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屁不放,憋壞心臟;沒屁楞擠,鍛鍊身體。

,作爲人類日常生活的老熟人,卻總被區別對待。

因爲人們希望這個屁,聽不見也聞不着,甚至不出現更好。

“有屁快放”是有科學依據的

遺憾的是,喫東西、喝汽水,或者嘴裏溜進來空氣,大抵都會產生“屁”的。

那麼,屁究竟是怎麼來的?

憋住不放的屁都去哪兒了?

如何在公共場合優雅放屁?

今天,肛泰君就來爲大家答疑解惑。

屁是怎麼來的?

一個完美的屁,由氣兒味兒聲兒組成。

這個“氣兒”,絕大部分是消化道內食物分解產生的氣體。

我們喫下去的食物,不管如何美味,到了肚子裏經過慢慢發酵,最終都會變成腸道菌落的“盤中餐”。

其中一些高蛋白食品,會被分解爲吲哚硫化氫等微量氣體。

雖然這部分微量氣體佔比約1%,卻決定了整個屁的味道走向

“有屁快放”是有科學依據的

隨着腸道蠕動,濃烈的氣體將一路向下,直奔菊花。

人體“司令部”大腦感知到腸道內的氣體壓力,便會對菊花括約肌發出指令:都讓讓啊,屁要出來了~

此時,如果四周無人,正是放屁的好時機。

菊花接到指令後,鬆弛肌肉。伴隨着強大的壓力衝力,菊花鬆弛的肌肉也隨之震動。

隨着振幅逐漸增大,“噗~嗚嗚嗚……”一個精緻的屁,就此誕生。

“有屁快放”是有科學依據的

需要注意的是,像紅薯、蘿蔔、豆製品等食物,富含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這類食物被腸道菌落炮製成屁,一般量小聲低,宛如氣門芯漏氣,但臭驚四座

除了消化食物產生的氣體,我們無意識吞嚥下的空氣也會產生屁。這種屁一般量大聲響,宛如炮竹齊放,但氣味清新

憋回的屁去哪兒了?

放屁這事,還有人專門調查過。

我們一天平均要放14個屁,總體積相當於一瓶500ML的飲料;

其中有聲的屁大概是1-2個,無聲的屁要佔到70%;

當屁衝出的瞬間,時速可達11公里/小時,差不多是普通自行車的速度!

然而,在公共場合裏突然放屁,究竟是臭是響?我們實在無法預測。

所以有人會努力努力再努力,把屁憋住不放


“有屁快放”是有科學依據的

這些憋回去屁是跑哪了?難道是存起來下次再放?

屁,積累到一定程度,無論如何都要找個出口出去的。

如果執着地偏偏不放它出去,過一段時間,屁會原路返回到大腸內,透過粘膜重新進入血液,進而隨着血液進入全身循環,然後到肝臟旅遊一圈,過濾後又到達肺部。

最終,這個屁會伴隨呼吸,被吐出體外。


“有屁快放”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趣的是,食譜不同,屁的“風味”也各具特色。

喫多了洋蔥、大蒜、大魚大肉這類產臭食物,再把臭屁憋回去,難免會給自己帶來“重口味”。

憋屁會有健康問題嗎?

講到這裏,可能有人會求助肛泰君:我憋了好多年的屁,會造成什麼健康問題?

對於腸梗阻病人來說,腸道由於阻塞會像氣球般膨脹起來,這時候如果再憋屁的話,可能會讓腸道中的某個位置支撐不住而發生破裂,造成嚴重後果。

對於健康的普通人來說,憋屁通常不至於帶來嚴重後果,但依然會導致大量氣體堆積在腸道,影響腸道收縮,易誘發消化道疾病;此外,有的人還會出現腹部脹氣胸悶甚至燒心等症狀。

況且,憋屁是門技術活,除了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礙,還要不斷挑戰約肌的承受力。

所以,多年前老祖先就告訴我們這句真理: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有屁快放”是有科學依據的


如何在公共場所優雅放屁?

屁乃人生之氣,哪有不放之理,放了輕鬆愉快,聞了垂頭喪氣。

在大庭廣衆之下放屁,想來還是蠻尷尬的。

環顧大家熾熱的眼神,放吧,不好意思;憋着,又很不爽……

所以,如何在公共場所優雅地放屁

肛泰君教給大家兩種姿勢,歡迎模仿學習

01 坐姿排氣

坐在椅子上時,把重心放在一側的臀上,用力把左臀壓下去,再用你的腰部力量把右臀往右邊拉開,儘量敞開你的菊花。

準備動作完成後,就可以輕緩地、循序漸進地釋放你的氣體啦~

注意事項:排氣時用力不要過猛,以免氣體與臀部過多摩擦,產生巨大聲音。

“有屁快放”是有科學依據的

02 站姿排氣

把兩手自然地背在後面,然後偷偷用一隻手,用力將一片臀部,往身體外側推,也是把菊花盡量地敞開。

之後確認周圍安全的情況下,就可以將氣體緩緩排出,享受釋放的快感。

注意事項:走到角落放屁,心理壓力會更小一點~

“有屁快放”是有科學依據的

當然,你要是想把屁放得更爲創新,更加脫俗,可以選擇:

首先,少喫產生臭氣的食物,比如豆類、洋蔥、韭菜、蘿蔔、大肉之類;多喫蔬菜水果,勤喝水,也許會讓屁味兒更清新。

其次,千萬千萬不要有痔瘡啊!當痔瘡嚴重時,很有可能發生痔塊脫垂甚至是脫肛症狀。菊花都不好了,還能妄想括約肌幫你守好屁屁嗎?

所以,身體最重要。如果發現痔瘡症狀,記得用上肛泰,趁早治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悄咪咪放完屁,也要及時開窗通風哦~

“有屁快放”是有科學依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