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計量相關 | 《大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範》徵求意見稿發佈

爲使國家計量技術規範能廣泛適用和更具操作性,11月6日,全國環境化學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大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範》徵求意見稿,並面向全國各有關單位徵求意見。

溫室氣體控制和大氣污染的防治是建立在有效監測數據基礎之上的,面對我國龐大的大氣環境在線監測體系,如何保證各級、各部門監測數據的準確、量值統一和溯源性是關係到國家污染排放治理經濟槓桿能否合理調控、環保執法力度是否科學合理、測量數據國際同行是否認可、大氣排放和污染防治措施是否有效等方面的舉措能夠實施的關鍵因素之一。

隨着環境形勢的日益嚴峻,大氣環境自動監測行業、市場與應用領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大氣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的構建爲環境質量數據的實時發佈、空氣污染預警等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但也存在監測數據分散性大,可比性差,不確定度高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大氣本底觀測對低濃度、吸附性和腐蝕性氣體成分量的測量需求對傳統的儀器校準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爲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加強空氣污染防治,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範環境空氣成份量自動監測質量評估工作,提出了本校準規範制定計劃。

本規範依據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範編寫規則》、JJF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編寫。

本規範的技術指標參考了HJ 818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範、HJ 193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安裝驗收技術規範、HJ 654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等技術法規、標準。

本規範引用的文件有JJF 1001-2011 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71-2010 國家計量校準規範編寫規則;HJ 818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範;HJ 193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 )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安裝驗收技術規範;HJ 654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附件:《大氣在線監測氣體分析儀校準規範》徵求意見稿.docx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