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正是骑着共享单车出行的好时节。但是,首都人民尴尬地发现,共享单车正在越骑越贵。在小蓝车宣布涨价后,本周,摩拜单车宣布跟进涨价:1个小时的骑行此前用户需付费2元,新的计费规则执行后需付2.5元,和调价后的小蓝单车保持一致。

北京地区部分共享单车涨价,骑1个小时涨5毛钱,调价模式能否拯救行业下半场?

虽然目前涨价只限于北京,但是消费者普遍预估,“全面涨价,只是时间问题”。网友不明白的是:涨价的底气在哪儿?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不怕俺们就此离场,共享单车彻底翻篇儿吗?

目前,ofo表现淡定,有趣的是,网友倒是期待ofo涨价,因为“涨价就有钱给我退押金了”。 而早前,哈啰出行CEO杨磊表示,哈啰单车每台车运成本在9毛多,车均日收入超过1块钱,业务盈利,没有涨价动机。

被称为新时期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从炙手可热的“站在互联网风口的猪”到人人谈之色变的“创业黑洞”,不过短短三年多光景。

2015年5月第一辆无桩共享单车出现,引发各路资本疯狂追逐。共享单车繁华时,ofo和摩拜二者的融资节奏是,仅用八九个月的时间,完成E轮融资。在超百亿元资金加持下,ofo和摩拜拼命书写共享单车神话。小蓝单车、小鸣单车、哈啰单车等第二梯队的选手毫不畏惧,摩拳擦掌。

但是,在2017年7月,小鸣单车在广东通报破产,成为共享单车首个破产案例。随后,破产名单上增加卡拉单车、悟空单车、酷骑单车等名字。中消协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 70 家共享单车平台中有34 家倒闭。

北京地区部分共享单车涨价,骑1个小时涨5毛钱,调价模式能否拯救行业下半场?

这时,资本渐渐冷静,共享单车美好的故事被发现其中难掩很多败笔,比如,没有完整的商业模式,没有完整数据价值;没有入行门槛,投放量的迅速扩张,使得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激增;单车的高损坏率大大抬高了维修成本;激烈的价格战使得大额的补贴挤占了盈利空间……

资本不再犯二,城市容量天花板显现。繁华落尽,一地鸡毛。

媒体报道,过去三个月时间,微博网友@Jessica努力中的ofo退押金排号从1392万到1320万前进了72万,照这个速度,押金还要再等几年才能到手,而像她这样焦急等待的用户还有一千多万。

北京地区部分共享单车涨价,骑1个小时涨5毛钱,调价模式能否拯救行业下半场?

“摩拜单车”更名“美团单车”,走务实路线,陆续关停海外市场。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贡献亏损45.5亿元,占据了美团整体净亏损85.2亿的一半还多。

小蓝单车托管给滴滴。小蓝单车最大的法宝是“好骑”,但是,自己日子也不好过的滴滴,并没有意愿和财力供小蓝单车一直“烧钱”下去。

哈啰单车投身阿里,变身哈啰出行。去年12月底,哈啰官方确认完成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为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金额达几十亿人民币。今年2月,哈啰出行正式上线顺风车服务,未来共享单车在哈啰出行里所占权重变化未知。

有业内人士称,共享单车面临最大的难题是盈利,既然共享单车行业仍未探索出较好的盈利模式,涨价就是必然趋势,共享单车迎来“抢钱”的下半场。只是,处境尴尬的共享单车,还有下半场吗?

作者:任侠,非资深、想保鲜的媒体人。十年新闻生涯,喧嚣中默默写字的那一个,可能就是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