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翀講到,從保險產品的角度看,新規的頒佈無疑爲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開啓了新篇章,用平安健康董事長楊錚先生的解讀來舉例,“重疾險是目前健康險市場的主力,保費佔比超65%,健康險產品結構有改進空間。在具體談到大數據如何應用於健康險風控時,陳玉成說,“在未來,如果行業數據能夠實現真正共享,以大數據爲業務基礎來源,將整個保險流程裏面的風控因子都切入到場景去,這對產品開發、賠付以及營運,都能起到降低成本,合理控制費用的作用。


保觀 | 聚焦保險創新

保觀沙龍:健康險新規對保險行業的影響


導語

隨着我國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的不斷提升,保險業也從粗狂的發展形式轉向精細化的發展形式,作爲國內增長速度最快的險種,健康險也正處於狂烈的發展熱潮中。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前十月,健康險保費達到了6141億元,已超去年全年數據。前人保健康總裁宋福興更是預測,2020年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可突破1萬億人民幣(約1500億美元),將持續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長,形成與財產險、壽險三足鼎立之勢。


就在今年的1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了新版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這是監管層時隔13年之後第一次更新了健康險監管細則。


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新規,也爲大家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保觀於12月6日在上海舉辦了一場以“健康險餐廳” 爲主題的線下沙龍活動,與行業內人士共同聚焦新規對未來行業的影響。


保觀CEO張翀主持了本次沙龍主題討論,棧略數據保險產品經理陳玉成、衆託幫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龍格、i雲保創始合夥人邸辛、曲速資本資深分析師慄文琦參與了此次討論。


以下內容即根據與會嘉賓現場發言內容整理。


Part.1

領導們的新規解讀筆記


保觀沙龍:健康險新規對保險行業的影響

活動伊始,保觀CEO張翀爲大家歸納了五位來自保險公司高層領導對健康險的解讀。這五位高層分別是平安健康董事長楊錚先生、人保健康總裁華山先生、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先生、太保安聯健康董事長孫培堅先生,以及泰康人壽副總裁黃新平先生。


張翀講到,從保險產品的角度看,新規的頒佈無疑爲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開啓了新篇章,用平安健康董事長楊錚先生的解讀來舉例,“重疾險是目前健康險市場的主力,保費佔比超65%,健康險產品結構有改進空間;長期醫療險費率可調整,有利於長期醫療險產品的開發和推廣,能推動產品多元化發展。”


從保險公司經營角度來看,張翀直言,新規其實爲保險機構探索健康企業指明瞭一個非常明確的路徑,用國壽副總裁詹忠先生的話來總結,就是一個“9字方針”:控風險、降價格和提保障。


值得關注的是,新規還涉及到兩個比較新的角度,一個是科技賦能,另一個則是健康管理。張翀認爲,大數據風控和健康管理都是健康險行業的重要賽道,“大數據風控是一項非常具體的技術,我把它抽象成科技賦能,我認爲健康管理、科技賦能都是能夠推動產品創新,從而推動健康險行業的發酵。”


Part.2

新規下,大數據在健康險風控下的應用


保觀沙龍:健康險新規對保險行業的影響


作爲本次活動的邀請嘉賓,棧略數據保險產品經理陳玉成以“新規下,大數據在健康險風控下的應用”爲題,與大家展開了充分交流。


陳玉成說到,從棧略數據的角度來看,新規的頒佈對保險科技公司的影響主要有五個:


第一,“除家族遺傳病史之外,保險公司不得基於被保險人其他遺傳信息、基因檢測資料進行區別定價”,新規對基因檢測的應用場景做了一個明確的限制,像定價、覈保等業務,在未來可能需要謹慎一些;


第二,新規明確了長期醫療保險產品的費率調整觸發條件;


第三,新規“鼓勵保險公司對健康保險進行創新”,在針對新藥品、新醫療器械,還有新的治療方法等項目上,保險科技公司可以去做更多的一些嘗試;


第四,新規“鼓勵保險公司採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理賠仍然是行業的一大痛點所在,如果把大數據融入理賠,可以極大簡化理賠流程,縮短理賠時效,甚至用戶的服務體驗也能得到提高;


第五,“健康管理和保險產品的融合創新”,本次新規是拿了一整個章節對健康管理進行了描述和要求,相信在日後,健康管理會是健康險公司的一個重頭業務。


在具體談到大數據如何應用於健康險風控時,陳玉成說,“在未來,如果行業數據能夠實現真正共享,以大數據爲業務基礎來源,將整個保險流程裏面的風控因子都切入到場景去,這對產品開發、賠付以及營運,都能起到降低成本,合理控制費用的作用。”


Part.3

新醫改背景下,

健康險新規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保觀沙龍:健康險新規對保險行業的影響

從最近的熱點新聞“醫保代表靈魂砍價”談及中國新醫改,來自衆託幫的聯合創始人龍格先生以幽默的話語,同在場的朋友們探討了“新醫改背景下,健康險新規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這個話題。

龍格先生在活動中不僅爲大家分享了諸多新鮮觀點,還講述了不少自身經歷的精彩故事,將現場氣氛屢次推向高潮。

在談到當前健康險現狀時,龍格先生指出了人身保險產品目前面臨的的四個主要問題:


一是60歲以上老年人、既往症患者等特定人羣及長期護理等特定領域產品缺乏。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注老年人的保險產品供給問題,下一步銀保監會要把大力發展醫養保險作爲重要任務,推出創新產品,爭取政府在稅收方面給予支持。

二是產品數量多,但整體質量不高。同質化嚴重,產品開發缺乏針對性,與市場需求脫節,特定人羣、特定領域保險產品供給不足,真正滿足社會需求的有效創新產品不多;條款嚴謹性不夠,照搬照抄問題突出;集中度高,大部分公司主要產品均集中在幾款主銷產品上。

三是產品定價不科學。保險責任設計不合理,定價過於隨意、缺乏依據。

四是產品開發銷售亂象叢生。利益演示虛高,銷售誤導問題突出;變相延長等待期、約定過多除外責任;通過產品頻繁迭代升級來炒新、炒停;“開門紅”、“業務競賽”等運動式銷售方式普遍存在,依靠產品炒作、高額激勵來推動產品銷售。”


說到新規發佈,龍格先生也指出,在新規下,商業健康險迎來機遇的七大方向:產品開發,覈保理賠,風險管理,產業協同,市場教育,健康管理和客戶體驗


Part.4

健康險,暢想2020

在最後的圓桌討論環節,保觀以“健康險,暢想2020”爲主題,邀請了以上發言嘉賓,另外還特別邀請了i雲保創始合夥人邸辛先生和專注於互聯網保險創投的VC曲速資本資深分析師慄文琦老師,一起參與了此次圓桌討論環節。


保觀沙龍:健康險新規對保險行業的影響

*從左至右依次爲慄文琦、陳玉成、龍格、邸辛、張翀


國內的健康險增長空間到底會有多大?

邸辛:

這個問題其實蠻大的。對於健康險這幾年的增長,我個人認爲,它實際上是既有增量又有存量,本質是來源於社保的溢出效應。隨着人口老齡化,社保對於整個社會健康需求的滿足,缺口是越來越大。從增量的角度來講,這其實是人口的一個結構影響,社會一方面在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又承受着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人均的實際健康支出和潛在健康支出的人羣都在擴大。所以這一塊是我認爲這幾年健康險大幅度增加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百萬醫療險的崛起,百萬醫療險對於普通老百姓的保險購買的意識培養和教育,其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龍格:

在未來的發展中,健康險會有飛速的發展速度,其中重大疾病的發展會更快。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不管是從數量還是從金額,健康險增速的數據實際上沒有辦法預測,但是它肯定是中國保險行業中所有險種類別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其他險種的兩倍、三倍甚至十倍。


陳玉成:

從數據來看,2014年到2018年,近四年的複合增長率基本上在30%左右。隨着國民意識的增強,不管是渠道也好,保險公司也好,甚至說一些媒體機構等等,通過對用戶進行的保險教育,大家對保險的重視程度也是越來越高,健康險市場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慄文琦:

從體量來說,我覺得健康險的市場規模達到萬億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懸念,只是說我們將在什麼時間點到了這個數據。我個人來看,未來三年之內應該能到萬億規模。再放長遠點看,我們怎麼去把握存量?從這個問題出發,資本同保險從業人員相比,看問題的角度會有些不一樣。


首先從產品上來說的話,設計仍需精簡。以相互寶爲例,相互寶用戶量增長的很快,除去支付寶自身流量的關係,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它的形態很簡單,用戶容易理解和接受,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未來產品設計的一個趨勢。


其次,收入相對較好的保險客戶人羣需求是存在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收入較低的用戶沒有保險需求。下沉市場極具有成長空間。最後是要如何去設計場景,去做獲客,把用戶的需求真的激發出來。用戶的需求不是一時的,你要用耐心去等待。


2030年的時候,健康險是否會成爲中國國內保費規模第一大的險種?

邸辛:

從我們i雲保今年的保費成長情況來看的話,醫療和健康領域的增長確實很快,但是從下半年來看,我們增長最快的是年金險,這個是事實。壽險是一直保持一個較低的比例,這也是個事實。


現在國家整個大的趨勢是保險姓保,所以我們整個行業的發展和過去的30年是不太一樣。我們要發展一個市場,一定要去看你的入口成本,而不是簡單去看數據,覺得說這個東西賠得多了,所以它是很好的保險。其實不是。你要看的是它是否能夠讓老百姓真正得到保障,這是最根本的。


陳玉成: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的話,不論是終身壽險也好還是年金險也好,它可能起到作用是品質養老,如果說要有財富傳承這類的作用,保費會更高,幾十萬甚至更高都會出現。但是從“健康中國”的角度來看的話,主要解決的是大部分民衆的健康問題。未來的一個理想狀態是,用戶能夠從購買健康險的同時享受到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服務,然後再去解決財富、品質、養老等等其他的問題。健康爲首。


就新規而言,它已經從12月1號開始正式實施了,新規對銷售方面,對保險公司的“開門紅”會有哪些短期的影響?

邸辛:

“開門紅”大家都知道是將目標保費爲導向的,這個問題其實是比較直接的,的確是這樣。做i雲保的一個初衷其實是來源於與客戶的溝通過程,我們發現老百姓想要的產品是保費讓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而不是加許多捆綁條件。這一點與健康險新規的最大結合點就在於想把一個入口型的產品和百姓實在的需求掛在一起。第二個是爲了讓更多的人願意接觸這個產品,我們找到體檢這樣的入口,接入善診這類的平臺,並且加入了特需,這個產品逐漸從簡單的入口增加了一些附加責任,老百姓選擇面也隨之變大。


所以健康險的新規的管理辦法當中有一個亮點我個人是非常看重的,就是健康服務在保費當中的佔比去提升,從12%直接提到了20%,就意味着我們可以把更多和老百姓相關的服務可以直接報在產品裏面,對於我們現在現存的這些存量客戶,去提高它的保障體制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向特定人羣推薦能夠買的保險,比如有三高的就給他推薦防癌險。一個入口型的產品,它就像一棵樹一樣,能夠延展着用戶的需求,慢慢的把整個市場帶動起來,甚至能帶動整個健康服務管理。


所以我希望未來我們和更多的數據公司談的是如何能夠做精準的定價,然後由我們這邊做精準營銷,把更多的普及面把更多的保險帶給更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