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来看,开心麻花的喜剧作品(大多改编自话剧),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等等,无不是对应着土味和虚幻的组合原则,像是《夏洛特烦恼》里:生活不如意的夏洛,意外之间,得到了重返年轻的机会,这意味着他可以在生活的道路上,重新作出自己的选择......这当然与生活的规则不符,但它却符合幻境的规则,因此,真实的部分就被改写,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不同于现在的夏洛。土味电影也需要一个缓冲,它不可能一下子就掉在现实的水泥板上,那会把它摔得粉碎,《夏洛特烦恼》和《重返二十岁》在开篇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讲角色在现实中的困窘境遇,从而让后边白日梦的反差凸显出来,但《李茶的姑妈》里,这样的反差,显然被大片的美女和别墅稀释掉了,说简单点,就是,多余的东西太多了。

这些天里,我沉迷上了两部片子。

一部《西虹市首富》,一部,也是开心麻花,并且是它的第一部长片:《夏洛特烦恼》。

《西虹市首富》我看了四遍,《夏洛特烦恼》我看了三遍,每看完一遍都像刚看完一部新片子一样意犹未尽,但豆瓣评分并不高,实际上,大部分的喜剧作品都很难拿到一个高分数,人们似乎对喜剧抱有某种偏见。

但回过头来,说起电影,我仍觉得这是两部非常经典的片子,说它经典,不是因为它足够好,而是因为它足够接地气,足够称得上土味喜剧的一类作品。

土味喜剧是什么?喜剧究竟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两个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回答。

说到土味喜剧,想必我们不会陌生,在国产喜剧这个大圈子里,土味喜剧占的比重其实还挺大的。

去年上映的小成本影片:《平原上的夏洛克》,虽然算不上一部纯粹的喜剧作品,但其土酷的风格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喜剧风格,外加上接地气的场景,台词和故事,让这个本该在大荧幕上展露出高级感的影片瞬间变得土里土气。

但土里土气并没有影响片子的观感,相反,它让片子看起来更纯粹了。

土味,是这类电影的风格,和往常可以营造高级感的院线片形成一种反差,而这种反差,恰恰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或者说,这是片子贴近生活的一种展现。

所以,与其说它土,倒不如说它真实。

现实生活的细节部分里,其实有很多可以搬上大荧幕,一来,真实的细节能带来沉浸感,二来,真实也能创造荒诞——一如《Hello!树先生》,再者又如《巴克劳》(巴西超现实电影),部分的真实与部分的虚幻组合在一起,就会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真实与虚幻的反差,对应的正是现实世界与电影世界的反差,土味和电影中间,只有突出这种反差,才能展示其内含的高级感,纯粹的土是现实主义的套路,不是喜剧的套路,喜剧需要有不一样的东西,只有拥有差异,才能制造笑声。

正是因为这一点,国产喜剧目前所尝试的喜剧路线,就难免面临同质化。常规喜剧虽然能避免同质化,但大多因为缺失有力的喜剧反差,在搞笑效果上反而不如土味喜剧好。

目前来看,开心麻花的喜剧作品(大多改编自话剧),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等等,无不是对应着土味和虚幻的组合原则,像是《夏洛特烦恼》里:生活不如意的夏洛,意外之间,得到了重返年轻的机会,这意味着他可以在生活的道路上,重新作出自己的选择......这当然与生活的规则不符,但它却符合幻境的规则,因此,真实的部分就被改写,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不同于现在的夏洛。

把握住现实与虚幻的差异点,是了解这类喜剧作品的关键,在《夏洛特烦恼》里,有时间穿越,在《羞羞的铁拳》里,有灵魂互换,在《西虹市首富》里,有遗产继承。

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三部作品,但是仔细看看,你会发现,他们遵循的都是一个规则,那就是「错位原则」,现实与虚幻的错位,始终是这类喜剧的核心,无论是像时间穿越、灵魂互换这样的奇幻元素,还是遗产继承这样的情节,都是为了让主角脱离当下生活的一种错位设定。

事实上是否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角色身上呢?我们无从得知,毕竟电影演完了,角色的人生还未走完,我们不可能跟随他们一直走到生活尽头,所以电影实际上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场梦,而恰恰在这部片子里,它变成了白日梦。

满足小人物的大梦想,强调(对生活的)不满,突出差异,是土味喜剧的一贯套路。这种套路不仅仅在国产喜剧里有,在好莱坞大片里也经常出现,只不过变成了「反套路」,比如《死侍》系列,比如今年的《狩猎》。

这类电影并非想要强调细节,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吐槽和讽刺,人为的创造一种非常规的环境或遭遇,思考人们究竟会做出怎样的行为。一面是美梦,一面是噩梦,换个环境,换种遭遇,土味喜剧的套路,也完全适用于恐怖片,比如《寂静岭》(美好的现实世界与惊悚的里世界)。

可以看出,土味喜剧所遵循的,无非是人们所期待的,与《白日梦想家》的白日梦部分十分相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即在于前者将白日梦与现实混淆了,让白日梦的一些细节融入到现实世界这个底子里,于是,两者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一味的要求梦境部分或现实部分的比重增加,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因此,土味喜剧最忌惮的,就是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土拨鼠之日》和《重返二十岁》这两部片子,一部老片,一部新片,但都和时间有关,一个是主角被困在了一个时间区间里出不去,另一个则打破时间禁锢,回到了二十岁。电影赋予了他们可以重新活过一次的机会,他们自然会选择放纵,选择逃避那个往常循规蹈矩的自己,但无论如何,最终,他们仍要回归时间正轨,因为平衡不容打破。

破坏这种平衡,会让影片失衡。

倒不是说剧本写不了,而是说角色会失去吸引力。

同样举个开心麻花的例子:《李茶的姑妈》,一部很典型的失败之作,在制作上花费不菲,但成品表现上实在是不好看,这部片子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在于放大了喜剧电影的高级感,从而导致土味的部分失衡了。

花里胡哨的运镜,奢侈的服化道,严重的话剧风格,都让片子显得不伦不类,而存在在角色本身的性格魅力和行为魅力就被冲击没了,他们在角色外部所创造的高级感,几乎没有一样与角色本身产生了关键性的联系,这是这部片子失败的最大的一个原因。

土味电影也需要一个缓冲,它不可能一下子就掉在现实的水泥板上,那会把它摔得粉碎,《夏洛特烦恼》和《重返二十岁》在开篇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讲角色在现实中的困窘境遇,从而让后边白日梦的反差凸显出来,但《李茶的姑妈》里,这样的反差,显然被大片的美女和别墅稀释掉了,说简单点,就是,多余的东西太多了。

土味土味,无非就是为了接地气,和一众好莱坞式喜剧不同,咱们的喜剧很少遵循固定的结构,无论是早期的冯式喜剧,还是如今的开心麻花的喜剧(话剧),都是从现实出发的,我们很少有《阿呆和阿瓜》那样的纯喜剧作品,也很少有《好好先生》这样的励志喜剧,但很少,并不代表没有。

我们更多的,是生活化的喜剧,早期的冯氏喜剧就是个例子,如今,我们也有了白日梦,这得感谢开心麻花,至少在我看来,它让这个大喜剧类型正式走入前台,早期也有像《变身男女》这样的作品出现,但说到真正打开土味喜剧大门的,可能就是开心麻花了。

我们自然也不能忘了星爷的无厘头喜剧,但时代终归会过去,无厘头喜剧的时代随着星爷的青春渐行渐远了,而现在,喜剧类型需要更多元化,才能避免我在开头所提到的同质化的担忧。

土味,就是现实的一部分,因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现实,关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个体,才让土味电影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我个人是极喜欢这种风格的,虽然有时候故事的细节会显得略做作,但仍掩盖不住我们对其背后生活的感知。

有惊喜,有不安,有无奈,也有戏谑,所有这些东西组合成一起,就成了土味喜剧,而它,也是我们距离白日梦最近的一步。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也明白了,土味喜剧满足了我们的白日梦,但也仅止于此,它无法去做更多的事情,因为它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去创造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常规喜剧相对于土味喜剧的优势就凸现出来了:「多元运作」。

常规喜剧的运作模式是以电影的三幕结构为基础,就像智能手机必须运作在相应的智能系统和主板上才能发挥全部能力一样,我们的喜剧电影也需要这样一个主板,因此,像是早前的《鬼子来了》、《甲方乙方》,到如今的《驴得水》、《半个喜剧》、《唐人街探案》,都是从最基础的三幕结构延伸出来的喜剧作品。

尽管部分作品仍保留了土味喜剧的现实色彩,但也有部分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束缚,自成一体——黑色幽默、讽刺喜剧、荒诞喜剧,都是常规喜剧派生出的新类型,他们承袭了常规喜剧的主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革新,使得喜剧的进化成为可能。

未来的喜剧市场,一定是多元化的市场,倒不是说电影质量会有多大的变化,但至少在风格、类型差异上,会比现在有更多选择。

而这,才应该是电影应有的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