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昕身为汉将,为了不被当地人同化,不忘根本,他们就用劣质的红铜铸造了钱币,但是他们不知道大历的年号只用了十四年,唐代宗就去世了,但是他们仍旧在铜币上刻有大历十五年,大历十六年的字样,而中间他们两次冒死将消息传回长安,这个时候,唐朝的君臣才知道,他们并没有战死,他们仍旧苦苦的坚守着那唐朝的城池西域。一千三百年前,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的惊醒了盛世大唐的美梦,一瞬间,唐朝从四方臣服到内忧外患,此刻的吐蕃抓住机会连番进攻河西地区,唐朝名将郭子仪的侄子郭昕刚刚成年,他奉命巡抚安西,可是刚刚到任,朝廷就抽调了人马和将领回去平叛乱,把他扔在了安西留守,而陪伴他的只有一万名士兵。

义烈相感,贯于神明,各受方任,同奖王室。率辛李之将,用甘陈之谋,与羌骑校尉王后君长以下,自金城玉关,至于南北戊午,逾流沙,跨西海、蒲类,破白山,战争致命,出于万死。赖天之灵,以战则克,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棱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之力,则度隍逾陇,不复汉有矣。每有使至,说令忠等忧国勤王,诚彻骨髓,朝廷闻之,莫不酸鼻流泪,而况于朕心哉。遐想攸攸,耿叹何已。或恐凶丑狡谲,反复离闻,妄说国难,摇动人心,今所以疏其事实,一以相报。近有流落藩中十数年者至阙庭,知犬戎恶稔,上疑下阻,日就残灭。加之疾疫,灾及羊马,山谷填委。天亡之时,及酋奴自速其祸,诸蕃连衡,以助进取,力屈气衰,亡逃于苦寒之地。西北边患,荡然以清,至于九夷,南尽百越,玉帛来朝于魏阙,苞茅入贡于王祭。党项内附,回中大宁,天下郡国,一其教理,王畿征调,渐复平时。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钱币展厅里安静着摆放着几枚铜币,他直径2.3厘米,重量大约三克,制作粗陋,铜色混浊,面文旋读,上面隶书写着,大历元宝,书体朴实有力,这几枚铜币与其他铜币比较起来又皱又破,怎么看都像是私自铸造的假币!尤其是钱币上刻着大历十五年!

大历年号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只不过历史上的大历年号一共只有十四年,即公元766年到公元779年,但是这一枚钱币上所铸造的大历十五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假钱制造的也太没有水平了吧!如果是假钱,为什么会摆放在钱币展厅里呢?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原来,这背后有一段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铁血君王与白发老兵!

一千三百年前,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的惊醒了盛世大唐的美梦,一瞬间,唐朝从四方臣服到内忧外患,此刻的吐蕃抓住机会连番进攻河西地区,唐朝名将郭子仪的侄子郭昕刚刚成年,他奉命巡抚安西,可是刚刚到任,朝廷就抽调了人马和将领回去平叛乱,把他扔在了安西留守,而陪伴他的只有一万名士兵!

留守下的郭昕还在想人少就少点吧,以一当十凭借着他叔父郭子仪的名声以及真传,一股豪气油然而生,大丈夫自当建功立业,闯出威名,可是现实中狠狠的给他上了一课,雄壮的吐蕃族很快的将河西地区攻陷,西域成了一座孤岛,消息断绝,四面楚歌,所有的人都认为郭昕以及那一万的将士战死沙场,可是郭昕真的奇迹般的坚守了下来,而且这一坚守就是几十年!

郭昕身为汉将,为了不被当地人同化,不忘根本,他们就用劣质的红铜铸造了钱币,但是他们不知道大历的年号只用了十四年,唐代宗就去世了,但是他们仍旧在铜币上刻有大历十五年,大历十六年的字样,而中间他们两次冒死将消息传回长安,这个时候,唐朝的君臣才知道,他们并没有战死,他们仍旧苦苦的坚守着那唐朝的城池西域!与吐蕃大大小小百十余战,仍旧舍生取义的死守大唐的疆土与荣耀,满朝文物听闻之后无不感激的痛苦流泪,前后两代皇帝下诏嘉奖他们!

诏书上说,吐蕃人一直在欺骗他们,说安西早已失守,怪不得他们总想和我们重新划分边境线,对我们更是反复的离间,原来还有我大唐的将臣坚守于此!安西士兵破格提升七级,从将军到士兵一时荣耀至极!

随着时光的流转,大唐的气运逐渐的衰弱,根本无力将郭昕等一干老兵接回,当年热血沸腾的少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一万的老兵,战死的战死,老去的老去,大唐雄风不再当年!剩下的就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以及几千名白发苍苍的老兵!

公元808年初冬的某个夜晚,吐蕃的十万虎狼之师,夜袭安西,唐朝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武威郡侯郭昕将军和他的白发老兵,大开城门,迎敌亮剑,浴血奋战,直到全军覆没!

后世把他称为“铁血郡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