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篇文字:

不久前,我收到一封信。

信中寫道:“我獲得政府勳章,大家都來祝賀,屋子裏一片歡樂。而我那12歲,上五年級的兒子,離家出走了。這些日子對我來說簡直太可怕了,我反覆思量我做過的事情,終於得出結論:兒子沒錯,是我錯了。我不瞭解他的心事,我唯一的功勞好像就是生下了他。我沒有讓他享受過一點童年的歡樂。只要他在學校有點什麼過錯,我就狠狠打他,兒子因此恨我。瞧,現在我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勳章,榮譽……但是,如果最重要的東西丟失了,這些對我來說還有什麼意義呢?”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名教育家。

我好久沒有參加朋友聚會了。

我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時間給了我的寫作和孩子。

一位同學看我,整天陪孩子,就說,你已經沒有自己的人生了。

這倒也是,我承認。

他又說:我對孩子會盡最大努力,但是,我也要享受自己的人生。

話雖如此,那麼,他對孩子盡最大努力的時間從哪裏來呢?

一個人真正投入一件事就會懂得,要想做成一件事,需要海量的時間。

陪孩子教育孩子,也是如此,需要巨大的耐心與時間。

相比而言,教育孩子,甚至比工作更難見成效。

我不是鼓吹自己怎麼樣,我在教育孩子上也談不上多大成效,對於孩子,對於養育這份責任,我只是盡力而已,拼盡我的全力。

我那位同學,也是自欺欺人的。

一日,接孩子時,我碰見了他的妻子。

他妻子說:孩子從七八十名掉到二百多名了,這可咋整?他整天也不管孩子。

那樣的名次,已很難升入重點高中了。

很多人表示,自己對孩子是放養的。

但,我不以爲然。

那不過是懶惰和享樂心理在作怪罷了。

誰不知道玩舒服。

農村滿大街跑的,都是放養的,最後,能夠出息的有幾個。

放養,也能出息,只是概率很低。

我表哥的孩子就是放養的,我表哥兩口子整天就知道打麻將,不管孩子的學習。

最終,孩子考入職業高中。

所謂的放養,其實是在逃避。

也有放養的,看孩子成績不行,讓我幫着一起帶孩子。

或許,他們自始至終不知道帶孩子的辛苦,否則,這麼能提出這樣的要求呢?

我很是不能理解!

魯迅在1931年4月15日致李秉中信中言:生今之世,而多孩子,誠爲累墜之事,然生產之費,問題尚輕,大者乃在將來之教育,國無常經,個人更無所措手,我本以絕後顧之憂爲目的,而偶失注意,遂有嬰兒,念其將來,亦常惆悵,然而事已如此,亦無奈何,長吉詩云:己生須己養,荷擔出門去,只得加倍服勞,爲孺子牛耳,尚何言哉。

魯迅尚且言“只得加倍服勞,爲孺子牛耳”,對孩子的教育手足無措呢?

我輩豈能直接放養了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