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星际探索》确实具有成为一部好片的潜质,但它错失了这个机会,缺少其他科幻片所具有那种独特魅力,意图包揽科幻主题下的所有社会标签,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功亏一篑,这样的影片,既不是传统的先锋影片,也不是常规的动作影片,所以导致它的定位也异常尴尬,他好像为一些情感和生存的探索方式打开了一扇门,但是门里面有什么,我们不清楚,电影也没有讲述,他只是打开了这扇门,但并没有进去。当一个个体被扔在了这种大环境下,存在于角色内部的关系没了,人的意义和价值也随之消失的,它所展现的只是一种状态,《星际探索》中也是如此,当父亲和儿子一同飞到浩瀚的太空中时,父子间的情感被强化,因为除此之外的一切在这种真空环境下都毫无意义,唯有眼前的情感是真切存在,这种情感,就是生存的状态。

这可能是今年最平淡的科幻片了。

说它平淡,实在是因为影片的节奏太过缓慢,故事情节又过于冗长,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观感,它不像《流浪地球》、《上海堡垒》一样,把核心放在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守护和对抗)上,而是更多的传达、展现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被三种元素制约,分别是时间、空间,以及人的情感。

先来说说空间。

回想一下《银翼杀手》讲了什么?赛博朋克、废土文化、神秘主义...诸如此类,这些形式或风格主导了电影文本的语境,通过去塑造外在世界来完成人与世界间的交互,《攻壳机动队》也是如此,先锋影片的主旨在于创造世界,设计世界,并试图揭开这种主观意象背后潜在的逻辑谜团,在这类影片中,世界和人是一体的,都是属于导演的,是主观化的私有产物。

但《星际探索》不同,表面上看起来它像是一部类似《2001太空漫游》那样,对未来有着巧妙的沉思和探索,但实际上呢,他只是在风格上与后者相似,在故事编排和情感设计上,都加入了一些自己的东西。

比如在处理代际关系的时候,它讲到了主角罗伊和父亲那种若即若离的情感联系;在讲述人类危机的时候,它特意借着罗伊的内心独白道出世界的破碎,并进一步展现了破碎世界下破碎的人性;为了表现人的渺小和无助,它又将角色放置于太空中,强化那种无助感和孤独感,电影的多个段落里,这样的情节设置都有出现,有的是描述关系,有的展现情感,还有的,则只是凸显角色而已。

这些处理有用吗?有用,至少在很大一部分科幻片里,我们是不会去用科幻来讲科幻,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科幻片,它的内核永远是普世的,柔软的,因此,越普世化的情节处理,就越能引起观众共鸣。

这里,时间和情感是最好的工具。

《星际穿越》讲的什么?墨菲定律?空间翘曲?虫洞?不不不,都不是,它的核心是情感,是父女间的亲情,是科学家间的爱情,是人对整个生命时长的归属情感。

《超时空接触》、《降临》讲的什么?外星生命体?外来侵略?也不是,其实还是说的情感,只不过这种情感,超越了维度,让过去和现在亦或是将来的人与人直接对话,情感超出时间的单一维度,实现了灵魂对话,科幻片也因此显得细腻而动人。

所以,虽然我们老觉得科幻片传达的是一种冰冷的触感,但实际上,它要比任何类型都更贴近于这片哺育我们的土地,而我在开头提到的那种状态,实际上,即是生存的状态,因为更靠近大地,距离生命更近,因此,它也更敏感,更独特。

2013年的电影《地心引力》,绝对是表现生存状态最有力的作品之一,短短91分钟的电影,生动的刻画出了人的孤寂感和无力感,尤其是身处于宇宙真空环境下,当一切都无法控制,一切都不能被掌握在手中的时候,你的生命不再与任何事物相关联,她只属于你自己。

这样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把身处深层社会中的角色和身处独立空间中的角色对比,你会发现,社会环境会给予角色一个清晰的定位,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又与部分角色互有关联,形成关系网,而这种关系网,在独立空间中是缺失的,在这种空间中,你只有你自己,而且只是自己,除了你以外,你无法成为任何人。

当一个个体被扔在了这种大环境下,存在于角色内部的关系没了,人的意义和价值也随之消失的,它所展现的只是一种状态,《星际探索》中也是如此,当父亲和儿子一同飞到浩瀚的太空中时,父子间的情感被强化,因为除此之外的一切在这种真空环境下都毫无意义,唯有眼前的情感是真切存在,这种情感,就是生存的状态。

《地心引力》展现生存状态, 并且只展现和探索了这种状态,所以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它完整且完美的叙说了关于生存的个体精神史诗,虽然故事短,情节简单,但仿若浑然天成,有自己的意识,有思考,有质感,并把这种风格贯穿首尾,所以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就是因为这种整体的高度一致性。

但《星际探索》在这方面就差了很多。

表面上看这部电影,该有的都有了,前面我们提到科幻片的内核的时候提到,科幻只是类型的外衣,内核是更柔软的东西,在《星际探索》里,确实内核变柔软了,月球暗面前的追逐战,讲人性,寥寥几笔,但足够了;太空探索,寻父旅程,讲生命探索,也不错;父子重逢,讲情感,一场太空上的生离死别,要来的比上千次离别有力得多......说起来好像都讲到了,但看完电影之后,却总是觉得缺一些东西,但要我清晰地说出缺什么东西,一时还不知道该怎么说。

毕竟科幻片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那种商业类型片,显然它更复杂。

它可以是探索性的,也可以是反思性的,有时候,它还可以具有某种现实色彩。

前几年的《火星救援》,马特达蒙去火星种土豆,最后上演太空接力,头一回不讲情感了,有了一股子“科幻现实主义”的意思,更科学,更生动,也更现实了,内核也由情感,变成了生存。因此也表明科幻大片同样也可以拍出科普味来,只要你知道怎么讲,怎么拍,怎么演就行了。

电影就是故事抛给创作者的一个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用怎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都会决定了这个故事将会以什么样的形态与观众见面,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讲好这个故事。

前面我们举例了《星际探索》所涉及到的几个片段,可以看到这部片子确实没有什么地方有太大的缺点,甚至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它描绘了一个完整的未来世界,展现了一段关于人的情感历程,但恰恰是这种面面俱到,让该片流于平庸。

毋庸置疑,该片的质感还是不错的,有哲学气息,又有神秘风格,情感上也铺垫的不错,关于主角和爱人的情感线在电影中常被闪回提起,可以看出电影仍意图用情感来弥补主线故事上薄弱,不过这种弥补显然并不完整,因为最后,电影没有对这份情感做出一份解释或展现,而在我前面提到的人性展现方面,同样如此,我们确实看到了恶的人性,但它对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故事主线的影响都没有表现出来,仿佛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桥段。

它确实展现了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都没有说清楚,只是浅尝辄止,而没有更深度的去探索、解释和升华,甚至最核心的父子情感,最后以父亲流亡太空,儿子回归地球结尾的时候,我没有一丝的情感波动,因为这样的情节建置太粗糙了,完全没有得到重视。

说实话,《星际探索》确实具有成为一部好片的潜质,但它错失了这个机会,缺少其他科幻片所具有那种独特魅力,意图包揽科幻主题下的所有社会标签,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功亏一篑,这样的影片,既不是传统的先锋影片,也不是常规的动作影片,所以导致它的定位也异常尴尬,他好像为一些情感和生存的探索方式打开了一扇门,但是门里面有什么,我们不清楚,电影也没有讲述,他只是打开了这扇门,但并没有进去。

有点可惜了,如果能稍微收一下野心,试着对某方面的情感或角度进行探索,相信该片其实可以有一个很不错的故事的。

但如果能够权衡好电影故事各个阶段的关系,保证故事整体的一致性,倒也不是不能再保留全部故事的前提下去扩充故事体量,只不过这样下来,这部片子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的时长才能讲清楚这个故事,对导演的要求也更高了。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科幻电影到目前为止就是这么个形势,还没突破这个规则的大体量电影出现,所以规则本身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未来呢,未来说不定电影文本会发生变化呢?这个,真的不好说。

未来,谁也说不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