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吊司機從室外來到室內,從窄小空間來到了寬敞舒適的遠程操控室裏,碼頭引進的自動化系統會自動規劃作業路徑,絕大部分工作由設備自動完成;橋吊司機只需面對屏幕,動動手,即可同時操作三四臺機器,讓碼頭上如“鋼鐵俠般”的軌道吊機,像夾娃娃一樣將巨大的集裝箱又準又穩地放下或抓起……

10月23日,廣州港務局舉辦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科技創新實踐培訓暨成果展示會。“京東亞洲一號無人倉的白色機器人實現了產品從入庫拆垛,容器更換再到揀選、包裝、出庫整個流程都是自動化運營。我們的技術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無人運作的倉庫。”會議上,廣州橋涵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相原餘美介紹。以科技驅動碼頭作業效率,智能機器人靈活的機械臂和自主規劃路線的能力可以實現集裝箱裝卸貨物的全自動化,預計2019年,公司將會在中國大力推廣帶有視覺系統的智能機器人來輔助海關的危險品運輸檢驗。

據介紹,廣州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聯網+”智慧港口工程已經在黃埔老港東門閘口落地了。“對傳統集裝箱閘口的改造升級了,黃埔老港東門閘口,是廣州鋼集團內首條採用單側箱識別方案解決老碼頭閘口場地受限等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據介紹,視頻流和AI深度學習的集裝箱智能閘口具有動態箱號的識別、多畫面結果校驗的功能。系統可以像人眼一樣對殘缺的字符進行加強識別,實現了車輛無感通行的自動化效果。其中,廣州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AI的深度學習,突破了傳統OCR箱號識別的技術瓶頸,僅僅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內,機器的識別率已經達到96.3%。

“以前,司機要在離地40多米的操作間工作,容易疲勞,喫飯、上洗手間都不方便。工作環境對年齡、視力等要求高,也導致招工難;經過自動化改造,用工條件放寬了,碼頭運營效率大大提升,員工工作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南沙港擁有優越區位發展條件,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中,後續將持續發力。順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爲南沙港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一個縮影,南沙集裝箱碼頭分公司介紹,南沙港引入半自動化設備大大提高了碼頭的工作效率。據廣州港務局副局長徐紅雨介紹:正在建設的南沙港口四期工程,計劃直接從無人駕駛自動導引車(AGV)升級爲智能行駛車新技術(IGV),採用平行佈置設計領跑全球碼頭,將成爲全球第一個水平運輸採用無人駕駛集卡(IGV)的全自動化碼頭,爭取2020年基本建成。

智能技術除了在陸地上的運用,在水路中同樣未來可期。廣州發展瑞華新能源電動船有限公司的電動船開闢出了一條內河環保之路。據悉,目前廣州發展瑞華新能源電動船有限公司已經實現了“氫能燃料電池+動力鋰電池+超級電容船舶”電動化技術到電動船產品的轉化,千噸級內河新能源電動船在船舶航行中全程不消耗燃油,碳、硫等廢氣污染物,PM2.5顆粒實現零排放,純電動動力系統驅動技術已經具備實用性和可行性,船舶實現零排放的夢想正在逐步駛入現實。

【記者】賓紅霞

【實習生】江凌風

【校對】吳荊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