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採訪左小祖咒,我問他成功意味着什麼。他悠悠地說:“成功,意味着時間屬於自己”。

這一點,在杜國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同樣是成功人士,老杜受到的關注和評價從來都是不公正的,因爲在人們心裏成功有三六九等——大衆的成功比小衆的成功厲害,艱難的成功比輕鬆的成功厲害,十年磨一劍的成功比十年磨很多把劍的成功厲害。作爲一個連續成功的創業者,杜國楹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先後創造了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這些家喻戶曉的財富神話,相對於英雄式孤注一擲的企業家,他顯然更像是一個精明的投機主義者。

最近5年,老杜全情投入的項目是小罐茶,我問他小罐茶會是你的最後一站嗎?他說前面所有的積累都因爲這一刻有了意義,茶一定是我的最後一站。

在採訪老杜之前,我的好奇跟大家一樣多,這樣一個每一步都能“賭”對的精明商人,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除了賺錢之外,他還有什麼別的追求?他有夢想嗎?

畢竟是老師出身,杜國楹的思路極其清楚,用詞也非常準確,四十幾分鍾就回答了我的所有問題,並且,徹底顛覆了我的預期。

▲ 攝影:劉嘉南

/過山車/

1998年,央視每天都在輪播一個MTV,是劉歡的《從頭再來》。

那一年夏天,法國人在自己家門口捧走了大力神杯,已經辭職下海3年的杜國楹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創業。當時的他不會知道他的背背佳終將成爲中國人時代記憶的一部分,更不會知道他能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賺到一個億。

在組成這個傳奇財富故事的所有部分中,我最好奇的是老杜把這一個億花到哪了?

“掙的第一桶金...應該說不只是第一桶金,從我創業開始到今天,幾乎沒多買過一套房,除非自己住,除了賣公司得到以外沒炒過一分錢股票,我掙的所有的錢全投到項目上去了。”老杜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流露出一絲顯擺的意味,極盡平實,彷彿在說鄰居家發生的一件尋常事。

這個答案如此純粹,純粹到不真實。

我追問老杜,你是怎麼做到的?這種自律是天生的嗎?

他說:“這點我從頭到尾都比較堅持,我覺得我們必須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去賺錢,無關的東西儘量不參與,因爲太多的誘惑,你去掙了那個錢之後,發現這個事情可以投入更少的精力,得到更多,從人生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好事。”

老杜喝口茶繼續說:“所以90年代,那個時候(我)就跟我朋友講,有人炒股,他們可能就是(能)喫這碗飯了,他們掙多少錢,我們不想,同樣的我們賺多少,他也不用想,就是不同的道路。說到底,因爲主觀上有熱愛,所以外圍這些干擾,對我的影響並不是太大。”

當然,所有語重心長的道理背後,都必然伴隨着不堪回首的慘痛經歷。

背背佳的成功一度讓25歲的杜老闆頭腦發脹,接下來的兩年裏他開始佈局上下游產業,忽略了市場的風向,於是命運出手給這個膨脹的年輕人重重一擊。

“我從95年拿了150塊錢的工資下海,到一年半打工賺了人生第一個49萬獎金,到一把砸進去,第一次做成背背佳,到98年年底一年半時間賺到了人生第一個億,然後又用了兩年時間,把它賠完,還負下四千多萬的外債,再到第二次創業做‘好記星’然後一年的時間把所有的外債還完,事實上我大概在8年的時間,坐了一個大過山車,上去,下來,貌似在那個時代上的很高,但是下也下到了海底,敗得足夠徹底,事實上這個閉環的過程,對我人生影響特別大。”老杜一口氣對自己創業經歷的上半場做了一個總結。

看明白了嗎,爲什麼你說不出大道理,因爲你沒坐過過山車啊,迪斯尼的不算。

反過來說,當我們在羨慕一些說得出大道理的人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能否一併承受痛苦的領悟附贈的全套大保健?

▲ 攝影:劉嘉南

/記事本/

2010年1月27日,iPad誕生。大洋對岸,喬布斯的鐵粉杜國楹百感交集。

除了看到劃時代產品的興奮和激動之外,老杜心裏清楚,自己努力準備了一年多,剛剛上市不久的新項目“E人E本”完了。

如果說第一個項目是爲了賺錢,第二個項目是爲了還債,第三個項目對於老杜的意義則截然不同。

“那時候沒有3G,沒有安卓,沒有移動互聯網,更沒有iPad,我想做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爲我是一個記事本的超級用戶,每個月可能會用到兩三個本子,並且都是大本子,寫的東西特別多,我每次搬家的時候,好幾箱本子跟着我一起走。我就想能不能做一個本子,可以用一輩子,把日期/關鍵信息輸進去,數據可以隨時調出來,它無論是在本地存儲,還是在雲端存儲,我就想做一個一輩子寫不完的記事本。這裏頭最核心的技術是原筆跡書寫,就是我們如何把紙質的、物理的書寫體驗,轉移到一個數字化設備上來。整個這個東西前期經過一年多的研發,我們應該說還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杜總說起自己的第一次圓夢經歷,臉上透出興奮。

“但是我們上市的時候,3G開通了,安卓來了,剛賣三個月iPad發佈了,整個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都覺得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終端,不需要本子。顯然一個移動互聯網終端對人的慾望的滿足比一個數字記事本性感太多了,所以最後我們被迫把策略調整爲一個商務的Pad(平板電腦)。隨着時間的推移,手機的屏幕越變越大,筆記本越變越輕越變越小,這個(Pad)的(市場)空間也擠的越來越小。”聽到這我特別想給杜總點支菸,真實人生的故事果然遠比想象更精彩。

我們都以爲那些接二連三的成功是比蜜還甜的,只有當事人才知道那些蜜糖入口之後是怎樣的苦。我猜直到很多年以後,第五次創業的老杜終於找到“茶”這個同時滿足成就感與使命感的終極創業命題時,他才真正開始嚐到苦味散盡之後淡淡的回甘。

▲ 供稿:混沌大學創業營

/單人牀/

有很多身在中國的人是按照美國作息時間活着的。

我記得崔健跟我聊起他的作息,說自己的生活非常有規律,基本上都是中午以後起牀,然後通宵想事情搞創作,起牀以後喫飯跑步游泳。他說藝術家得先讓自己舒服了才能好好創作,我覺得很有道理。

老杜的作息時間之狂野,是他這個年紀的創業者裏罕見的,他每天下午1點起牀,工作到早上6點天亮了回家睡覺,如此循環往復,這種狀態到今天保持了15年。有的時候早上還有會議,他只能睡2、3個小時,所以他的辦公室裏都會備一張單人牀,連軸轉對他來說不是什麼新鮮事。

政治經濟學課本里寫共產主義社會勞動成爲人們的第一需要,當時我是不信的,見了老杜之後我覺得也不是沒可能。這樣一個早就衣食無憂的人,沒有其它愛好,只愛工作,工作裏面真的有這麼大魅力嗎?是的。

作爲一個也曾經瘋狂地全情投入工作很多年的人,我覺得工作帶來的沉迷與樂趣和打遊戲是一樣的,主線任務挑戰重重,又不停地冒出各種支線,解鎖新技能之後會帶來新的感受,你以爲終於通關了,後面層出不窮的DLC正向你招手…我們以爲我們長大了,其實只是變老了,會吸引我們的東西本質上可能在一開始就已決定,一百年不變。

然而我還是會好奇,在經歷了這麼多曲折之後,天賦異稟的杜老闆爲什麼甘心止步於茶?

老杜說了長長一段話回答我,這段話讓我起了雞皮疙瘩——

“我們最早進入茶行業的時候,是覺得這裏頭有一個做品牌的機會,實際上看得還是比較窄的。當我們深入這個行業,做了三年的基礎調研,消化了整個行業的知識之後,我們發現了一個偉大的使命,中國茶要重新走向世界,靠誰?靠老茶人?我們覺得很渺茫。靠不喝茶的年輕人?讓他們重新來理解中國茶,還需要太長的時間。我覺得我們這個年齡,我們這段經歷,可能真的是承前啓後的一代,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決心,有夢想,有資源,讓中國茶葉真的重新走向世界。不單單是做好國內市場的問題,茶行業有一句話叫‘國盛茶興’。實際上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當中,任何一個繁榮的朝代,茶葉市場都會繁榮,爲什麼?因爲‘柴米油鹽醬醋茶’,它在剛需裏頭是最後一個,喫不飽肚子的時候,是喝不起茶的。當物質充分豐腴的時候,茶這樣一個相對不那麼剛需的東西,會變得繁榮起來,它有它的歷史規律。所以說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今天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和機遇。我們說奢侈品哪裏最強?歐洲,對不對,它的背後是過去幾百年的繁榮歷史;科技,最牛的顯然在美國,對吧。那中國有什麼呢?茶葉,我覺得至少是非常好的選項之一。從一個偉大的商機到一個偉大的使命,這是我們在做茶的過程當中,四年的時間裏漸漸堅定的一個信念。”

說實話,這段話寫下來的感染力,不及我親耳聽到時的萬分之一。我願意選擇相信,是因爲我不信一個投機主義者會爲自己的投機付出如此大的熱忱和代價。

時至今日,杜國楹爲了做茶已經研究了六年,我問他,六年時間你覺得你入門了嗎?他說,剛入門,但也僅僅是入門——

“我們花了六年時間才把茶葉的基本真相看清楚,所以(知道)改變這一切,需要比較大的動作,比較長的時間。因爲在中國人眼裏傳統的東西,尤其茶這樣一個具有文化屬性的商品,很多東西還是比較根深蒂固的,我們必須通過實踐、創新的產品,慢慢的去影響消費者,逐步去改變這一切。他們問我對這個產業有什麼夢想?我說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過去了50年100年之後,回過頭來看今天的時候,會發現小罐茶是中國茶業市場的一個里程碑,對推動中國茶的現代化進程具有里程碑意義,也許在我們有生之年不能完全實現(中國茶的現代化),但這是我們的夢想。”

不得不說,中年人談夢想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浪漫的背後是北京清晨6點的太陽和辦公室裏孤獨的單人牀。更浪漫的是,在我問到老杜他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感都是從哪來的時候,他的答案特別簡單:愛。我說是大愛嗎,他說是,對用戶,對行業,對民族的。

我信。 (作者:蔡萌,知名廣告創意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