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雞百花星光熠熠,你還記得他嗎?他曾撐起了裏水人的“電影夢”!

各位裏水街坊,昨晚朋友圈被刷屏了嗎?張涵予、劉昊然、黃景瑜……一衆明星齊聚佛山,第27屆金雞百花獎星光熠熠。

說到電影,裏水有一位承載了街坊多年記憶的“電影昌”,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爲“昌叔”。他拿着設備,穿梭在每個村居之中,爲大家播放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電影,多少裏水人的電影情節,由他而起。

他就是,黎棉昌(1943~2015)。

他,爲裏水人放了58年電影

“電影昌”初次與電影結緣,要追溯到1958年,當時15歲的他進入南海電影站,跟着師傅在南海各地播放電影,學習試調發動機、換片機等。1961年,他留在了裏水電影隊,由於當時南海只有5支電影隊,所以裏水電影隊不僅要到各個村居放電影,還要把精彩電影送進其他鎮街,工作奔波且勞累,在家時間少之又少。

“幾十年了,天天都去放電影,只要不下雨,就揹着機器往外跑。”說起“電影昌”,他太太惠賢姨(人稱“三妹”姐)有些小埋怨,但語氣裏蘊含的是滿滿的驕傲,“幾十年來他沒有在家喫過一次團圓飯,因爲看電影是街坊們最喜歡的文娛活動,尤其在節假日,沒辦法。”在惠賢姨的眼中,昌叔熱愛着這份工作,風裏來雨裏去,從無怨言。

從膠片到數字卡片,從16毫米到35毫米放映機、如今的數字放映機……昌叔和電影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從騎自行車,到開電動三輪車、駕駛麪包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電影昌”都奔走在爲鄰里街坊送文化、送歡樂的路上。

然而,在歡樂的背後,很多的苦與累只有昌叔心裏最清楚。爲了給街坊們放電影,他數次在艱險的途中跌倒,爲了保護設備,他差點跌下水溝裏。即使退休後,昌叔依然堅持着爲街坊們免費播電影。

他,撐起裏水人的“電影夢”

“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放學後等着‘電影昌’來放電影,等他來佈置時候我們就去課室拿着小板凳霸前排位置,等回家喫完晚飯就約着發小一起去看露天電影……”昌叔的忠實“粉絲”謝愛貞是從小看着昌叔的電影長大的,她回憶,以前農村文化生活比較單調,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但一聽到昌叔要來放映電影的消息,街坊們都會奔走相告“電影昌又來放電影啦!”

《小兵張嘎》、《地道戰》、《閃閃的紅星》……昌叔往往會根據不同節日、紀念日選擇符合主題的經典影片、愛國主義電影放映,每次場面都十分“火爆”,一有放映的消息,人們成羣結隊趕赴幾公里,甚至跨鎮街過來觀看,昌叔還沒到場,街坊們就早早從家裏搬出小板凳來佔位置了。據說,當時一場電影總會吸引超過千名觀衆,座無虛席,甚至連幕布的背面都站滿人羣。

1992年,裏水鎮投資600多萬元建起了有1068個座位的裏水影劇院,昌叔任影劇院負責人。電影院剛投用,就受到了街坊熱捧。當時原本3元的一張票,價格被黃牛黨炒到了11元,但還是有很多人買不到票。據瞭解,裏水影劇院經營狀況最好的1994年,利潤達到170多萬元。

“昌叔與省電影院關係好,很多在廣州新上映的影片,裏水很快就可以上映了,比其他鎮街的影院要快一個月。”昌叔的徒弟楊少偉介紹道,在昌叔的經營下,裏水影劇院被評爲了廣東省特級影院,而昌叔也獲得了廣東省電影公司授予的“從事電影放映事業50週年”特別獎。即便在影劇院最輝煌的時候,昌叔還是堅持率領影劇院放映隊送影下鄉,爲裏水街坊送上免費電影。

他未竟的事業,我們來接力

在裏水,現在已經開了大大小小的電影院,每個月裏水鎮文化站依然堅持到村居放映電影,街坊們要看電影已不再是難事。

近年來,裏水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漸深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也在不斷完善。目前已建成裏水文化中心和15個遍佈裏水南北地區的讀書驛站,各村居的文化室、建設場室等文體設施也都落實到位,每年裏水都會舉辦近200場的文體活動惠及20多萬羣衆,實現村居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裏水圖書館和15個讀書驛站的藏書超10萬冊,借閱量達12萬冊,到館人數達19萬,均創歷史新高。

接下來,裏水還將舉辦非遺展覽、書法美術交流、讀書驛站閱讀文化推廣活動等文化活動,讓更多市民享受“文化紅利”。

說起電影,你印象最深刻的臺詞是哪句呢?

不妨告訴裏水君呀~

裏水君先發爲敬:

告訴你,你這樣看着我,

可是非常有危險的。

因爲你隨時可能愛上我。

來源:裏水文化站、梁錦丹

編輯:佛山新聞網 李宜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