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对于前面三位帝王,小说演义,评书戏曲都经常说到这些人,大家也都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感觉与前面几个相比差的远。

提起赵匡胤,脑海里蹦出的无非是三个印象,一是陈桥兵变,抢了孤儿寡妇的江山;二是杯酒释兵权,仁德之君;三是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开拓疆土有限!

我们先不说这些印象里的事情是真是假,单单看看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从百姓当上皇帝的!

赵匡胤祖上都在唐朝五代为官,父亲赵弘殷年轻时武艺高强,投靠了李存勖,由于作战勇猛,李存勖非常喜欢他,提升他到了禁军之中当领导,并且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一直在禁军中当长官,所以赵匡胤也算是官二代。赵匡胤在后汉时脱离了家庭,投身郭威的军中,并且结识了郭威的养子柴荣,一直到柴荣即位,赵匡胤才算是出人头地。

柴荣刚刚即位,就与北汉契丹发生了高平之战,这场战役是五代中最重要的战役,赵匡胤此战作战勇猛,一马当先,烧毁了敌人的城门,自己也身中流矢,随即后周大胜,这次胜利也是中原王朝第一次打败契丹。战争结束之后,赵匡胤被拜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第二次出征,是随着柴荣攻打淮南,赵匡胤为先锋大将。首战就将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斩首,大败敌军;进军到清流关,又亲自在阵前活捉敌人两员大将;后来又在六合将李景达打败,斩首万余级。战争结束后,拜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次年,继续攻打寿春,赵匡胤仍然当先锋官,当时南唐的营寨难以攻下,赵匡胤率亲兵亲自破营,继而攻下泗州,楚州,把淮南地区收入了后周的版图。

南唐还因为赵匡胤太勇猛而心生畏惧,使用离间计想离间他和柴荣,但是计策没有成功。

后来柴荣因为“点检做天子”的纸条,罢免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官职,转而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谁曾想,这一句谶语竟然应验在赵匡胤的身上!

柴荣死后,赵匡胤借着北御契丹的机会,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抢了柴家的天下,建立了大宋。

后来赵匡胤采用了赵普先南后北的战略思想,平定了后蜀,吴越、南平、南唐,基本统一了汉人常活动的区域,他死后,太宗赵光义平定了北汉,自此结束了唐末五代70多年的乱世,唯独燕云十六州是他一生的遗憾,也是宋朝的遗憾,不过罪过不能归在赵匡胤的头上,燕云十六州是石敬瑭送出去的,而石敬瑭并不是汉人,连骂他汉奸的机会都没有,何况那时的辽国,金国,蒙古,多么强大,并不是有志向就能统一的。

即使今天,我们如此强大的情况下,还对蒙古的失去无可奈何,又怎么能怪千年之前的赵匡胤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