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了一部,由罗晋、李一桐、黄志忠、张志坚、苗圃、金瀚、郑业成等艺人领衔主演一部大型历史剧《鹤唳华亭》,首先吸引我的是“鹤唳华亭”这个名字,毕竟这个成语还是比较冷门的,很少人能够知道其含义,鹤唳华亭原是指人仕途险恶,有人生无常的感叹,就像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开篇石刻“命运”一样,即是感慨,也像宿命一样难以逃脱。入剧之后你会发现,这部历史大剧,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在细节上也做到足够细致与扎实。

《巴黎圣母院》“命运”字刻

《鹤唳华亭》中的服饰

本剧虽然是历史架空剧,但是故事背景设定在宋朝,看的出主创还是比较用心的,基本还原了宋朝时候的穿着以及礼仪等。就像同类型历史架空剧《冰与火之歌》一样,基本还原了欧洲中世纪的场景,无论服装道具还是,建筑等,甚至灯光都进行了高度的还原,这种对历史的考究,也是很多历史迷深陷其中的原因。

《冰与火之歌》剧照

《鹤唳华亭》剧照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转型变化最剧烈的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都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此时商人不再受到歧视,追求“平等”的思潮也由此而起,这些都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起居,还有服饰上。这个时候没有士族门阀与平民百姓之分,国家取消科举的限制,商人也不再受到歧视,这种平等的思想在人们日常衣食住行当中都有体现。

随着唐朝的覆没,开放的艳丽颜色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此时人们的穿着上,男性依然延续前朝时期的造型,女性服饰穿着趋于保守,造型拘谨,款式和颜色也比较单一,服装的面料上主要以淡蓝、浅黄、青、藕丝色、淡粉红、墨绿、白色这些素雅清秀的颜色为主。

《鹤唳华亭》剧照

五代宋初《重屏会棋图》

同时宋朝大力推行服饰等级制度,强调礼仪观念,什么场合穿着什么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宋志》中记载皇后曹氏受册封礼的着装:“行礼之日,百官常服早次入”,“内外命妇就位.皇后服神衣”皇后在册封时所穿衣服,百官着常服参拜,皇后着神衣受礼,礼毕皇后谢皇帝皇太后时改着常服,皇帝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受礼,整个程序有着严格的礼仪约束,同时对于着装也是明确规定,在整个行礼过程中不得出半点差错。比如朝服要求“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

《鹤唳华亭》剧照

宋画《孝经图卷》

但是到了宋朝中期,越礼的事情特别突出,尤其是妇女,她们衣服颜色异彩纷呈,很多女性不但穿着紫色衣服,而且还穿戴毡笠这种胡人的衣服,要知道当时朝廷对胡人是非常憎恨的。虽然朝廷三令五申,要求不得越礼,不得奢靡,甚至将宫廷当中妇女的金翠首饰当街焚烧,但是效果还是未达到。所以我们在剧中可以看到,很多女性装束,相较于明朝还是比较开放的。

《鹤唳华亭》剧照

宋画《伎乐图》

宋朝时期还对官员衣服的颜色做了详细的规定,比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二色。而且还有明确规定,只有皇帝和内臣可以穿着紫色。这一点剧中也进行了高度还原,甚至还原了单色公服上的暗纹,和唐朝衣服鲜艳夺目不同,宋朝提倡含蓄美。

《鹤唳华亭》剧照

《鹤唳华亭》剧照

《鹤唳华亭》剧照

宋画《玉辂卤薄图》

宋代官员服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官员头上戴的幞头了,而且幞头后面还有像扁担一样的巾端,唐朝的时候这个“扁担”是垂下的,晚唐时候,有些藩镇开始使用材质比较硬的幞头,而且两边的“扁担”也分为直脚、曲脚、交脚、朝天脚、顺风脚等多种形式。在宋朝最常见的还是直脚,据说最长的直脚能够达到一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扁担”了。我们从剧中可以看到,这些官员的“扁担”还有些微微上翘,有些还有交叉的。

《鹤唳华亭》剧照

交叉幞头

宋哲宗画像

北宋开始盛行淡雅清闲的艺术风格,因此文人喜欢穿着宽松朴素的便装,当时士大夫普遍穿着宽大的长袍,称之为直裰、直缝或者道袍。我们现在僧人也还穿着这类的衣服,和圆领衣服不同,这类衣服轻松随意,适合日常。

《鹤唳华亭》剧照

宋徽宗便装图

背子是宋朝新出现的服装款式,男女都可以穿,这种衣服的特点就是,前后衣裾不缝合,两侧衣衩缝一直开到腋下。由于两侧开衩,所以必须在腰间束帛或者系带。

《鹤唳华亭》剧照

《听琴图》局部

宋朝的礼制

除了在衣服上高度还原,剧中还对宋朝礼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宋朝统治者,在吸取了五代十国长达五十多年内乱的经验教训,对礼制的建设非常重视,曾经制定了了《五礼新仪》、《开宝通礼》、《礼阁新编》、《太常新礼》、《太常因革礼》、《续太常因革礼》《庆历祀仪》等一系列礼制制度。

《鹤唳华亭》剧照

《孝经图卷》局部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官方就形成了“五礼”,分别是国家祭祀的吉礼;款待宾客的宾礼;还有和军队相关的军礼;结婚、生孩子、高升的嘉礼;以及关于丧葬的凶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家的吉礼,和唐朝时期不同,军礼在宋朝逐渐衰落,也是受到宋朝“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此时的军礼更加简化,逐渐形成宴请的和庆祝之类的庆典。

虽然唐朝时期“五礼”已经确定,但是真正形成完备的制度,要在北宋时期。这时候的典礼主要凸显君主的威严,为了加强帝王的统治,而且宋朝还在礼制上吸收了一些民俗、宗教等因素。剧中第一集“冠礼案”前奏君臣朝服加冠的那一段,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官员吉礼的威仪。剧中头戴笼巾貂蝉梁冠的朝服形象,高度还原了宋朝官服的形象 。

《鹤唳华亭》剧照

宋画《玉辂卤薄图》

随着宋朝手工业业和商业的急剧发展,宗族观念也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生活。而且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准许下层民众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国家统治阶层,并且还严格限制皇族参加科举考试,统治阶层不再被门阀官僚所垄断,庶人和士大夫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在此背景下,官方需要对庶民阶层进行规范和约束,形成在朝廷之外的礼法教化。同时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在刑法上也对礼仪规范的惩处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鹤唳华亭》剧照

《观榜图》

比如在《宋史》当中记载:“访闻丧葬之家,或则举奠之际歌吹为娱,灵柩之前令章为戏,甚伤风教,实紊人伦。今后有犯此者,并以不孝论,预坐人等第科断。所在官吏,常加觉察,如不用心,并当连坐。”对这类违反礼法的事情都处以重罚。

了解这些这些历史背景,你才能了解为什么萧定权在典礼之前如临大敌,因为这即是一场庆典,也是个人的“年终述职”,同时还是他父亲萧鉴宣示自己的权威,加强皇权统治的时候。

《鹤唳华亭》是作者雪满梁园,在晋江文学网年度评分第一的作品,小说长期居古言类小说第一名,不但对历史细节高度还原,而且文字上也多用“廿四史”“通鉴”等史著里章奏、书札,还有字谜、骈赋等多种古代文体进行表达,所以一般读者会有一定的门槛。这部剧里不仅有跌宕起伏的故事,还用工整的笔墨介绍了儒家文化当中仁义道德,以及传统伦理哲学等。

近些年随着我们国产剧制作水平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比如《长安十二时辰》,还有正在热播的《鹤唳华亭》,这些古装剧对服装、道具等各方面,注重对历史细节的还原与考究,让我们的古装剧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希望我们的国产古装剧能照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能制作出更加精良的历史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