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准确点说,吉利的卫星系统是现在5G基站的一套辅助系统,结合地面的信息通道,优化未来的出行体验,在自动驾驶上,不受制于特斯拉等企业。如果想实现大面积的覆盖,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一颗距离地面3万公里的高轨道卫星,它能够覆盖地球1/4的面积,如果是距离地面1千公里的低轨道卫星,能覆盖的面积在百万公里,这也是SPACE X“星链计划”的高度,另外马斯克计划还有7万多颗300公里,甚至更低轨道卫星,将覆盖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近日,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发布了招募火箭工程师的消息,一时引起网络的热议,吉利这是要造卫星吗?4月18日,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上也回应了要造卫星的传闻:“火箭是买的,卫星是自己做的”。

无独有偶,4月23日,马斯克透露将发射12000颗卫星,同时他还声称,未来将用卫星替代5G,实现全球的卫星通信,他还命名为6G。要知道截止到2018年,全世界卫星数量只有2283个,而人类总共发射的航天器是9543个。这么一个宏伟的计划,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马斯克预计在2025年,将投入300亿美元,先行实现上百颗卫星的升空。

卫星这个生意靠谱吗?

现在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太空事业,和近些年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公司的带动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全世界航天产业的收入接近3500亿美元,其中卫星占了绝大部分。如果你现在把谷歌、亚马逊、还有中国BAT加在一起,也没有超过3500亿美元,所以我们现在正火的互联网明星公司和卫星产业相比,还是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的。

以往我们只看到国家队,很少看到民营公司参与航天事业,可是近些年,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很多中国民营企业也参与到航天事业当中,比如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还有实力强劲的吉利。

现在的卫星,和我们以前印象当中的卫星不同,现在的卫星功能越来越单一,体积越来越小,小到甚至只有手机的大小,而且可以根据具体功能,做定制的卫星,比如专注地图的,还有专注导航的,另外还有专注天气变化的等等。

1957年,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的时候,足足有80公斤,相当于成年男子的体重,里面有发报机、温度计等,其中绝大部分重量都是电池。之后美国和苏联展开了太空竞赛,推动卫星事业的发展,可是随着苏联解体,卫星事业一度停滞不前。

整合整个国家的人力和物力去参加天空竞赛,似乎和百姓的民生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无论是未来的生物技术,还有如今的互联网的信息技术,都与当时卫星技术密切相关。当时卫星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推动人类技术向前发展的一种动力。所以之前发射卫星都是国家行为,很少有民营企业参与,可是这一次不同,马斯克要用12000颗卫星建立一个巨大的空中大WiFi,不用建地面基站,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无线联网。

那么建立太空WiFi真的靠谱吗?虽然5G相对于4G,基站要更加密集,成本也更高,但是一个地面基站的建设成本也基本在百万人民币的量级,而一颗卫星,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至少需要上亿元的成本。

其实在20年前,摩托罗拉就曾经做了一个“铱星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用77颗人造卫星,打造一个巨大的WiFi。这个计划从1991年正式启动,到了1998年,一共发射了66颗卫星,合计花费50多亿美元。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铱星计划所搭建的网络,上网速度太低,而且成本太高,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

其实这个生意是可以做的,因为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是没有任何网络的。我们生活在城市当中,可能没有这个感觉,但是如果你离开城市,去往稍微偏远一点的地区,手机都是没有信号的,更不用说上网了。现在手机信号覆盖的区域,不到地球总面积的20%。

今天一座4G信号的基站,覆盖范围在10平方公里左右,而一座5G基站,能覆盖的范围只有1平方公里。如果想实现大面积的覆盖,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一颗距离地面3万公里的高轨道卫星,它能够覆盖地球1/4的面积,如果是距离地面1千公里的低轨道卫星,能覆盖的面积在百万公里,这也是SPACE X“星链计划”的高度,另外马斯克计划还有7万多颗300公里,甚至更低轨道卫星,将覆盖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现阶段来看,卫星技术肯定比地面基站费用高很多,可是服务的价格不在于你的成本,而在于你的稀缺性。

卫星WiFi优势在哪儿?

在城市当中,基站的铺设与维护都没有问题,成本很快就能够收回来,可是如果基站铺设在偏远地区,维护成本就非常高了。另外占地球71%海洋,还有沙漠、原始森林等地区,铺设基站几乎是不可能的。海洋货轮占全球货运总量的90%,如果未来想要实现无人驾驶,海事卫星通信是必不可少的。现在飞机上不允许打开电子设备,未来随着电子设备联网的解禁,飞机上的网络通信也有巨大的需求。

所以卫星通信未来的价值不在高密度的城市当中,而是那些人烟稀少,但是缺少5G基站通信的地区,特别是那些跨国家的信息通信,比如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人不可能在伊拉克去铺设地面基站,不说伊拉克人民不让铺设,即使铺设完成,仗也早打完了。

美国地面部队,无论是是装甲车还是战斗机,导弹等,所依靠的是100多颗的太空卫星。为此美国把大部分的卫星都征集到中东地区的上空,为战争提供信息支持。目前很多军事装备,要求在1小时内打击全球,卫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虽然当年“铱星计划”失败了,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又被美国军方收购,并在2008年成功实现盈利。

卫星的其他优势

卫星通信除了军事上的运用,卫星还能够运用在商业信息的分析上。硅谷有一家著名的信息分析公司叫轨道视野,他就利用卫星技术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比如他们用5年的时间分析了美国零售巨头JC Penney业绩情况,分析方式也很简单,就是观察这家零售巨头,室外停车场车辆的数量,依靠车辆数量的变化来分析这家公司的业绩情况。其实这里的逻辑非常简单,停车场车辆数量越多,说明这家企业业绩收入越好,反之,停车场数量越少,则业绩比较差。

按照同样的方式轨道视野公司还分析了零售巨头沃尔玛、costco、家得宝、汉堡王等公司。如果用卫星图像技术,也能够发现獐子岛的扇贝成精的异常。同理,瑞幸咖啡门店销量情况,也可以通过卫星技术发现端倪。在卫星图像技术支持下,这些公司数据造假将越来越困难。

卫星的局限性

虽然卫星一直被大家看好,但是卫星技术的局限性也是不可回避的。信号传输的能量和传输距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离传输点越近,传输的数据量才能越大。你在用家里WiFi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体验,离路由器越远,信号就越不稳定,上网速度也就越慢。

而马斯克卫星最低高度也需要200公里,这个距离是目前5G手机基站的200倍,即使不考虑云层对信号的影响,信号强度到达地面也要降低万分之一,因此想要实现高传输率,是不太可能。要知道当年“铱星计划”,所能够达到的传输速率只有2.2~3.8Kbps,相当于我们之前2G信号的传输速率,看视频是不可能的。

所以目前马斯克的空中WiFi价值在于偏远地区,或者人类无法抵达的地区。如果想要利用太空卫星来实现无人驾驶的高通道信息传输,目前来看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吉利布局航天是什么目的呢?其实现在吉利正在做的是一套高精度地图系统,传统导航系统精度为5-20米,如果想要实现厘米级别的定位,目前市面上的卫星系统还是无法做到的。

准确点说,吉利的卫星系统是现在5G基站的一套辅助系统,结合地面的信息通道,优化未来的出行体验,在自动驾驶上,不受制于特斯拉等企业。所以吉利这次卫星发射计划和特斯拉的太空WiFi计划,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是对未来自动驾驶的防守型布局,类似于华为的备胎计划,以防止在某项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

那么其他有自动驾驶需求的企业要不要跟进呢?这就好比华为单独开发鸿蒙系统一样,备胎计划看似非常有必要,但是如果真正要做起来,是非常复杂的,道路也是非常艰难的,如果公司没有足够资金以及技术储备,有可能让企业误入歧途,尤其是那些自动驾驶初创的公司,更不值得模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