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6世纪迎来葡萄牙在远东发展的黄金期,这个时候葡萄牙拥有者对东方的“保教权”,也就是传播宗教垄断权力,然而它的这种霸权却遭到了西班牙的挑战。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争斗从西方一直打到东方,尤其“保教权”在中国的争夺,一度改变了远东的国际局势,并对之后远东的殖民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葡萄牙保教权的由来

中世纪末期,随着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强大的王权使得天主教会开始向民族教会转变,并为世俗的王权服务。宗教改革之后,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号召力也逐渐转弱,因此主要依靠信奉天主教的这些国家向海外扩张。

而这些天主教国家,打着宗教的旗帜,利用宗教传播去征服和殖民海外的领土,把宗教当作外海扩张的工具。为了协调各方的势力,罗马教皇有权分配任何不为基督教统治地区的世俗权力,比如收税、驻军等权力。

15世纪葡萄牙在非洲的沿海、印度洋地区建立了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殖民地以及据点,并在此传播天主教。教皇为了回报葡萄牙,也允许他们在这些地区获得一些特权。比如教皇赋予葡萄牙在非洲沿海拥有土地开发、管理权,以及宗教传播的权力,而且这些特权具有垄断性质。

1509年葡萄牙打败印度和阿拉伯的伊斯兰联合舰队之后,这让教皇非常高兴。于是教皇在1534年宣布葡萄牙在远东享有“保教权”,即所有从欧洲前往东方传教的,都必须向葡萄牙宣誓效忠,只有在葡萄牙同意之后才能乘坐葡萄牙的船只从里斯本出发,并且持有葡萄牙的护照,前往东方。而且葡萄牙有权任命保教区的主教,还有教士。

保教权是天主教传教事业上的一种优惠特权,它起源于公元5世纪,当时教会召集天主教徒帮助修建教堂以及其他设施,教会赐予他们某些特权作为回报,其中之一就是教徒有指定地区任命主教、神父、修道院院长的权力。

但是这种特权到了中世纪晚期在欧洲本土却逐渐衰落,实际上教皇批准葡萄牙的请求,是隶属于里斯本大主教的教区,不过他们也负责远东地区的教务,而葡萄牙的远东特权,正是在这个实际由葡萄牙控制教区内实现的。

1553年,葡萄牙取得了澳门的租借权利,教皇于是又宣布成立澳门教区,同时也隶属于远东教区,它对葡萄牙的海外殖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既赋予葡萄牙人监视其他传教士的权力,也可以借助手中的权力把其他传教士排挤出远东地区。葡萄牙此时在远东殖民也达到顶峰,他们开辟了里斯本、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的航线,牢牢控制着印度洋的香料贸易。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保教权之争

西班牙也是一个热衷航海事业的民族,他们在15世纪完成了国内的统一。作为后起的强国,西班牙必须从葡萄牙人手中分享利益,这也必然与葡萄牙在海外殖民地上发生利益冲突。

1425年,从争夺那利岛到1480年《阿尔卡苏瓦什——托莱多和约》的签订,双方在大西洋上展开了争锋相对的竞争。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了美洲,麦哲伦则向西到达了东印度的香料群岛,并且实现了全球航行,这使得西班牙有了瓜分殖民地的资本。

1494年和1529年,双方先后缔结了著名的《托尔德西拉斯条约》以及《萨拉戈萨条约》,根据这两项条约的规定,葡萄牙垄断了非洲、亚洲以及巴西的殖民权力,而西班牙则获得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和太平洋各岛屿的统治权,同时教皇也正是批准了他们签订的这两项条约。从此之后,葡萄牙称霸了印度洋,西班牙则独占了中美洲。

然而香料贸易显然更加诱人,当西班牙人最后发现,哥伦布发现的不是印度,而是美洲的时候,他们想到的当务之急就是绕过美洲,找到那条香料的道路。随后麦哲伦成功绕过美洲,到达东印度。根据当时的规定,谁发现,谁占有的原则,西班牙可以合法地与葡萄牙分享远东的香料。

1565年,当西班牙人来到远东地区的时候,他们发现合适的立脚点已经被葡萄牙人给占领了,于是他们决定在吕宋岛建立基地,并在1571年攻占了马尼拉,把它当作同中国贸易的中转站。于是西班牙人就成功地开辟了从马德里到墨西哥,再到马尼拉的航线。

葡萄牙人面对西班牙人的步步紧逼,无力进行军事对抗,只好通过教皇于1576年设立的澳门教区,把西班牙限制在马尼拉。但是西班牙最后又说服了教皇,于1579年,在马尼拉设立了隶属于墨西哥主教的教区,这样他们合法地将菲律宾群岛列为自己的统治范围,粉碎了葡萄牙人独霸远东的野心,也改变了近代远东的殖民格局。

葡萄牙与西班牙在远东的竞争格局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并,但是远东地区的宗教战争远没有结束。定居在西班牙的修会,一直致力于向中国传教,分别在1579年、1582年以及1587年做了三次的尝试,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除了当时明朝海禁政策之外,还有葡萄牙人玫瑰圣母会院的从中阻挠。玫瑰圣母会院是在中国传播福音的第一座会院,其在中国已经发展多年,拥有着很深的地方关系。

虽然在葡萄牙人多方阻挠下,但是西班牙人还是成功进入中国大陆,并于1651年,在山东济南建立了第一座教堂,而且成功说服西班牙国王,对这个教堂为期5年的拨款。随后在1672年,在福建、广东、浙江相继建立了教区。

西班牙挑战葡萄牙的保教区对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是西班牙在菲律宾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其次有效打击了葡萄牙一家独大的局面。从16世纪开始,中国同西班牙的贸易量迅速增长,比如:1590年输入西班牙的中国丝货价值18233杜卡多,到了1609年已经增到了88687杜卡多。

中国大量的廉价商品冲击西班牙,不仅降低了西班牙高涨的物价,同时也缓解了西班牙商品严重匮乏的局面,让西班牙在同欧洲竞争当中,民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西班牙通过保教权的斗争,不仅对于西属菲律宾、美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品和资金,也为西班牙经济的恢复创造了优厚的条件,而且西班牙在远东获得的物品加上其美洲掠夺的贵金属,一部分被当作商业资本继续购买当时西欧的商品,另一部分则用于海外殖民和参与欧洲的争霸战争,这显然巩固了西班牙民族国家的稳定。

西班牙在扩大殖民领地的同时,也在欧洲大陆塑造了自己的威望,但也使得大量的金银流人了欧洲市场,促进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为英国、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产业资本,而这些国家产业资本迅速壮大,并最终战胜了西班牙的商业资本。

保教区是西方向外扩张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工具,西班牙利用保教区,合法进入原属葡萄牙的殖民地,避免了葡萄牙独占远东的局面,这种二元竞争格局,也为日后荷兰、英国、法国的进入留下了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