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8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已陸續發佈,初步覈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508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2173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262953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345773億元,增長7.7%。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穩中有緩,下行壓力加大。中國經濟時報特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12位專家,從宏觀經濟形勢、區域、金融、房地產業、服務業等角度,對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解讀,以饗讀者。

儘管面對一些新的風險和挑戰,但經過綜合施策,合理應對,在經濟基本面明顯改善的基礎上,中國完全有能力化解短期下行壓力,不斷加強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張立羣

一、經濟短期下行態勢明顯

三季度GDP增長率爲6.5%,較二季度降低0.2個百分點。從年內走勢看,季度GDP增長率呈持續下降態勢,一-三季度依次爲6.8%、6.7%和6.5%。三季度GDP增長率已低於保持12個季度的運行區間(6.7%-6.9%)。9月份工業增長率爲5.8%,較8月份降低0.3個百分點,自2016年3月份以來,首次落到6%以下。增長數據表明,經濟短期下行態勢明顯。

同時要注意到,市場需求總體平穩。9月份出口(美元)同比增長14.5%,增速較8月份提高4.7個百分點;消費同比增長9.2%,名義增長率已連續兩個月回升;1-9月份投資同比增長5.4%,增速較1-8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國內外市場需求穩中趨升。投資內部,市場主導的投資繼續表現活躍。1-9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7%,增速較1-8月份提高1.2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9.9%,增速較1-8月份略降0.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7%,增速與1-8月份持平。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降幅收窄。1-9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3.3%,較1-8月份降低0.9個百分點,降幅環比收窄0.6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調整成果不斷顯現。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8%和8.6%,分別快於規模以上工業5.4和2.2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4個百分點。新產品快速成長。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54.8%,集成電路增長11.7%。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3.7%和12.4%,增速分別快於全部投資28.3和7.0個百分點。

綜合研判,經濟處於短期下行過程,但支持企穩向好的因素正在增加。

二、中國經濟基本面明顯改善

中國經濟增速連續6年回落之後,於2017年企穩。儘管受流動性偏緊、基礎設施投資來源調整等短期因素影響,今年GDP增長率呈現下行態勢,但經濟增長基本面已經轉好,恢復增長的條件已經確立。

第一,世界經濟復甦態勢趨於明朗,出口形勢明顯好轉。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出口的影響總體是局部的,達不到國際金融危機的量級。綜合分析,預計未來我國出口增速雖有所下降,但不會持續大幅度下滑,也不會陷入負增長。與2010—2016年出口滑坡比較,我國出口形勢已經總體轉好。

第二,城鎮化取得積極進展,投資內生動力增強。近年來,我國城鎮化正在發生一系列積極變化。城鎮化活動的領軍城市,已從一線城市日益擴展到多個二線城市,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城市羣的規劃建設,帶動了大中小城市一體化發展,加快了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的工作,促進了一批中小城市環境改善、產城融合水平提高和人氣度提高。受城鎮化利好的支持,房地產開發建設活動回暖、市場主導的投資回暖。投資增長企穩的條件形成。

第三,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市場調節程度較高的大量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優勝劣汰、轉型升級活動啓動早,效果也比較明顯。與此同時,政府通過去產能、去槓桿等多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積極推動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特別是以“破、立、降”爲重點,着力深化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圍繞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着力補齊制約市場競爭作用的制度短板,目前已取得積極效果。

綜上,支持我國經濟增長恢復的因素,無論在需求端還是供給端,都已基本形成。據此可以認爲,中國經濟增長恢復的態勢已基本確立,並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

基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目標,今年以來加強監管、規範金融秩序、規範地方政府融資行爲等工作力度加大。銀行表外資金業務收縮明顯,金融市場流動性下降較多,地方政府融資活動受影響較大。受流動性和資金不足的影響,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降幅較大,股市下滑明顯,部分企業融資困難,短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後,各方面抓緊落實會議的安排部署。在加強違規融資活動監管時,適時適度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加快補充流動性。對地方政府融資活動,也在按照堵後門、開正門的原則,積極改進和加快地方債發行工作。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積極適度的協調,流動性緊張問題正在得到緩解,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持條件增加,基礎設施投資趨穩苗頭顯現。

綜合以上分析,儘管面對一些新的風險和挑戰,但經過綜合施策,合理應對,在經濟基本面明顯改善的基礎上,中國完全有能力化解短期下行壓力,不斷加強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