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保健越來越被大衆所重視,已經成爲熱門話題。養生指導也層出不窮,良莠不分。所謂的“養生大師”推薦的常喫綠豆、生喫泥鰍、人人泡足等方式很多,而且花樣經常翻新,有的還相互矛盾,着實讓大衆無所適從。 廣大民衆對養生也存在一些誤區,認爲養生就是要喫什麼、就是進補,而且將一些備受推崇的養生方法不加區別地模版化應用,常常是同一種方法被用於數以千計的人,有的還常常被錯用。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地域不同、時間不同、體質不同,人的養生方法應該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對張三適合的方法對李四不一定適合,甚至還適得其反,簡單照搬,就會陷入機械養生的誤區當中。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養生保健

因此,養生不只是限於幾種方法、幾種手段。究其本質而言,養生是一種對科學和生命的認識,是一種理念和思想。這種理念就是對養生之道的崇尚、追求和遵從。首先呢要注重運動,養好身體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情志調節,做到神形兼養。心情不佳,長期壓抑、恐懼、焦慮、悲憤,必然導致氣血逆亂、陰陽失調、系統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低下,身體再保養也無濟於事。長期心情不佳、失眠的患者皮膚很難潤澤光滑;諸如高血壓、腫瘤、反覆感冒也都和情緒有密切關係。因此,調暢情志十分重要,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悉去。人要“恬淡虛無”,方可“真氣存之”。

養生保健

有慾望是積極的,但慾望過度則易傷精耗氣。人的生活要精彩,很難做到清心寡慾,但如果能做到慾望有度、豁達坦蕩、淡泊名利,就離健康不遠了。審因施養,就是根據不同的體質、氣候、地域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去調養保健。 因人:由於先天稟賦的不同和後天調養的差異,人的體質差異會很大,中醫認爲“陰陽平衡”人體才健康,“陰陽失衡”即爲病。養生就是防止陰陽失衡,而人體又有體質差異,有偏寒、偏熱、偏虛、偏實之不同,所以要根據不同的體質設計不同的養生方案。比如,寒性體質的人適合泡腳,而熱性體質的人泡腳就會容易上火;寒性體質的人適合喫山藥、紅棗,而熱性體質的人就非常不適合,而適合喫綠豆、藕等。

養生保健

因時:四季氣候不同,飲食、起居也要不同。冬令進補,要“必待日光”(早臥晚起)。冬天萬物閉藏,養分容易積存,適合進補、調養,喫點羊肉、煲湯,或進食膏方等。而其他季節進補不僅養分容易耗散,而且容易助火,功效適得其反。夏天炎熱容易上火,應喫苦瓜、蓮子心以清熱降火。秋天喫潤,要“與雞俱興”(早臥早起)。秋天天氣乾燥,應喫含汁液的、滋潤的食物,如梨、枇杷、百合、蜂蜜等。冬令進補,要“必待日光”(早臥晚起)。因地:地域不同,人體的氣血陰陽、寒熱虛實均有差別。寒冷地域的人風溼病、心腦血管病的患病率偏高,熱帶地域的人則容易出汗中暑,潮溼地域的人極易患皮膚病等。地域不同,養生之法亦大有不同,寒冷區域之人因取暖而易傷津,宜喫溫潤之物,亞熱帶多汗之人宜喫補氣固汗之品等,不一而足。

養生保健

小編認爲要想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開始,做到正確的健康養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