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游牧文明呢,一般泛指活跃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从公元前第一个草原政权的建立,到公元1760年最后一个草原政权的灭亡,整个时间跨度达到2000多年。由于游牧民族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因此只有和农耕文明发生冲突的时候,才能够被历史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游牧文明出现了很多政权,主要是匈奴人建立的匈奴帝国,蒙古的蒙古帝国以及突厥人建立的帖木儿帝国。由于缺少文字“话语权”,所以我们常常把游牧文明当作野蛮人,可是真实的游牧文明是什么形态呢?

游牧文明的特征

不论历史上游牧民族有多么辉煌,但是游牧民族文字的出现以及使用则是很晚的事情,大多数游牧民族在征服农耕文明,建立庞大帝国之后,才会想起要创造文字以及记录历史,而且他们创造的文字基本上会仿照被他们征服的农耕文明,这就使得游牧文明的记载总是断断续续。

游牧民族是一个逐草而居的民族,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会密集定居,而且每个游牧家庭都需要维持两百只羊,每只羊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在2~3亩,因此每户家庭起码需要上千亩的土地,密集居住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只有那些与农耕文明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游牧民族才有机会被计入史册,但是在此之前,他们的游牧文化已经定型上千年之久。无论是匈奴人、月氏人、突厥人,还是蒙古人,他们都是如此,即使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但是他们的人口,与所占领的土地依然是地广人稀。

不仅如此,这些帝国的臣民也不会密集居住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分散各地,即使他们以来如风去如电的速度汇集起来,对农耕帝国造成沉重打击之后,还是会像星星一样散去。因此在农耕帝国历史当中,这些游牧文明像走马灯一样,轮番登场,然后又轮番消失。

因此时常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好像这些游牧民族是从天而降,然后莫名其妙又消失了,难怪西罗马的史学家将匈奴人形容为“上帝之鞭”,认为他们是上帝派过来惩罚自己的,鄂图一世则将蒙古人形容为黄祸,认为他们像瘟疫一样。

游牧文明的生产方式即是如此,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城市而否认他们的文明,他们只是没有被记录的另类文明,没有文明的先后以及文明的高低贵贱之分。虽然游牧文明在生产发展水平上虽然不及农耕文明,但是在关键性技术上,并不落后于农耕文明,比如冶铁以及铁器的制造上,他们并不落后,成吉思汗对于火炮的使用,并不逊于欧洲和中国。而且农耕文明发展出的国家、阶级等机构,实际上在游牧文明当中也同样建立了,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建立大量的城邦。

其实无论是农耕文明还是游牧文明,都有其闲适的一面,也有其艰辛、贫弱的一面,当然如果从体力投入上看,游牧的生产方式肯定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要休闲很多,但是也寂寞悲凉很多。从产出看,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一样的富裕,维持一家的生计要二三百只羊,而农耕文明则需要三四千斤粮食。但是从劳动风险上看,游牧民族劳作风险要高很多,套马、驱赶猛兽,忍饥挨饿的寻找牧场,在最平常的生计操作中都隐藏着风险,随时都可能面临性命之忧。

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影响

相对于中原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的高风险,只有借助农耕文明才能消除。其中三大游牧帝国对农耕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别是匈奴人建立的匈人帝国,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国和突厥人建立的帖木儿帝国。

匈人帝国是公元370年由匈奴人在欧亚地区建立的,早在战国时期,匈奴人就开始周期性南下掠夺中原,而当时中原尚未统一,对匈奴人的侵犯只能采取被动防御,这种被动防御一直持续到秦朝的统一,汉武帝政权才将这种被动转化为主动。

匈奴人遭受这种毁灭性打击之后,开始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南匈奴依附于中原王朝,北匈奴逐渐迁往欧洲,于是在欧洲建立匈人帝国,这个帝国维持了一百多年。鼎盛时期,它的控制范围东起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些匈人的扩张导致日耳曼人的南下,间接导致罗马灭亡。

蒙古帝国建于1206年,在铁木真极其子孙的对外征战过程中,蒙古帝国开拓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横跨欧亚大陆。

蒙古人对俄罗斯人的影响极其深远,这些俄罗斯人在同蒙古人长期作战中,逐渐学会了蒙古人的作战方式,骑兵突袭,战前恐吓等,随后他们战胜了蒙古人,并且横扫欧洲东部。而且俄罗斯人也从蒙古人这里学习了财政管理,比如俄语当中的税率,商铺等词语,均来自蒙古语。

同时蒙古人向东扩张,间接导致镰仓幕府的灭亡。当初为了对抗元朝的蒙古大军,镰仓幕府几乎动用了全国的力量,大批从属于幕府的将军武士,被迫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但是镰仓幕府的抵抗属于防御性的,而不是扩张性的,因此没有额外的收入补助,导致这些武士逐渐转化为政权的对立面,不久之后摧毁了镰仓幕府。

当然游牧民族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从最初的烽火戏诸侯,周王朝被游牧的西戎所灭;再到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修筑长城防御北方匈奴;汉王朝汉高祖白登之围,最后不得不送礼求和;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北方的农耕政权全部落入胡人的手中;唐朝安史之乱,带头的安禄山、史思明其实也是游牧民族。

五代十国,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后来本就处于军事弱势的北宋失去了军事缓冲地带,面对契丹、党项、女真,节节败退,直到蒙古全面占领中原地区,建立元朝。 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一部中原的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历史。因此我们要谈论欧洲史或者是亚洲史,我们都不可能绕开草原的游牧文明。

公元1370年帖木儿开创帖木尔帝国, 1507年灭亡,持续了近137年。帖木儿出生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帖木儿建立了一个超大帝国,领土从印度的德里到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鼎盛时期,它的疆域以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从今天的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囊括了中亚、西亚各一部分和南亚的一小部分。

游牧文明在发展、扩张的过程中,对欧洲和亚洲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迭。同时,由于草原帝国在领土上的超强扩展性,自西向东,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也串联在了一起。

游牧文明为何这么猛

从公元前12世纪初到前8世纪末,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1世纪前期到公元7世纪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10世纪中后期到公元12世纪中后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5世纪左右到公元20世纪初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寒冷期。

这四段寒冷期分别对应我国历史上的西周、魏晋、宋元辽金和明清时期,同时秦汉时期也不例外,它是继第一大寒冷期后的一小寒冷期。在这四段时期内,因北方气温的骤降,致使生存资源匮乏,北方少数民族不得不向中原农耕区发动攻击。

在生存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彼此相安无事,但是当生存环境恶劣之后,游牧民族其最无情的生存本能便凸显出来,时常依靠对农耕文明进行掠夺,才能生存下来。而游牧民族在恶劣环境下所历练的习惯,让他们相对于农耕文明,更加骁勇善战。

只要战争成为一种习惯,这些游牧民族的孩子,生下来就是战士。拿蒙古人为例,他们会经常在草原上举行各种大型的狩猎活动,在这里野兽就是他们的老师,他们从这些野兽身上学会各种捕猎技巧,耐心接近动物,侧翼包抄等等,这些自然界中常用的技巧,他们都会用在战场上。

同时他们在孩童时期就学会了骑马射箭,在进攻前,首先用弓箭将敌人引出阵地,或者远程射击消耗敌人,之后再派出重骑兵进攻。同时蒙古人还非常善于利用制造恐怖气氛,在往常行军途中,他们常常保持安静,等到冲锋之时,则会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尖叫,让敌人丧失作战的勇气。

蒙古骑兵完全遵守着猎人在打猎时候所采取的策略,尤其是蒙古人在征服中亚地区,以及攻打匈牙利人的时候,都采用了大规模围猎的方式消灭敌人。这些狩猎时训练出的战斗技术,让他们天生就是战士,同时骑兵的高机动性,以及并不弱于农耕文明的冶铁技术,以及组织形式,让他们在面对农耕文明的时候,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游牧文明为何衰落了

在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中国之所以会在秦朝时完成政治统一,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自北边匈奴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战国时期入侵中原的匈奴骑兵规模就已经有十几万了,而到了汉初的时候,匈奴已经能够一次性出动40万大军,所以,中原只有构建更大规模的政治体才能够同匈奴抗衡。

对于匈奴来说,日子也不好过,首先南边秦始皇把他们击退了七百里,其次西边的月氏也对匈奴进行军事压迫,匈奴为生存不得不向月氏进贡,而东边的东胡也在不断蚕食匈奴的领土。南、西、东三个方向同时对匈奴进行压制,匈奴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此时此刻,匈奴有两种选择。第一是离开草原,向更北的,环境更恶劣的地方迁徙;第二,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强大起来。北迁的成本实在太高,所以匈奴只能背水一战。

从历史上来看,草原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清朝乾隆时期,清军控制了今天的喀什地区,最后一个游牧文明准噶尔汗国灭亡,从此草原文明再也没有组织起对农耕文明的有效威胁。

草原文明的衰落有两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当火车这种高效交通工具的出现,马匹也就失去了它速度的优势。同时现代枪炮等武器的使用,使草原骑兵以及弓箭所具有的优势变得不值一提。

游牧民族在面对战争的时候可以来无影去无踪,但是一旦占领了某一个城市,那么他们的目标就是明确的。但是当他们占领这些农耕文明城市的时候,常常又会被同化,成为文明的皈依者。

我们时常把视角定格在农耕文明的中原地区,其实草原也存在文明,他们和农耕文明一样也会建立高效的政权,在与农耕帝国较量过程中,为了取得战争的优势,游牧民族同样发育成为强大的帝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农耕帝国迫使游牧帝国的强大。

游牧帝国的强大的结果又往往会是农耕文明的噩梦,农耕帝国与游牧帝国是互为消长的关系,两者的发展都以对方为蓝本,因为在人类的进程当中缺一不可,同样游牧民族的贡献与农耕文化的贡献,不应分高下。

同样面对现代化,农耕的现代化是一种单一的发展,仅仅是实现了耕作方式的现代化,而游牧的现代化则是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多样性启发,去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还有如此多的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