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用問,就知道這些父母們長期用自己的意志欺凌孩子的領地,現在孩子藉由青春期帶給自己的力量,在向父母親抗爭,想要贏取當自己領地主人的權利。當有外人逗弄孩子,捏孩子臉蛋,讓孩子喊媽喊爸,假裝要孩子的東西等等時,請對外人說NO。

每個叛逆孩子背後都站着控制慾極強的父母

六歲的龍兒大呼小叫地跑上樓來,塞到我手裏一個芒果,說:“媽媽,你看這個芒果的皮兒都稀軟了,是不是壞了?你喫吧。”

“啊?!”我瞠目問道:“你覺得壞了,讓我喫?!”

龍兒倒很坦然,他說:“我不知道是不是壞了。我覺得你是大人,能判斷出來可不可以喫。”我馬上釋然了。

這就是孩子對大人的信賴。孩子認爲我們大人都是成人,成熟、有經驗、有判斷力。殊不知很多大人只不過是披着成人外衣的小孩兒,自己的安全感尚未獲得滿足。面對孩子的無限信賴,披着成人外衣的父母們常會濫用孩子的忠誠和信任,以自己的自戀和意志爲準,讓孩子活成了自己的附庸。

毅的爸爸去世早,寡母將他一手拉扯大,視他如自己的性命一般,對他進行全面掌控,從找媳婦到養孩子。已經三十四四歲的毅實在受不了了,悄悄在遠郊租了房子,祕密將一家三口搬了出去。毅的媽媽便找到了毅就職的公司門口,說看你往哪兒跑。

麗的媽媽去世的前一天,三十八歲的麗在醫院陪牀,睡在媽媽身邊,媽媽忽然緊緊地抓住麗的手,嘴裏叨唸着:“媽媽害怕那邊!你陪我一起去!”麗嚇得一蹦甩開了媽媽的手。媽媽隨即仙去,留下了內疚的麗,麗好幾年沒能緩過心神。

父母親對於孩子來講,太強大了!已經三四十歲的孩子依然無法抵擋父母親的意志。何況是尚未成年的孩子。

未成年的孩子,常常藉着青春期的力量,放手一搏,突破父母的意志。

妮妮性格內向、細膩,初中的時候曾經表露出對音樂的喜愛,立志要自己編曲,做個音樂人。結果,這想法直接被爸爸給斃了,爸爸說:“那條路太不現實了,得砸多少錢得付出多少辛苦呀,不是我們這種普通人家能夠承受的起的。”

現在妮妮上高一了,忽然就厭學了,死活不肯去學校了。

常有初中生或者高中生的家長找到我,說孩子在學校看誰都不順眼,不肯去上學了!孩子回家就關上門不理人,是不是自閉了?孩子鬧着要離家出走,啥話都聽不進去。孩子竟然偷偷割腕,想自殺!怎麼辦?怎麼辦?

不用問,就知道這些父母們長期用自己的意志欺凌孩子的領地,現在孩子藉由青春期帶給自己的力量,在向父母親抗爭,想要贏取當自己領地主人的權利。孩子表達着自己強烈的願望:我有選擇權,我知道我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

青春期的他們如同拿着喇叭在叫喊:“我要做主人!”而之前,孩子實際上也在不斷地發出信號,告訴父母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我想被怎麼對待不想被怎樣對待。如果父母肯傾聽,是能聽得到的。孩子也以爲自己表達了,父母聽到了。在孩子心目中是把父母當成成熟的人,他以爲父母會考慮得更全面更有前瞻性。所以,如果自己表達了意見,父母仍然堅持,通常情形下,孩子一般都會優先順從父母的意志,因爲愛和信任,在沒有證僞之前,孩子總願意相信父母是爲自己好。父母在未覺知的狀態下,通常也覺得自己是爲孩子好而且孩子也沒有特別的反對,所以就替孩子操辦了種種。

暑假到了,雲媽想着兒子都十三三歲了,天天貓在家裏也不是個辦法,應該鍛鍊下社交能力和英語口語能力。所以她便爲兒子報名了省電視臺舉辦的英語辯論賽,當然海選的時候是不上電視的。去參加活動的路上,兒子挺不樂意的,小聲嘀咕着什麼,雲媽也沒理會,反覆強調着自己的初衷:“媽媽不在意你的名次,就是希望你多個機會和各種小朋友們接觸、交流。”

活動完後,小云渾身不自在,不耐煩地對媽媽說:“都是陌生人,誰也不認識是誰,也沒興趣認識!”雲媽很受傷。

父母對孩子這種自以爲是的愛比比皆是,超越自戀去理解孩子不容易做到,主動去維護孩子的主權就更難以做到了。

開心三歲了。有天喫飯的時候,爺爺坐在了奶奶的位置,開心就說:“爺爺,你坐的位置不對,這個是奶奶的位置。”爺爺看着開心認真的表情,覺得好玩兒,便逗她:“我不想坐我的位置,就想坐在這兒。”開心有點生氣,聲音很大地衝爺爺喊:“啊!”爺爺還在繼續逗她:“爺爺好怕啊!”開心就用更大的聲音衝爺爺喊:“啊!”

奶奶在旁邊,笑着對爺爺說:“讓你敢佔我的位置,我孫女是好惹的嗎?我們多厲害啊。”當時開心的媽媽和爸爸也在場,開心媽聽到女兒的喊叫聲裏透出的是憤怒,她心裏也在替女兒吶喊:“爺爺,你爲什麼不能坐到你自己的位置上呢!”但是她作爲現實世界中的成人,知道爺爺奶奶沒有惡意,他們逗孩子是覺得好玩,也是喜愛孩子的一種表現方式。

聽着開心越來越大聲的喊叫聲,爺爺扭頭對開心爸說:“你管不管你閨女啊,她又朝爺爺奶奶喊了。”開心媽趕忙輕聲提醒了女兒一聲:“開心,你別喊了。”開心爸的語氣也不重,只是說了一句:“不許這麼大聲地衝爺爺奶奶喊!”沒想到開心一下子特別憤怒,使勁兒地哭了起來!哭得特別傷心,最後都吐了。

孩子哭得特別傷心難過,是因爲沒有獲得爸爸媽媽的理解,甚至被最信賴的爸爸媽媽順手欺壓。其他大人不懂孩子的需求,孩子尚有心力去吶喊、去抗爭。而爸媽稍微的背棄卻會讓孩子傷心難過至極!

這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是內在的秩序感驅使孩子向至親的家人發出請求:“請給我一個事件能夠穩定有序發生的空間,讓我逐漸建立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吧。”爸爸媽媽這時候需要爲孩子站出立場,替孩子說出心聲:“你特別希望爺爺坐回自己的位置,對吧。”也可以協助孩子向其他大人解釋理由:“孩子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特別感謝您的配合,我們協助他順利度過這個期間,他便能養成平和、寬容的性格。多謝您支持!”

當然也要允許其他大人的不配合。大人不願意配合孩子的心意坐回自己的位置,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份真實,孩子不能如意,哭很正常。爸媽陪着孩子哭完整個歷程,孩子也會對現實世界多一份理解和接納。但是絕對不要允許其他大人逗孩子玩兒,更不要做其他大人的工具來壓迫自家的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爸媽協助保護孩子的領地邊界。在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大批人員出國的那個時期,我聽聞過一些故事片段,中國人捏了人家孩子的臉蛋誇了句真漂亮,結果被人家外國父母義正言辭地要求向孩子道歉,原因一是捏臉蛋侵犯了孩子的身體界限,二是誇真漂亮誇的不是孩子通過自己努力可以達成的行爲,會誤導孩子。當時我還很年輕,聽了之後覺得外國人太較真了,現在我卻深以爲是,認爲這樣做絕對是有必要的,孩子雖小,但他作爲獨立人的尊嚴不可侵犯。尤其是,當我體悟到一個人在生命早期所獲得的認知常常成爲今後生活的模板後,我認爲小時候孩子的尊嚴尤其重要。

尊重孩子對自己身上所發生事情的知情權。即使給新生兒換尿布,也請告訴他正在發生的事情:“媽媽要給你洗洗小屁股,水有些涼,唔,然後媽媽要給你擦乾,換上乾淨的尿布……”即使親生父母有各種客觀的原因無法照顧嬰兒,也請告訴他:“寶貝兒,爸媽愛你,但是由於迫不得已的原因,需要暫時將你寄養,不是你不可愛,不是你不夠好。我們都愛你。”

不要因爲自己的面子而犧牲孩子的尊嚴。當有外人逗弄孩子,捏孩子臉蛋,讓孩子喊媽喊爸,假裝要孩子的東西等等時,請對外人說NO!即使這個外人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或者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因爲爸爸媽媽,你是孩子在這世上唯一的靠山!誰都代替不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們需要:

1.學會爲孩子做主,保護孩子的領地邊界;

2.協助孩子認識並確定自己的領地邊界;

3.在孩子練習做自己領地主人時,守在一旁陪伴和支持孩子;

4.欣賞地注視着孩子逐步將自己的意識充滿他領地的空間。

5.帶孩子認識他更大的領地邊界。

能做到這幾點的父母絕對是懂得愛的父母,是自我成熟,能夠爲自己領地做得起主的父母!

父母如果不主動退出孩子的領地,孩子很難把父母從自己的內在空間請出去。但是任何人的內在領地被侵犯、被肢解得七零八碎時,都會很痛苦。成熟的父母不是沒有能力掌控孩子,而是能夠主動約束自己,憑藉接納力,給孩子騰出一份成長的空間,讓孩子習得自己掌控自己。

奇媽現在連奇奇在哪兒喫飯都放開了,奇奇常常在姥姥姥爺家喫完晚飯,就回到自己家,用掛在脖子上的鑰匙開門,進門就忙着寫作業。每次姥姥姥爺挽留她多待會兒,她都會說:“我還有作業呢。”

奇媽問過:“你也可以在姥姥姥爺家寫作業呀,爲什麼非要回到咱家來寫?”

奇奇說:“我一個人寫,能寫進去。”

奇媽特開心地看到孩子將自己的意識貫注到寫作業這件事裏了,這件事真的成了她自己的事了。

有句話說:養育孩子是一個逐步放手的過程,父母需要得體的退出。怎樣做到得體?在孩子練習做自己領地主人的時候,守在一旁陪伴和支持孩子,欣賞地注視着孩子逐步將自己的意識充滿他的領地,這便是得體。

我想起我的青春期。爲了彰顯我有自己人生的選擇權,我曾和初二的同學密謀過離家出走。爲了積攢路費,我和同學每天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印刷廠去收集被廢棄的次品紙張,我們打算把這些紙張裁剪裝訂成小本子,手掌大小,方便學生揣在兜裏,上面可以寫個英語單詞,歷史事件等,隨時拿出來記一下、背一下。

我的爸媽很得體,權當不知道我的小祕密。

我塞在牀下的紙張越堆越多,我媽媽還給我找了個更大的紙箱子來保存這些紙張。

最後等到我和同學真的將這些紙張訂成本子,打算銷售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年的時間了。考上高中,我們各自有了新的同學,時過境遷,也不再提那個看起來很幼稚的離家出走計劃了。等到我考上了大學,第一個暑假回家,我媽問我:“牀底下的那一箱子紙和本還要不?”我們娘倆才笑談了這箱子的來源。爲青春期的創想畫了個句號,點了個贊。

青春期是十八歲前最後一次生命力的衝刺,催動孩子在內心走向成人,擁有自我。擁有自我的人就是能夠將意識充滿自己內在領地的人。

陪伴着孩子,經歷他0-18歲的成長過程,時時帶着這份覺察:他的領地在哪裏?他是否被賦予了足夠的空間去將他的意識充滿他的領地?如此不斷叩問自己,我們的“虛”空便越來越大,接納力越來越強了!

關於我:外界眼裏的著名育兒育己專家,在親子教育公益事業上走了十年的普通媽媽,著有一本賣得還不錯的家教書《接納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