法的概括,我亦赞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