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感官協同效應”,是心理學上一個著名的理論,指參與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信息就越豐富,所學的知識也就越紮實。也就是說,多種感覺器官一齊上陣參與記憶,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能夠提高感知的效果。這實際上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平時,很多父母可能不喜歡讓孩子做題的時候發出聲音,或者在唸書的時候用手指着讀,他們覺得孩子嘴裏絮絮叨叨地會影響做題的速度,或者覺得孩子會因此而降低效率。

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孩子不管是看書,還是做題,如果能將口、眼、手同時用上,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並能達到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因爲他們將自己所有的感官都放在了題目上、書本上。所以,如果父母能夠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特意告訴他手、耳、眼、口並用的好處,並鼓勵他這樣做,那麼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雯雯上二年級了,她學習很用功,每天回家之後都會先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好,然後抱着語文課本讀一會兒,她很喜歡讀課本里的課文和古詩,有時還會提前把簡單的古詩背下來。不過,雯雯有一個習慣就是在讀課文的時候,喜歡用小手指着讀,指到哪一行就讀到哪一行,非常準確。

後來,媽媽發現了雯雯的這個習慣,就問她爲什麼要這樣做,雯雯回答說:“這樣看得更準。”媽媽卻說:“哪有人是用手指着讀的?這樣讀得慢。你還是不要指了吧。還有,記得媽媽教你的要淑女一些嗎?淑女讀書是不出聲音的。等你到課堂上,老師讓你出聲讀的時候,你再出聲讀。”雯雯是個很乖的孩子,立刻就照媽媽說的做了。

但是,她卻不如以前精力集中了,不光讀書的時候總是串行,還老想着放下書去做別的事情。再後來,如果不是老師佈置的作業,雯雯乾脆不再讀書了。單純用眼睛看、在心裏默唸,這樣的效率當然比不上大聲讀出來,最終的記憶效果也是後者更好。很多父母像雯雯的媽媽一樣,沒有領悟到感官協同並用帶來的好處,所以誤導了孩子,這是很可惜的。你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