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导的新片,《只有芸知道》,不是他第一次讲爱情故事,也不是他第一次拍文艺片,但我想说,这可能是他近几年来最深情的一部片子。

以往冯导的《甲方乙方》、《手机》、《非诚勿扰》,都是让观众们津津乐道的片子,这些片子好看,也好玩,趣味十足,商业味儿浓厚,虽说大众化了,钱也赚到了,但留下的东西不多,很多情节当时印象挺深刻的,过段时间就模糊了,再过段时间就给忘了,电影成了一桶爆米花,只让观众享受到了入口时的甜腻,却没有进入肚子里的饱腹感。

能留在我们心中的是什么样的片子呢,是对生活的浓缩和升华,是生活背后的故事,而不是生活本身。

这一时期的作品,确实有对生活的探索,但都是小打小闹,缺乏更风格化的情感嵌入,角色更形象,更写实,或者说更通俗,它们都是取材自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真实接地气,往往跟随着电影里的一个设定走完故事全程。

比如《甲方乙方》,讲的是假如我们扮演另一个人,会有怎么样的生活?

这样的假设很有趣,一下子就把我们看电影的兴致提起来了,因为它超出了生活,像是在做一场梦,一场白日梦——现代回归古代,富人变成穷人,单身汉有了意中人等等,很梦幻,却能实打实的触动到我们,但这种触动,仅仅是欲望的触动,转瞬即逝,它满足了我们对于生活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并将这种欲望展现出来,所以,故事也变得有趣起来。

这也是喜剧电影的一个传统,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设定配一个通俗的故事或人物。

但这类片子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们没有风格,没有厚重的情感。

生活里可以有白日梦,但生活里不能总有白日梦,它们终究只是我们生命的一个片段,不能成为全部,如果这些片子不能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中留下印记,那么它们自然就不会被带入下一个人生阶段,注定会被我们遗忘。

那么,什么样的片子,或者说什么样的故事能被我们永远记住呢?

我想,《只有芸知道》或许能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故事从梦开始。

梦里,男主隋东风在等妻子回来,过不久,妻子罗芸推开门回到了家,一切好像回到往常,但两人聊了几句没多久,罗芸就因有事匆匆离开,连鞋都忘了穿,隋东风愣怔一会,追出去才发现,罗芸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回来过。

一切好像没发生过。

之后,杨坤演唱的主题曲《梦之歌》的旋律响起来,很优雅的小调,略微悲伤,很符合电影开篇所渲染这种氛围,隋东风的等待更像是对情感的守候,而且是更直观的意义上的守候。

《梦之歌》的开头两句词恰好与这种开篇交相辉映,给了我们另一种理解人物情感的方式。

「睁眼等着梦到天亮,落了枕也抱紧你不放」。

梦里害怕失去你,所以一刻不敢闭眼,即使落枕也不敢松开抱住你的手,同样也是因为害怕失去你,可以看出来,歌词里描写的是一种爱情的状态,与隐忍的影像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联结,影像负责展现,歌词负责讲述,挺有新意的叙述方式。一般我只在歌舞片中见过。

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手法很奏效,当旋律响起来,情感就起来了,更何况是这样一首有故事的歌,故事跟随着歌的节奏慢慢推进,而歌词也在一定意义上为电影风格添砖加瓦。

「没你的孤独才叫孤独,有你的心跳才觉舒服」。

我在前面说歌词讲的是一种状态,原因就是因为它能为我们在电影的故事解读上提供一种帮助,就像《芳华》一开始借《绒花》来打开隐藏于电影故事时代下的那扇门一样,一方面音乐能塑造风格,另一方面,我们也依靠音乐来打开故事的格局,为时代或人物,甚至是情感做铺垫。

音乐是一种很有感染力的东西,配合像电影这种复杂的媒介,能够激发出比旋律本身更有价值的东西出来,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到的情感。

其次,音乐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电影的节奏,《梦之歌》是一首慢节奏的歌曲,那么《只有芸知道》也就注定是一部慢悠悠的爱情长片,这样的片子,我今年还看过一部,叫《地久天长》,讲的是失去,讲是弥补伤痛的过程。

而《只有芸知道》,也同样如此。

说情感,我们都有自己的故事,但爱一个人,不仅仅是像说一个故事那么简单,爱,是细节的产物,这一点在《婚姻故事》中讲的很多了,无论一对爱人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他们始终都会沉浸于爱的细节中。

在电影的开头,隋东风想念罗芸,于是他等她回来,做梦也期待她出现,幻想罗芸站在自己跟前,抱一抱她,但是这种愿望并没有实现,于是他又拿起行李,去寻找关于罗芸的足迹,寻找过去,或者直白点说,是去寻找爱的细节。

罗芸在哪,我们不知道,但他们之间的联系明显开始变淡了。

《风之歌》怎么唱的?

「上瘾的幻想不停重复,让回忆有点入不敷出」。

他爱她,毋庸置疑,但记忆却是残忍的,有时候我们也会去奢求更多,奢求一些那些不曾在记忆里发生过的爱情的细节,纵使这样的细节不可能再去上演,于是回忆就有点入不敷出的了,我们踏上寻觅的旅程,在电影里,隋东风回到了新西兰,回到了那个和罗芸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往事一幕幕浮现,我们也因此得以窥见关于「风」和「芸」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倒叙的故事,讲过去,说往事,提起往事,我们总有一些不甘,一些难过,因为过去总是不完满的,我们相信总有一些事情、选择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对于爱情来说,我们也抱有这样的奢望。

但若是失去的情感,我们对于它的态度,又往往是倍加珍惜的。

「穿旧的往事缝缝补补,脱不掉温度」。

过往的记忆记不太清晰,但那些情感却已经烙印在心口,隐隐发烫,片子并没有从他们俩人的爱情伊始开始讲,而是从他们在偏远小镇落居之后讲这个故事的,一边是平平淡淡的夫妻生活,一边是寻觅爱情的单向旅程,过去与现在两条时间线穿插,组成了电影的前半部分,而这一部分,其实就是他们爱情最长的一段旅程。

后来我们也知道,在离开这座小镇,也就是十五年后,当他们重新回到那个相爱的小城不久,罗芸因为顽疾不幸离世,自此两人天人永隔,到这里才能体会为什么最初隋东风发觉罗芸的出现源于一场梦时的怅然若失。

「酒窝装满笑容发着光,来生还依然这么滚烫」。

最开始我没意识到这首歌与电影故事间的联系,歌的旋律和故事之间的节奏的契合,让故事的情感以一种更直观的形式传达到观众这里,相比之下,音乐带给我的触动,要比故事更生动,也更直接,因此,我在观看完电影之后继续听歌,才体会到音乐中具有的动人故事。

当隋东风和渔船的老船长一起聊起过往的时候,我们才真正了解这个爱情故事的全部面貌,了解他们如何相知,如何相爱,以及如何走过半生,这场十数年的爱情旅程,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不过对于他们而言,确实太短了。

「嘿,听见吗,你藏在哪一朵云的背后」。

这句歌词,像是俏皮的问候,又像是温柔的提醒,就像他们最初相遇时的那段美好时光,充满快乐和幸福,但换个角度,当隋东风仰望天空时,他又是否会认为,云背后,罗芸会等待着他去发现她呢?

或许他这样想过,但他更想让她得到幸福,十五年的平淡,让他们的爱情缺少变数,罗芸说她喜欢蓝鲸,喜欢蓝色,喜欢自由和宽广的大海,然而直到去世,她也没看到蓝鲸,在故事的最后,隋东风带着她的骨灰,在大海的中央,在蓝鲸的翻腾中,将骨灰洒向大海。

至少在最后,「风」满足了「芸」的夙愿,之后,他将带着这份爱继续活下去,也是在这里,故事回到了最初的地方,回到了那个他们相爱的地方,《梦之歌》的梦境到了结尾,我们承载着逝去的爱继续活下去,当骨灰抛撒在大海上的时候,《相爱的那天》的旋律缓缓响起,过往的一幕幕不仅在「风」的脑海中浮现,它也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相爱的那天,以为是永远;分离的突然,偷走了时间...」。

这部片子,平淡的不像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段人生,也确实,它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这种真实,就有万钧之力,该片风格上偏浪漫风,但更多的是现实性的展现,因此,在片中你可能无法看到很多电影化的情感设计,它讲了一段故事,并没有对其进行评判和拼接,只是单纯的客观的去将这个故事展现给观众,由观众来决定电影故事的思想和价值,这一点,在我看来尤其珍贵。

当结尾谭维维唱的《相爱的那天》响起的时候,眼角已经有些湿润,我觉得老一辈人应该更能体会这种相濡以沫的情感,毕竟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我们的爱情还没有经历过那种考验,所以很难体会这种温柔的感情,但爱情却可以感同身受,隋东风和罗芸的爱情,这辈子或许已经到了头,但是,下辈子,他们的爱情故事仍会继续,就像谭维维唱的那样。

「那是云在说,来生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