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鎮風光

在決定出國留學的時候,我告訴過自己,有一天我會翻過一座座高山,然後讓所有人聽到我的故事。在邁出國門那一刻,我就明白自己踏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異常艱辛的道路,然而異鄉生活中的痛苦和迷茫、孤單和寂寞卻遠超我的想象。繁重的學業,陌生的文化,還有那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孤獨感,對每個留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又一個的苦難,但也正是挑戰這些苦難,讓每位留學生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我曾經在大學研究口述歷史,翻閱過很多材料,發現對新時期留學生生活的真實記錄,少之又少。不管是每月定期往返於紐約和波士頓的室友,還是染着綠色頭髮參加搖滾樂隊的中國女孩,都一度激起過自己整理一本在美留學生故事集的衝動。然而種種原因,想法始終沒有付諸行動。直到朋友遞給我了這本《新留學青年》,自己想做的事,已有人付諸行動,並躍然紙上,一時間心思百結。不光是自己不夠果敢的悵然,更多的是,裏面記錄的一切,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在陌生國度所經歷的一切。

中國城

你的孤獨痛苦 並不特殊

在大衆媒體的渲染下,對於留學生的一些光鮮亮麗的刻板印象和過度渲染的報道,早就佔領了人們的認知領域。而廖元辛的《新留學青年》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公正客觀的視角去了解留學生活,即讓留學生口述他們的經歷。書中的中國留學生,遍佈北美,從繁華的大都市到偏遠的鄉村小鎮,他們之中既有漂洋過海的北大才女,也有“鍍金升值”的歸國老闆,當然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正在爲未來奮鬥的學生。如果你正在或曾經留學北美,那麼從他們的身上,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曾經生活的影子。不管是爲了成績學業,凌晨孤獨的奮鬥在圖書館或是實驗室,還是飽受異地痛苦,經常奔波兩座城市,又或者是失敗之後無人傾訴的孤單,如此種種,都是那麼熟悉又陌生——細節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每個人面對的孤獨是相似的。你一定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到共鳴,並從故事中找到戰勝孤單抑鬱,提升自我的方法。

紐約海灘

去陌生的世界 並不可怕

初到美國,像很多留學生一樣,我在生活中鬧過很多的笑話,無論是將“冰淇淋”英文的發音弄錯,還是喫飯結賬過程中的文化差異,都曾讓我倍感挫敗。更讓人惶然的是,我在陌生環境中面對未知時的擔心。(比如時不時敲門的傳教者。)我們白天喜笑顏開地展示着自己適應良好,夜晚入睡前卻又爲自己的茫然無力輾轉反側。這種情緒不可說,也不知道說給誰。

當然這沒有什麼,因爲時間總會讓我接受一切,適應一切。因爲陌生而來的恐懼,是最容易擺脫的,當未知成爲可知,就沒什麼大不了了。《新留學青年》正是像變壓器一樣,通過一個個故事,讓太平洋那一端的世界,離你越來越近,因爲在一個個故事中你就知道了爲什麼號稱民主燈塔的美國會有世界最大的信教人口,爲什麼傾訴感情在美國朋友看來是一種奇怪的行爲。廖元辛就像《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魯佐德,用一個個故事爲即將面對的異鄉求學生活的人做好充足的準備。

華盛頓 新聞博物館

作者廖元辛花了數年時間,遊歷北美,耗時耗力地記錄下當代留學生在美的酸甜苦辣,生活百態。採訪的對象他們或是爲了博士學位埋頭苦讀,或是爲了入籍美國四處奔波。但對大多數普通學生來說,面對寂寞挫折又該何去何從,是宗教亦或是愛情;融入社會了解文化的過程中又有哪些痛苦;而那些最終選擇歸來的人,他們的決心和感悟又是什麼。想了解這一代的留學青年亦或是想重溫自己曾經的留學時光?讀了這本書,你可能會哭,可能會笑,但你一定不會失望。

感謝元辛,讓我明白了,即使沒有翻過一座座高山,我們平凡人的故事依舊精彩。

馬克

(2017年畢業於蓋茨堡學院,口述歷史專業。在校期間創辦華人學生學者交流公衆號,致力於幫助所有新留學生適應北美生活。

俞敏洪傾情推薦

豆瓣評分9.5

精確的記錄新時期留學生活

《新留學青年》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碩士

“試說心語”沙龍主創

長篇小說《風雨瀟瀟》作者

前財新記者,化險集團(中國)助理分析師

關於《新留學青年》

這本書不是留學指南,也不是“金字塔尖”的成功人士的勵志指導,只是一羣新時代留學生的訴說,講述光環和非議之外的真實留學生活,關注心理成長,探求留學的真正意義,告訴想要出去闖闖的人,你將要面對的是怎樣的世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