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超

“我喜歡騎行時風極速掠過耳畔的感覺”。速度與激情、藍天與白雲,年輕人憧憬的自由和炫酷,也是樊超選擇自行車的原因。

23歲的他已經斬獲國內多項自行車賽事的冠軍,身高180釐米、體重75公斤,陽光、帥氣、穩重,臉上永遠帶着笑,只是額頭上一道淺淺的疤,似乎有些破壞美感。

“這疤啊,是提醒我保持初心的印章呢!”

呦,是個有故事的人!

難忘的邂逅

“我和自行車可謂‘不打不相識’,小學2年級時,我剛學會騎車就拉着夥伴雨中奔馳,差點就撞掉了門牙,以至於到現在還沒糾正過來。”樊超脣角上揚,指了指自己的牙齒。男孩子的喜歡就是這麼奇妙,樊超和自行車就此結下了不解之緣,10年前,在他的萬般央求下,父親給他買了人生第一臺可以“玩”的車,用樊超的話說“從此便走上了不歸路”。

“真的只是因爲喜歡嗎?”我有些“不懷好意”地追問:“據我瞭解到的資料,初一時,有些人可是個‘小胖墩’哦。”

“哈哈…我一個月暴瘦20斤也確實是在買車那年,相信每個男孩都有一個開F1的夢,那種對速度的癡迷纔是我選擇自行車的主要原因。”懷揣這個夢想,8年前,樊超聘請了專業教練,開啓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小孩子才做選擇!

自行車和學業我都要

天賦出衆的樊超很快就吸引來了各方關注,省自行車隊也拋來橄欖枝將其“挖”走,那時樊超剛剛升入高一,繁重的學業和訓練成了擺在他面前的兩難選擇。

高中三年,樊超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一樣,學校、訓練場、家之間三點一線,不停奔波。早早出門上課,中午放學後第一時間跑回家,換好衣服就馬上出門訓練,訓練完後再狼吞虎嚥趕緊奔向校園。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面,由於接受專業訓練時間較晚,相較同齡人已經落後了三四年,爲了趕上隊友,除了隊裏的常規訓練外,樊超還利用課餘時間給自己“加課”。

“你雖然沒有天賦,但是你是最勤奮的。”那時的教練如此評價他。

“時間管理”是樊超在提及這段經歷時說的最多的詞。“每個高水平運動員對時間都極爲敏感,我會盡可能的將空閒時間利用起來。”樊超說。

能夠走到今天,樊超最感謝的是自己的父母。“我經常週末早出晚歸見不到人,起初他們不解,認爲這孩子不務正業。後來他們漸漸開始理解並全力支持我,我能走向職業化也是和父母商量的結果。”

高中畢業後,樊超順利考入山西大學,同時,職業生涯也漸入佳境。

爲自行車而生

談及自行車,樊超整個人都散發着光芒,他將自行車比作手足衣食,比作成生活的必需品。“過去十年,我找不到任何沒有它陪伴的一週,自行車像是陪在我身旁的夥伴,甚至我跑步都推着它,這種感覺很踏實。”在樊超心裏,自行車運動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途徑,成功沒有終點,所以不允許自己停。

在不斷的自我鞭策下,樊超快速成長,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從入隊時並不被人看好的業餘“騎遊黨”,拿到山西省公路賽個人計時賽冠軍,一夜成名,成爲萬衆矚目的焦點。

但此時的樊超並沒有在聚光燈下迷失方向,相反的是,他異常平靜,甚至有些彷徨,因爲他知道,自己已經掉進了自行車的無底“深淵”,前路漫漫,還需加倍努力。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鮮花與掌聲背後,是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來的堅持。樊超這一路也充滿坎坷,第一次自行車比賽就遭遇當頭一棒,出門就被拉爆,幾乎一個人騎完全程,秋日雨後的泥濘成了他對那場比賽的最深印象。首戰失利,反而激發了樊超的征服欲,此後他每天發瘋似的加練,但因爲缺乏科學指導,成績沒看到,傷病倒先找上門來了。

“這裏、這裏,都有老傷。”樊超指着自己的膝蓋和腰說道,後來經過科學系統的訓練,他才慢慢康復,訓練也走向正軌。

“那這裏呢?”我按捺不住好奇,指了指他額頭上的疤。

“那是2017年開年第一戰,終點前200米意外摔倒留下的‘禮物’,它在一次次警醒着我保持初心。”樊超說。

對於自己取得如此好成績的原因,樊超給出的答案是“熱愛和認真”,“熱愛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否則任何困難都會讓我停止騎行。我常常對我的車手說細節決定成敗,如果你們實力相當,而你能認真完成訓練、生活、比賽中的每一件事,那麼你不贏是沒道理的。”

創始人樊超上線

成爲職業車手以來,樊超先後輾轉多傢俱樂部,豐富的閱歷讓他接觸到了全國各地不同的人,也讓他有了深度的知識沉澱。經歷了2018年初的自行車行業寒冬後,樊超意識到,單純的競技不足以支撐整個俱樂部的運轉,他也因此萌生出創業的想法,經過一年的籌備,2019年初,八大巨星體育掛牌成立,樊超也從職業車手轉型爲車隊經理。

除了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對於成立公司,樊超還有更多的考量。“我前面也提到過,由於缺乏科學專業的訓練,我差點走入歧途,我見過很多摯愛自行車的車友,但由於缺乏系統訓練和科學競技,不能保護自己,無法進階,甚至無法堅持,所以我希望幫助更多熱愛自行車運動的年輕人實現自己的願望。”

爲他人點一盞燈,也是樊超篤信的座右銘。

爲了讓更多喜歡自行車運動的年輕人找到自己的組織,樊超還計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組建全國高校自行車聯盟、成立大學生職業車隊。

這樣的想法絕非心血來潮。“公司成立之初便萌生了這樣的念頭,期間觀察、調查了相關羣體和意見作爲積累,目前中國還沒有出現一隻完全的職業化車隊,大學生是年輕的象徵,未來運動人口的基礎,更是未來消費的主要客戶,他們將成爲攪動自行車‘泥潭 ’的關鍵所在。”樊超說。

創業之路艱辛,充電體育經理人

從車手轉型爲創業者,樊超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對體育管理和體育營銷的不瞭解。究竟能給贊助商帶來什麼樣的特定價值和市場消費羣體?如何設計課程?一連串的問題壓得樊超喘不過氣來,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樊超不斷充電,爭分奪秒學習專業知識,甚至用很多私人時間去安排團隊每個人的計劃和行程,在管理、策劃、營銷等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心力。

“好在一年的磨合不算太差,目前車手穩定、贊助商穩定,但其實可以發揮的空間還遠遠不止於此!”

樊超用“累”作爲自己2019年的總結詞,競技和管理兩頭抓,從早到晚連軸轉,靠着凳子就想睡,幸運的是,目前車隊已經有了穩定的表現和團隊配合經驗,一切正蓬勃發展。

“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做”,這是八大巨星體育宣傳語中的一句話。爲了獲得更專業的體育管理知識,樊超報名了體育經理人課程。

“很多人認爲體育人做體育商業、科研不行,因爲他們都在鑽研運動。而如今他們進化了,那更懂體育的人會表現出越來越強的社會競爭力。”維寧體育的體育經理人課程讓樊超對未來信心十足。

“對人生的底層邏輯梳理能力是我在體育經理人課上最大的收穫,做項目、賽事、車隊等,如果沒有明確的組織架構條例,很多問題都不知從何抓起,更談不上發展。未來我會繼續深入研學,並運用到實操中來,最大效益的保障產出率和完整度。”

對於未來的規劃,樊超早已勾繪出藍圖,“希望2020年能夠吸納更多潛在實力車手和團隊服務人員,將‘餅 ’攤大做香。我會更專心在運營管理方向,希望幫助他們完成夢想。”

少年以夢爲馬,可上青天攬月,也祝願樊超未來一帆風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