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李雪的文章,說一個孩子看了20分鐘動畫片之後,自覺把電視關了,問他爲什麼這麼做,這孩子回答:“因爲媽媽同意我看20分鐘的動畫片。孩子的關注點在於怎麼取得媽媽的認可,而不是用心智去感受自己想不想看動畫片、想看什麼動畫片以及看多久。

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李雪的文章,說一個孩子看了20分鐘動畫片之後,自覺把電視關了,問他爲什麼這麼做,這孩子回答:“因爲媽媽同意我看20分鐘的動畫片。”所有人都誇孩子懂事、有自制力,但李雪不這麼認爲。她認爲這不是孩子的內驅力,而是一個被嚴格管教到失去自己的可憐孩子。孩子的關注點在於怎麼取得媽媽的認可,而不是用心智去感受自己想不想看動畫片、想看什麼動畫片以及看多久……

看完後,我內心翻江倒海——說得太對了,太有道理了!我也好想要一個能基於內在感受有自我規劃的孩子呀!

可是我就是那個一直在“破壞”孩子內驅力的媽媽——看20分鐘電視是我和孩子經歷了各種折騰、磨合的持久戰之後,纔剛剛穩定下來的規則。怎麼辦?我又錯了嗎?我這是在害孩子嗎?我要不要再放開了讓他們看?

我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慌亂,我想要做好媽媽,我想要給到孩子最好的養育方式。我真的要放開看電視的管理權讓孩子隨便看嗎?我看到自己陷入了一貫的糾結模式,頭腦中的聲音輪番上陣。

我深吸一口氣,釋放這些聲音,釋放恐懼和焦慮,頓時清爽了許多,然後迴歸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回想過往,我放開過,兒子會一整天一整天地看電視,我從起初的焦慮、憤怒、難過到後來這次暑假放開看一個星期的允許接納。我發現孩子的狀態也是有一些改變的,從無力地看電視被媽媽厭棄、萎靡不振,到這次的能跟我探討看電視的感受,除了看電視以外,也願意出去跑跑玩玩了。我們的關係也逐漸地融洽和親密。

而現在,我考慮到孩子每天要上學,家裏還有弟弟,我真心不希望他們看更多電視。目前規則執行穩定,我還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案。所以我的決定是:根據我們家目前的狀況,我不想貿然就打破雙方都認同的這個規則。或許以後還會有變化,但我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再調整。

排除干擾,決定自己做什麼!各種育兒文章衆說紛紜,我們往往會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怎樣是對的,唯恐自己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然而每家都有不同的情況,一直以來的養育方式也不同,所以沒有一定之規,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承重牆。可以放開看,可以不看,可以定時看,可以根據情況看。道是通的,什麼法都是可以的。

定了規則就一定是破壞了孩子的內驅力嗎?也不見得。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媽媽的態度是否是接納的,接納孩子看不過癮時的哭鬧,同時又能不帶情緒地執行規則。

2、家的安穩、溫暖、和諧充滿愛的氛圍是關鍵。做真實的自己,清楚自己能接受的程度。媽媽不糾結,孩子心安定。

3、規則是雙方協商認同的,讓孩子明白制定規則的目的和原因,從而願意爲自己負責,達成自律。

一個月後我家的場景是:

孩子們放學回到家,我開心地微笑相迎,一一擁抱:“你們回來了……” 然後我去做飯,孩子們玩手機遊戲(他們覺得看電視沒有玩遊戲有意思,就改成了20分鐘的手機遊戲時間)。

我剛把手機給他們,就想起來有一件事要立刻用手機辦一下,於是跟兒子說明情況並拿回了手機。大兒子就不樂意了,喊着鬧着:“我剛打開加載中,你又返回去,一會兒還要重新加載。” 我有些煩躁:“就你玩遊戲當緊,晚一會兒又咋了?” 我繼續一邊用手機辦事,一邊安他的心:“放心,現在還沒算時間呢,我馬上就好。”可他還是繼續喊:“一會兒又要重新來,太慢了。”我想說再鬧就別玩了,但還是閉嘴了—有情緒很正常。我立刻平靜了下來,聽着他的情緒,不做反應。一分鐘後我把手機還給他,他打開遊戲:“哎?也不慢啊。”時間到時我來到他們身邊,哥哥說:“媽媽你看我今天建的新的房子有多好!”我:“哦,真是啊,好高級,還有小院。還建了這麼長的天橋!”我欣賞了他的成果,然後把手放在手機下方,哥哥把手機給我,我回以微笑。

又一個週日。“媽媽,我想玩手機。”“手機剛充上電,需要再等一會兒。”他們就去玩別的了。十幾分鍾後,我叫小兒子過來並給了他手機。他走出去激動地跟哥哥說:“媽媽主動給我手機,太......太好情了!(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我聽着也被他逗笑了。哥哥跑進來確認:“你給弟弟手機,讓我玩遊戲呢?”我說是啊。他顯得意外又開心。愉快的氛圍就這樣瀰漫着。主動地給予孩子喜歡的,更容易讓他們得到愛和滿足。

生活就是這樣,在一件件小事中彼此碰撞着,鬥智鬥勇也其樂融融。這就是孩子現在真實的狀態。我也在這樣的狀態中一點點去感知着我們的節奏,讓愛更多的入駐進來。如果整個家的能量場改變了,所有的事也就不是事了。

END

- 作者介紹 -

作者介紹李梅(彩虹分部)個人介紹: 全職媽媽孩子年齡: 九歲和六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