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技法探索 | 岩彩绘画语言研究基础课程(9)

课题三:同质 异质

课题目的:

深入理解岩彩材质的物质属性,并且寻找变异其视觉形态的多种可能。

深入体验“同质变异”和“异质对比”有可能引发的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有可能引申的不同的语义内涵,从而理解材质物语的创作方式。

课程方法:

要求学生以岩彩材质为本体生发创意思维,创作出两组平面小型作品,每组不少于6件。

a.同质变异

多样玩味岩彩材质,体验变异单一的材质语言要素的多种可能性。

作业要求:

以语法作为主题,对于岩彩材质进行多样的处理,极尽所能变异常态的岩彩材质。变异之后,岩彩材质的物质属性要更加明晰、视觉审美效果要更加突出。

主题参考:

《摧残》《交融》《裂变》《冲刷》《刮刻》《间隔》《渗化》《沉积》《透叠》《编织》《脱落》……

b.异质对比

以岩彩材质为本体,尝试异质对比、异质共构。进一步玩味材质语言的语法结构关系,体验“材质的魅力在于材质的关系”。规定其中一种材质必须是岩彩,另一种材质自选,如:纸、木、纤维、金属、树脂等等可以固化存留的,以及与个人生命相关的材质。

作业要求:

在同一版面上并置两种物质属性完全不同的自然物质或人造物质,以柔软坚硬、闪光乌光、平滑尖锐、蓬松紧致、轻巧沉重、冰冷温暖、透明不透明等“质性审美”作为主题,多样建构同形异质或同色异质的材质语言关系。重组之后,两种物质属性要相得益彰,并且尽力引申语义联想。每套作品不少于3对异质共构关系。

课题明确区分“同质”与“异质”,带来许多新鲜发现,能启迪不同的创作灵感。

课程提出问题、面对问题,但是并不提供答案,倡导实验精神,享受实验状态。

课程主张从材质的本体出发理解材质。(开放思维——新观念、新发现)

坚决回避从既定的样式出发理解材质。(定向思维——旧成见、旧框架)

要点是培养“质性”意识。体验“材质的魅力在于材质的关系”,学习“材质可以言说”的表达方式,获得“反思材质语言结构”与“再生材质语言结构”的基本能力。

课程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从材质本体出发,从体验和玩味岩彩材质本身的质性入手,才能建构岩彩材质与其他材质之间既对比又和谐的关系,才会觉悟岩彩材质的“岩性”和“岩意”,也才会真正地进入材质表意的语言方式。 

雷涛作业——同质

雷涛作业——异质

马楠作业——同质

马楠作业——异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