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天下”时代,国家的兴衰兴亡完全取决于皇帝,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子,有什么样的臣子就有什么样的国家。一个朝代如果连出三代昏君,基本上就可以亡国了。那么,连出七代明君是什么样子呢?

汉朝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往事越千年,汉朝已经灭亡一千六百年之久,现代人仍然对它向往不已。汉朝为何能如此强盛呢?只因为它连出了七代明君。

刘邦是汉朝的缔造者。可能是出身农民的缘故,刘邦虽然大肆屠戮功臣,对百姓却是极好的。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废除秦朝苛政,与民生息,轻徭薄赋,社会生产得以恢复。白登之围后,汉朝用女子、财帛与匈奴和亲,为汉朝换来数十年和平发展时期。

刘邦死后,他的继任者们用来之不易的和平拼命发展,抓紧时间积蓄力量。吕雉虽然为人恶毒,却深得刘邦治国精髓,信奉黄老之术,萧规曹随,勤生产,少当差,不打仗,执政十四年,政不出户,天下晏然。

吕雉死后,周勃等元老铲除诸吕,还政于刘氏。继任的文、景两位皇帝都是千古难寻的圣明之君,他们继续以黄老之术治国,以德化民,鼓励农桑,到景帝后期,汉朝经济有了很大改观,粮仓里新米积压旧米,国库里的铜钱多年用不完,导致穿钱的绳子都烂了。

经过三代人的积累,汉朝的国力空前强大,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早已不是建国之初连四匹毛色相同的马都凑不齐的情形了。汉武帝觉得时机已到,于是发动全面反击,先后进行了十五次大规模作战,终于打垮了匈奴,解除了北方边患。

汉武帝连续用兵三十多年,基本上把文景之治攒下来的家当挥霍一空,晚年猜忌多疑,逼死了卫太子刘据和两个皇孙,国中叛乱四起。好在能够悬崖勒马,颁布“轮台罪己诏”,停止对外用兵,汉朝才渐渐恢复了元气。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汉昭帝在霍光辅佐下与民生息,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解决,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刘弗陵在位十三年,二十一岁早逝,继任的废帝刘贺胡作非为,辅政大臣霍光及时拨乱反正,在位仅二十七天就被废,迎立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为帝。刘询自幼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故而多施仁政。在位二十四年,河清海晏、四夷宾服,被认为是西汉最强盛的时代。

汉宣帝之后,即位的“元成哀平”四帝一个不如一个,西汉从此衰落下去,再不复当年强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